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
顧應祥 |
|
顧應祥字惟賢,號箬溪,湖之長興人。弘治乙丑進士。授饒州府推官。桃源洞寇亂,掠樂平令以去,先生單身叩賊壘,出令,賊亦解去。入為錦衣衛經歷,出僉廣東嶺東道事,討平汀、漳寇、海寇、郴、桂寇,半歲間三捷。宸濠亂定,移江西副使,分巡南昌,撫循瘡痍,招集流亡,皆善後事宜。曆苑馬寺卿。奔母喪,不候代,家居者十五年。再起原任。時方議征元江,先生以那鑒孤豚,困獸不可急。會遷南兵部侍郎以去。後至者出師,布政徐波石死焉。 嘉靖庚戌,升刑部尚書。先生以例繁,引之者得意為出入,命郎官吳維岳、陸穩定為永例,在曹中獎拔於鱗、元美,由是知名天下。分宜在政府,同年生不敢鴈行。先生以耆舊自處,分宜不悅,以原官出南京。 癸醜致仕,又十二年卒,年八十三。 先生好讀書,九流百家皆識其首尾,而尤精於算學。今所傳《測淵海鏡》、《弧矢算術》、《授時曆撮要》,皆其所著也。少受業于陽明。陽明歿,先生見《傳習續錄》,門人問答多有未當於心者,作《傳習錄疑》。龍溪《致知議略》亦摘其可疑者辨之。大抵謂:「良知者,性之所發也,日用之間,念慮初發,或善或惡,或公或私,豈不自知之?知其不當為而猶為之者,私欲之心重而恕己之心昏也。苟能于一起之時,察其為惡也,則猛省而力去之,去一惡念,則生一善念矣。念念去惡為善,則意之所發,心之所存,皆天理,是之謂知行合一。知之非難,而行之為難。今曰『聖人之學,致良知而已矣。人人皆聖人也,吾心中自有一聖人,自能孝,自能弟』。而於念慮之微,取捨之際,則未之講,任其意向而為之,曰『是吾之良知也』。知行合一者,固如是乎?」先生之言,以陽明「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為格物」為准的,然陽明點出知善知惡原不從發處言,第明知善知惡為自然之本體,故又曰:「良知為未發之中。」若向發時認取,則善惡雜揉,終是不能清楚,即件件瞞不過照心,亦是克伐怨欲不行也。知之而後行之,方為合一。其視知行終判兩樣,皆非師門之旨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