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梨洲集補遺 | 上頁 下頁
黃宗羲年譜(3)


  卷中

  大清順治元年(甲申),公三十五歲。

  四月,聞京師失守,即從劉念台先生之杭。寓吳山海會寺,與章公羽侯正宸、朱公未孩大典、熊公雨殷汝霖為召募義旅計。已而福王監國之詔至,公遂之南中,上書闕下。時阮大鋮以定策功驟起,思修報復,遂廣揭中人姓名(共一百四十人)造蝗蝻錄(以東林為蝗、複社為蝻),欲一網殺之。裡中有奄黨某,首糾念台先生及其三大弟子:則祁都禦史世培、章給事羽侯與公也。繼而裡中奄党徐大化之侄署光祿丞者,複特疏糾公,遂與顧子方杲並逮,陳定生亦逮至。周仲馭論死,沈眉生、吳次尾、沈昆銅亡命,左碩人子直兄弟入甯南軍;公等惴惴不保。時鄒掌院虎臣與子方有姻連,故遲其駕帖;公踉蹌歸浙東。未幾,大兵至,得免。

  二年(乙酉),公三十六歲。

  四月,之嘉興,晤徐司寇寶摩石麒。五月,返杭,晤熊行人魚山開元;感慨時事,嗚咽而別。六月,徒步二百里至劉先生家。時越城已降,先生避居楊塴,公遂自繞門山支徑入楊塴.先生臥匡床,手揮羽扇,勺水不進者已二十日矣。公不敢哭,淚痕承睫,自序其來;先生頷之,公複徒步而返。奉太夫人避居中村。大兵東渡,郡邑望風迎附。閏六月,我邑前吏科給事中熊公雨殷、九江道僉事孫公碩膚嘉績以一旅之師,畫江而守;公與仲、叔兩弟糾合黃竹浦子弟數百人,步迎監國魯王於蒿壩,駐軍江上,人呼之曰世忠營。十月十日,甬上陸行人文虎訪公,因相與歎息浙東之事(明年訃音亦值是日)。十一月,馬士英竄入方國安營,欲朝見。群臣言士英當誅,熊公恐其挾國安為患也,曰:此非殺士英時,宜使其立功自贖耳。公曰:諸臣力不能殺耳;春秋之孔子,豈能加于陳恒?但不得謂其不當殺也。熊公謝焉。十二月,兵部主事攝餘姚縣事王正中(之仁從子)表進公所作監國魯元年大統曆;有詔優答,宣付史臣,頒之浙東(小腆紀年隸九月,今從行朝錄)。公遺書總兵王之仁曰:公等不從赭山進師,而日于江上放船鳴鼓,攻其有備。蕞爾三府以供十萬之眾,北兵即不發一矢,一年之後亦何能支?又曰:崇明,江海之門戶,盍以兵擾之,亦足分江上之勢?聞者皆是公言,而不能用。官兵屯西石山忠端公祠,抽屋材為營火,有司無所致祭;公方馳驅王事,聞之泫然。

  三年(丙戌),公三十七歲。

  二月,監國以公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公請援李泌客從例,以布衣參軍,不許。尋以柯公夏卿與孫公交薦,改監察禦史,仍兼職方。張國柱劫王鳴謙由安海入內地,縱兵大掠,諸營大振;廷議欲封以伯。公曰:如此則益橫矣,何以待後?請署為將軍。監國從之。陳總兵梧敗于槜李,渡海至姚,虜掠鄉聚;王職方正中方行縣事,遣兵擊之,鄉聚犄角,殺梧。行朝忌正中者,以此聲討。公謂:梧之見殺,犯眾怒也。正中為國保民,不當罪。上疏救之,乃止。公力陳西渡之策,熊公再以所部西行,攻下海鹽,軍弱不能前進而返。五月,孫公嘉績以所部火攻營卒盡付公,公與王正中合軍得三千人,遂偕太僕寺卿陳潛夫、職方查繼佐渡海,劄潭山;適尚寶司卿朱大定、兵部主事吳乃武皆從浙西來會師,將由海寧取海鹽。百里之內,牛酒日至。整軍抵乍浦,約崇德義士孫奭等為內應;會大兵已纂嚴,不得前。六月朔日,浙河兵潰,監國由海道至閩。公歸入四明山,餘兵願從者五百人,結寨自固(公有四明山寨記)。公駐軍杖錫寺,微服潛出,欲訪監國消息,為扈從計。山民畏禍,突焚其寨,部將茅瀚(字飛卿,歸安人)、汪涵(字叔度,梅溪人)死之。公歸而跡捕之檄累下,奉太夫人徙居化安山丙舍(次年返故居)。慈水劉瑞當先生至,唁慰憑弔,悲嘯震空穀。

  四年(丁亥),公三十八歲。

  居山中,甘露降。注授時曆;王侍禦仲㧑自郡城來,受之而去(公在窮島空山,古松流水間布算簌簌,自謂屠龍之技,無可與語者。所著有春秋日食曆、授時曆故、大統曆推法、授時曆假如、回回曆假如、公曆假如、氣運算法、勾股圖說、開方命算、測圓要義諸書,在此數年中)。

