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孫奇逢《歲寒集》


  自渾樸散而象數之繁,異同之見,理氣之分,種種互起爭長,然皆不謬于聖人所謂小德之川流也。有統宗會元之至人出焉,一以貫之,所謂大德之敦化也。學者不能有此大見識,切不可專執一偏之見,正宜於古人議論不同處著眼理會,如夷、尹、惠不同,微、箕、比不同,朱、陸不同,豈可相非?正借有此異以證其同,合知廉勇藝而文之以禮樂,愈見冶鑄之手。

  忠孝節義,道中之一節一目,文山以箕子自處,便不亟亟求畢旦夕之命。此身一日不死,便是大宋一日不滅,生貴乎順,不以生自嫌,死貴乎安,不以死塞責。

  處人之道,心厚而氣和,不獨待君子,即待小人亦然。

  問做人。曰:「饑餓窮愁困不倒,聲色貨利侵不倒,死生患難考不倒,而人之事畢矣。」

  問:「陽明無善無噁心之體。」曰:「陽明初亦言至善,其所謂無善無惡者,無善之可言,亦猶之乎至善也,非告子之所謂無善也。」

  人者天地之心也,人失其為人,而天地何以清寧?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者,聖賢之事也。明王不作,聖人已遠,而堯、舜、孔子之心,至今在此,非人也,天也。

  問:「理與氣是一是二?」曰:「渾沌之初,一氣而已,其主宰處為理,其運旋處為氣,指為二不可,混為一不可。」

  問:「性也有命,命也有性,性命是一是二?」曰:「性也有命,是就見在去尋源頭,不得認形骸為塊然之物;命也有性,是就源頭還他見在,不得以於穆為窈然之精。盡性立命,不容混而為一,亦不容截而為二。」

  或曰:「士不可小自待,不惟不宜讓今人,並不宜讓古人。」予謂:「士不宜過自恃,不惟宜讓古人,並宜讓今人。無一人不在其上,則無一人不出其下矣;無一人不在其下,則無一人不出其上矣。十年不能去一矜字,此病不小。」

  問處事之道。曰:「水到渠成,不必性急,天大事總平常事。」

  成缺在事不在心,榮辱在心不在事。

  「五十守貧即是道」一語,罔敢失墬,邇聞志是其命,甚覺親切。子曰:「匹夫不可奪志也。」蓋志不可奪,便是造命立命處。

  問:「道何在?」曰:「無物不有,無時不然,堯、舜後雖無堯、舜,堯、舜之心至今在,孔子後雖無孔子,孔子之心至今在,亦見之於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而已矣。其消息總得之於天。」

  念庵雲:「戒慎不睹,恐懼不聞,此孔門用工口訣也。」白沙雲:「戒慎恐懼,所以防存之而非以為害也。」白沙是對積學之人說,念庵是對初學之人說。徒飾于共見共聞之際,而隱微未慊,祇自欺之小人,致謹於十目十手之嚴,而局蹐太甚,終非成德之君子。二公各有對症之藥。

  連日取文清「靜坐觀心,閑中一樂」八字作功課,客曰:「心何用觀?」曰:「為其不在也。」客曰:「不在而何以觀?」曰:「一觀之而即在矣。時時觀則時時在,到得不待觀而無不在,則無不樂,非誠意君子,未可語此。」

  人生在世,逐日擾攘,漫無自得,尋其根源,除怨天尤人,別無甚事。

  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留一分天性,是非正不必太明。

  問:「士當今日,道應如何?」曰:「不辱身。」問「不辱」。曰:「薛文清有言,劉靜修百世之師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