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計六奇 > 明季北略 | 上頁 下頁
西蜀吳子論


  夫人臣委身事主,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君存與存,君亡與亡,此乾坤大義,非可以之大小,並在朝、在差、在籍、南北,作分別觀也。但古今忠義原有二種,死者為經,亦有采薇行歌,遯跡方外,以終其身,或放浪形骸,不書年號,但書甲子,或以鐵如意慟哭招魂,君子未嘗不哀之。我朝革除之難,方鐵諸公死為最烈,如葛衣翁、河西傭、補鍋匠、雪庵和尚並題詩峨眉亭,皆得以其孤芳至性,動後人之憑弔,愾歎于殘簡斷編中。我國家不幸罹此凶毒,宗廟震驚,至尊以身死社稷,臣子殉難者,僅北都二十餘人。而在差籍諸大臣受國深恩者,曾無一人奮決。嗟夫!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而得以地之遠近言哉,靖難詔至,有教授同諸生十二人曰,此明倫堂三字何為者,相抱而哭,俱觸柱死。東湖樵夫聞詔,亦赴水死。嗟夫!伊何人歟!伊何人歟!君子不能不三慟雲。

  予按甲申北都文臣死難,而得贈諡者,自範文貞公以下,至金忠節公,凡二十一人。二十一人內,惟浙江最盛,獨擅其六。其次南北兩都,各得四人。山西、江西各二人。至河南、湖廣、福建各一人而已。甚矣!殉節之難也,他如山東、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七省則缺焉未聞,亦足羞矣!噫嘻!斯豈文皇殺戮忠良之過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