  五年(戊子),公三十九歲。

  劉瑞當先生訪公于竹浦,信宿而去。十月辛醜(十日),季弟司輿公卒(公有志,年二十有七)。

  六年(己醜),公四十歲。

  監國還至海上,公赴行朝,晉左僉都禦史,再晉左副都禦史。六月,定西侯張名振由南田複健跳所。七月壬戌,公與大學士沈公宸荃、劉公沂春、尚書吳公鐘巒、李公向中、侍郎孫公延齡、右僉都禦史張公煌言扈監國次健跳所。壬午,北師圍健跳;蕩胡伯阮進救,卻之。王翊卻北師,發使貢方物于監國;張名振以表貢不由己達,頗忮之。公上言:諸營文則稱侍郎、都禦史,武則稱將軍、都督,惟翊乃心王室,不自張大,而兵又最強;宜優其爵,使之總臨諸營,以捍海上。監國乃授翊右僉都禦史。明年,晉翊兵部右侍郎。時國事盡歸定西侯,即閣臣張公肯堂亦不得有所豫。諸帥之悍,甚于方、王;文臣稍異同其間,立致禍。公既失兵,日與吳尚書霞舟鐘巒正襟講學;暇則注授時、泰西、回回三曆。已而,中朝以勝國遺臣不順命者,令有司錄家口上聞。公聞而歎曰:主上以忠臣之後仗我,我所以棲棲不忍去也。今方寸已亂,不能為姜伯約矣。乃陳情監國,得請間行歸家。吳公駕三板船,送之二十裡外,嗚咽濤中。八月,四十初度;有句雲:先公殉國餘三載(忠端公殉難,時四十三歲),孔子懸弧易一辰(公祿命與至聖只換一時)。是年所作詩,名「窮島集」。山中亂,奉太夫人徙居邑城(明年返故居)。十月,監國由健跳至舟山,複召公偕馮侍郎躋仲京第副澄波將軍阮美乞師日本,抵長崎,不得請。公為賦式微之章,以感將士(是馮公第二次乞師事);有日本乞師紀、海外慟哭紀(案全氏祖望曰:公日本乞師紀,但載馮公奉使始末,而於己無與。惟避地賦有曰:曆長崎與薩斯瑪兮,方粉飾 夫隆平;又曰:返餘旆而西行兮,胡為乎泥中。則是公嘗偕馮以行,而後諱之。又案神道碑所載有贛州失事紀、紹武爭立紀、舟山興廢、沙定洲紀亂、賜姓本末各一卷,皆此數年間所紀。後合隆武、魯監國、永曆紀年為行朝錄。又有汰存錄一卷)。

  七年(庚寅),公四十一歲。

  時,大帥治浙東,凡得名籍與海上有連者,即行名捕。公弟晦木公以參馮侍郎軍事被獲,待死牢戶中;公潛至甬,與萬履安、高旦中、馮濟道諸公以計活之(詳見鮚埼亭集鷓鴣先生神道表)。三月,公至常熟,館錢氏絳雲樓下,因得盡翻其書籍。返至崇德,訪孫子度方,欲與之劇談;而陸麗京聞公至,強之入城,同宿吳子虎家。公有句雲:桑間隱跡懷孫爽,藥籠偷生憶陸圻。熊公夫人將逮入京,公為調護而脫之。冬,自西園移居柳下;故次庚寅至乙未之詩為「老柳集」,猶昔人之傷心於枯樹也(宅前向有老柳,為大風拔去三株,僅存其一;故雲)。外舅葉六桐先生遷葬邑東西黃浦,公送葬。

  八年(辛卯),公四十二歲。

  住柳下,王侍禦仲㧑來訪。夏秋之交,遣間使入海告警。九月丙子(二日),大兵下翁洲(即舟山);城陷,監國再入閩。是年,季子壽生。

  九年(壬辰),公四十三歲。

  著律呂新義;王仲㧑侍禦來,受之而去。

  十年(癸巳),公四十四歲。

  五月,華亭申山人自然浦南從汴梁蘇氏來訪,梅雨連綿。蘇氏述其昨夢,有裨舊史;山人間戲為江湖相士,膏唇調笑,以破寂寞。太夫人六旬壽辰,甬上萬履安先生以所作正氣堂壽燕序來祝,陽羨陳少保於庭、定生貞慧父子,皆有詩為壽。

  十一年(甲午),公四十五歲。

  元夕,悼周侍者。定西侯間使至,被執於天臺;公於是又招名捕。冬,送女至甬東朱氏(公第三女,適諸生朱沆),寓萬氏寒松齋,與董次公守諭、高旦中鬥魁兩先生話舊。董以草廬易纂言為問,公即疏其卦下之義以答之。馮行人愷章乞中丞留仙公神道碑銘。

  十二年(乙未),公四十六歲。

  從化安山至門士魏己任思澄故居,愴然有賦。除夕,季子壽殤;公最鍾愛,集中有壙志。故括丙申年之詩,為「杏殤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