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遵憲 > 日本國志 | 上頁 下頁
卷十一 地理志二(4)


  南海道

  紀伊:北至和泉、河內、大和、伊勢,東西南皆至海,東西凡二十七裡,狹處凡八裡,南北凡三十裡,狹處凡七裡。包擁大和之三方而突出海表,後闊前銳,狀如箕舌,吉野之山脈來自東北,成熊野、高野之諸嶺,熊野川貫流中央,紀伊J1J注其北疆。西北衍沃,田野大辟;東北幽僻,民多寒窶;而海濱廣斥,魚介殊富,且柑橙之產最饒。風俗樸直。郡數凡七:村數一千四百一十三,町數七。曰名草、村數一百五十七,町數二。海部、村數六十二。那賀、村數二百五十六,町數一。伊都、村數一百六十,町數一。在田、村數一百四十,町數一。日高、村數一百七十八。牟婁。村數四百六十,町數二。田圃凡三萬七千三百七十九町零四畝一步一厘八毫。其山嶽有葛城山、橫亙伊都、那賀、名草、海部四郡之北,為河內、和泉二州之界,有根來山、土佛山、雲山峰、大福山等,連峰凡二十裡,高一裡餘。龍門山、一名勝神山,以形似故又名紀州富士。高野山、在伊都郡,高峰圍繞,有數名,山上曠原周回三裡餘,故名日高野。大塔嗥。在日高郡木守村之東,溪行五六裡乃至其麓,山頂分二峰,北為一之森,南為二之森,州中第一峻嶺也。其巔莫能窮,至山根蟠互廣袤殆亙十裡。其河渠有紀伊川、發源本州及大和、伊勢二州界之大台原山,名吉野川,自大和吉野郡入之波村、伯母谷村而貫郡中,曆宇智郡西流,自相穀村來本州伊都郡始稱為紀伊川。會合諸水至名草郡分為數堰,仍西流至海部郡湊村而入海。長三十裡餘,闊八町,由河口至州界十三裡,舟楫可通。上流詳於大和。在田川、發源伊都郡高野山,西流,至在田郡日物川村南流,合山保田、石垣諸莊之澗水,自粟生村而西流,至宮崎莊北湊村而入海。長二十七裡十八町,闊五十間,至松原村舟楫可通,凡五裡。日高國、發源在田、日高二郡及大和州界之山,西南流,及日高郡東村合丹生,自柳瀨村而北流,至小家村合寒川,又西流至和佐村容江川,由北鹽屋浦而入海。長五十五裡十八町,闊五十間,至瀧本村舟楫可通,凡四裡餘,山地、寒川諸莊曲折最多。富田國。發源大和十洋川之界、牟婁郡兵生村安堵嶧,雨流及鯰國村晷愛賀國,至中村而入海。長二十五裡,闊二町,至真砂村舟楫可通,凡九裡,上流為岩田川。安宅川、又名日置川,牟婁郡廣見川、熊野川、前川、將軍川等之眾流至合川村而相會,至南日置浦而入海。長凡二十五裡,闊二町。古座川、發源牟婁郡大塔峰之東松根村,東南流至大川村合佐本川,自立合村而東流,及川口村容小川,至古座浦而入海。長凡二十七裡十八町,闊二町,至大川村舟楫可通,凡六裡。大田發源牟婁郡大雲取峰,口色川村上流為色川,東南流至小色川村合高野川,至下裡而入海。長二十二裡,闊二町,舟楫可通,凡四裡。熊野。發源大和名十津川,入牟數郡南流,至熊野本宮容音無川,東流至請川村合筌川,及官井村會北山川,漸成巨流。又南折至日足村容小口川,東南流及鮒田村容大野川,至新宮而入海。長三十五裡,闊三町,自河口至州界十二裡二十六町,舟楫可通。上流詳於大和。

  淡路:四至皆海,北對播磨,東南對紀伊,西南對阿波,幅員三十六方裡,周回三十八裡二十五町一十四間,東西五裡二十一町,南北一十二裡二十八町。橫亙瀨戶內海之東,成三面之海峽,大阪灣及內海樞要之地也。無高嶺巨流,土性膏腴,稱為魚稻之鄉,風俗質樸。郡數凡二:村數二百六十七,町數四。曰津名、村數一百三十四,町數三。三原。村數一百三十三,町數一。田圃凡四千八百八十六町六段四畝二十四步四厘八毫。

  阿波:東至海,西至伊豫,西南至土佐,北至贊岐,東西凡一十八裡三十三町,南北凡一十六裡六町。雲邊寺之山脈劃為北方,更東南折而為土佐界,地勢西隆東低,吉野川及諸水皆東流而至於海。土沃民富,風俗寬裕。郡數凡一十:村數六百一十八,町數一十。曰板野、村數一百三十五,町數一。名東、村數五十二,町數二。名西、村數三十八。阿波、村數三十一。麻殖、村數三十一,町數一。美馬、村數二十六,町數一。三好、村數三十二,町數二。勝浦、村數四十六,町數一。那賀、襯數一百四-t-,町數一。海部。村數七十七,町數一。田圃凡五萬五千三百一十七町。其山嶽有劍山、跨麻殖、美川二郡,自山麓至山險路凡二十五町,至劍神社又二裡三町,乃達絕頂。其西北脈亙美馬郡,有黑笠山、三峰等名。雲邊寺山。又名佐野山,跨伊豫、贊岐二國雲。其河渠有吉野川、自土佐來,入三好郡北流至末貞會伊豫川,至川崎村而容松尾川、白地村而合佐野川、貞光村而容一宇川,及穴吹村又合穴吹川,至名西郡第十村分流為別宮川,北折東流稱為北川,至高房村又分南川,繞北而至中喜來浦再分為撫養川,本流稱廣戶川,東流至豐久新田而入海。由州界至此長凡二十六裡,闊四町。上流詳於土佐。那賀川。又名長川,有三源,一出海部郡木頭北川村幸瀨山,名北川,東南流;一出折宇村勢河谷,名南川,東北流,及西宇村而相會東流;一出那賀郡岩倉村槍戶山,東流,至日真村而二水相合,至中島浦而入海。長二十八裡十二町,闊三町二十間。

