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黃梨洲文集 | 上頁 下頁
《丹山圖詠》序


  (甲寅)

  道藏中有《丹山圖詠》,以四明山名勝制為法曲,而托之木玄虛撰,賀知章注。其圖為祠宇,觀所刻與元道士毛永貞《石田山房詩》合為一卷,則此詠此注亦永貞之徒所為。按木華字玄虛,在晉為楊駿府主簿,而詠中所稱宋應則、鄭宏,齊謝朓、何昕,梁範顏,初未嘗自掩覆其年代之不倫也。四面七十峰疆域,因是圖詠而齦割就理,然亦不免淆亂,如以小溪接梨洲,以翠岩屬西面,以紫溪附大小晦,以抱子山置大小皎,皆疏略之甚。永貞住山中四十年,與掘藥採薪者相習,何難於考校真實,而乃有此失耶?至其攀援故事,大概子虛烏有,不可以記傳勘之,固鹵莽道士之常,不足怪也。原圖不傳,在《餘姚縣志》者復多謬誤,餘既為別作,其詠注之失亦稍正之。

  憶歲辛巳,在金陵,從朝天宮繙道藏,自《易》學以外,干涉山川者皆手鈔之,矻矻窮日,此卷亦在其中。歲壬午,至自燕京,便與晦木、澤望月下走蜜岩,探石質藏書處,宿雪竇,觀隱潭冰柱,大雪登芙蓉峰,歷鞠侯岩,至過雲,識所謂木介,歸而晦木為賦,澤望為《遊錄》,餘則為《四明山志》。其分四面各七十峰,因夫圖詠之例也,亡友陸文虎欲刻之而未遂。

  海內兵起,徐忠襄公問浙東可以避地者,餘以四明山對。既而忠襄來書,謂吾舉足西向,則言與陳臥子興晉陽之甲,舉足東向,則言擁立潞王,朝議如此,四明之緣絕矣。吳霞丹先生流離海外,餘亦欲以此山處之,道阻不果。薛諧孟作先生傳,有嗚咽而赴四明山中之招者,此也。山寨纂嚴,此山遂為戰地,血瀑魂風,嶔岑變色,猶幸二公之不來耳。當余手鈔道藏之時,方欲遍遊天下名山,四明不過從此發跡,即不然而自絕於世,亦泥封洞口,猿鳥以為百姓,藥草以當糧糒,山原石道,別有往來。豈意三十年,來芒槲笠,未沾嶽雨,茲山亦遭勞攘,高棲之志尚無寄託,執筆圖此,有涕滂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