學達書庫 > 紀昀 > 灤陽消夏錄 | 上頁 下頁
一二四


  何勵庵先生言,相傳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尋之,則一老翁坐墟墓間,旁有狐十餘,各捧書蹲坐。老翁見而起迎,諸狐皆捧書人立。書生念既解讀書,必不為禍。因與揖讓席地坐。問讀書何為,老翁曰:「吾輩皆修仙者也。凡狐之求仙有二途,其一采精氣,拜星斗,漸至通靈變化,然後積修正果,是為由妖而求仙。然或入邪僻,則幹天律,其途捷而危;其一先煉形為人,既得為人,然後講習內丹,是為由人而求仙。雖吐納導引,非旦夕之功,而久久堅持,自然圓滿。其途紆而安。顧形不自變,隨心而變。故先讀聖賢之書,明三綱五常之理,心化則形亦化矣。」

  書生借視其書,皆五經、《論語》、《孝經》、《孟子》之類,但有經文而無注。問:「經不解釋,何由講貫?」

  老翁曰:「吾輩讀書,但求明理。聖賢言語本不艱深,口相授受,疏通訓詁,即可知其義旨,何以注為?」

  書生怪其持論乖僻,惘惘莫對。姑問其壽,曰:「我都不記。但記我受經之日,世尚未有印板書。」

  又問:「閱歷數朝,世事有無同異?」

  曰:「大都不甚相遠,惟唐以前,但有儒者。北宋後,每聞某甲是聖賢。為小異耳。」

  書生莫測,一揖而別。後於途間遇此翁,欲與語,掉頭逕去。案此殆先生之寓言。先生嘗曰:「以講經求科第,支離敷衍,其詞愈美而經愈荒;以講經立門戶,紛紜辯駁,其說愈詳而經亦愈荒。」

  語意若合符節。又嘗曰:「凡巧妙之術,中間必有不穩處。如步步踏實,即小有蹉失,終不至折肱傷足。」

  與所雲修仙二途,亦同一意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