  贊岐:東至阿波,西至伊豫,南至阿波,北至海,東西一十八裡一十二町,南北一十裡,狹處二裡二十八町。南方負山,北面瀨戶內海群島繡錯連於三備,景勝之地殊多。島民率舟居營業,州內陂池數千,宜於灌溉,瀕海平夷肥沃,兼有魚鹽之利。風俗溫順。郡數凡一十一,附島三:村數三百九十,町數一十六,屬島二十五。曰大內、村數三十四,町數三。寒、村數二十七,町數二。三木、村數二十。山田、村數三十三。香、村數四十九,町數三。阿野、村數三十六,町數一。鵜足、村數十,町數一。那珂、村數四十六,町數二。多度、村數二十四,町數一。三野、村數三十七,町數一。豐田、村數四十,町數一。、豆島、村數九,屬島二。直島、屬島一十一。鹽飽島。屬島一十二。田圃凡四萬七千二百八十三町三段八畝九步三厘。其山嶽有五劍山、如五劍矗立之狀,其一今已傾倒。飯山。一名力山,在鵜足郡阪本村,直立一千四百五十尺。

  伊豫:東至贊岐,東南至阿波,南至土佐,西北至海,東西凡三十五裡,南北凡一十五裡,狹處五裡。石錘之山脈連亙東南,截土佐界,支脈走西北,橫貫州中。北方島嶼錯列,直接山陽,西方灣嘴參差,而對西海道,道後四郡田野大辟,地味腴沃,米麥豐饒。風俗質直,惟未免固陋之弊。郡數凡一十四:村數九七十七,町數一十五。曰宇摩、村數五十六,町數一。新居、村數五十四,町數一。周敷、村數三十九,町數一。桑村、村數三十一。越智、村數一百零六,町數一。野間、村數二十九,町數一。風早、村數八十四,町數一。和氣、村數二十四,町數一。溫泉、村數三十四,町數二。久米、村數二十九。伊豫、村數三十八,町數一。浮穴、村數一百零三,町數一。喜多、村數八十五,町數二。宇和。村數二六十五,町數二。田圃凡六萬五千四百三十四町三段八畝二十六步二厘。其山嶽有石錘山。俗作石鐵,又稱為伊豫高根,在周敷郡,跨新居、浮穴二郡,直立四千三百五十尺,自九十月即戴雪,至四五月乃消。

  土佐:西北至伊豫,東北至阿波,南至海,東西凡三十五裡,南北凡一十八裡。西北以伊豫為脊,山嶽連遝,東西兩岬南海鬥出如灣月之狀,地勢迤南漸低,大抵山谷林叢居其三分之二,但中間土壤不宜種藝,海濱力於漁業。風俗木強,未免頑固。郡數凡七:村數一千一百九十三,町數十。曰安藝、村數一百二十九,町數一。香美、村數一百一十,町數二。長岡、村數十四。土佐、村數一一十七,町數一。吾、村數二十四,數一。高岡、村數二百二十六,町數三。幡多。村數二,町數二。田圃凡八萬零六百二十六町九段七畝二十七步二厘五毫。其山嶽有三榜示山、一名三峰,在長岡郡,跨阿波、伊豫二國,山脈西走為伊豫界。箕庠、亦在岡郡,凡十裡町,三榜示山之西脈也。三瀧山、在土佐郡,本州第一高山也。手笤山。山勢峻拔,遙與伊豫石錘山對峙。其河渠有物部川、發源香美郡模山鄉自發山,西南流,自山崎村稍西流,至大櫪村會久保川,再西南流有瀨村,至合川口,至楠木村又分為山田川,本流南折至物部、吉原二村之間而入海。長凡二十五裡餘,闊二十三間。仁澱、古稱贄殿川,又名神河,發源伊豫浮穴郡石錘山之西麓,西南流稱面河川,東南流入本州,東流至吾川郡菜野川村而容岩屋國及森川,經高岡郡野老山村又合分德川,至今成村合黑岩川,繞北東流及能津村宮谷容吾郡之八川,東南流又合日下川,南流至新居浦而入海。在州界長凡十九裡餘,闊三町餘。渡川。一名四萬十川,發源高岡郡四萬川村津山,南流及禱原村川口合禱原川,至川井村合北川,至幡多郡田野村與上山川相會,西北流及大野村而合烏川,又西南流至下山村與從伊豫來之吉野川相會,至津野川村又合伊豫之大宮川,東南流至不破村合有岡川,及角嵩村容佐岡川,南流至下田浦東折而入海。長凡二十裡餘,闊五十五間,海口十町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