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遵憲 > 日本國志 | 上頁 下頁
卷十 地理志一(1)


  外史氏曰:於茫茫大地之中畫疆分土而名之為國,其壤地莫不相接,其疆場莫不相奪,其強弱大小無定形,則有日辟國而日蹙國者,上下千古,橫覽九州,莫不然矣。而日本之為國,乃獨立大海中,曠然邈然不與鄰接,由東而往凡曆一萬五千餘裡,乃至美利堅。由西南而往凡曆二三千里,乃至上海、臺灣。即最與鄰近之朝鮮,亦歷數百里而後能至。自神武紀元以來二千五百有餘歲,未嘗舉尺寸之土與人,亦未嘗得尺寸之土於人,雖近日開拓蝦夷,交換樺太,吞滅琉球,似有異於前之版圖者,然蝦夷本羈縻之州,樺太非固有之地,琉球乃甌脫之土,得非果得,失亦非失。蓋自有日本以後即守此終古一成而不變,不亦奇乎?余聞歐西有瑞士,山水清華,士女明媚,以介居諸大間,各謀保護,不相侵擾,世人比之桃源。而東方之日本,乃以遠隔強國自成樂土,天殆故設此二國使之東西並峙歟。自德川氏以禁教故丸泥封關,謝絕外客,子孫世守其法,膠柱拘泥二百餘載,無所見於外者無所羨於內,無所聞於內者亦無所懼於外。當是時也,上以武斷為政,下以卑屈為俗,熙熙攘攘,娛樂無事。而歐洲諸國鷹瞵鶚視,強弱相並,閱一爭戰則國步日進。北則有彼得加他鄰,明毅果斷,氣吞南溟;西則有若拿破崙,雄才偉略,諸侯稽首;又西則有若華盛頓,艱苦卓絕,獨立一洲。或英人吞併五印度,撫有而國;或俄人建萬里鐵道,以通浩罕;輪船、電線,爭騖紛起,機巧奪天工,人智欺鬼神,凡西人兵威宗教,幾幾乎彌綸地球而無所不至。而日本閉門自守,無見無聞,喙然未之知也。直至堅船巨炮環伺於門,乃始如夢之方覺,醉之甫醒。雖曰鎖港逐客,國體如此,亦未始非地勢使之然也。嗟夫!事變之極,開闢未聞。以日本四面瀕海,古稱天險,二千餘載,絕無外患。而自輪船鐵路縱橫於世,極五大洲之地若不過彈丸黑子之大,各國恃其船炮又可以無所不達。昔林子平有言,日本橋頭之水直與英之倫敦、法之巴裡相接。古所恃以為藩籬者,今則出入若庭戶矣。言念及此,地險足恃乎?余觀亞細亞諸國,印度覆矣,土耳其僕矣,安南、緬甸又傾踣矣。日本自通商以來雖頗受外侮,而家國如故,金甌無缺,猶得以日本帝國之名,捧載書而從萬國後。壤地雖日褊小,其經營籌畫,卒能自立,亦有足多矣。然而日本論者方且以英之三島為比,其亟亟力圖自強,雖曰自守,亦頗有以小生巨、遂霸天下之志。試展五部洲輿圖而觀之,吾誠恐其鼎舉而臏絕,地小而不足回旋也。作《地理志》。

  全國四面瀕海,統四大島而為國,所屬小島凡一千八百餘,西北隔日本海遙與朝鮮相對;北有樺太島,隔尼哥勞斯海峽遙與魯西亞相接;東北千島諸島或斷或續,直與魯西亞之堪察加相連;東南面太平洋,西南為琉球諸島,與中國之臺灣等處相對。長凡五百餘裡,廣凡三十餘裡或至六十餘裡,地形修長。山脈自北而起,至陸羽之間曠奧高峻,旋分數脈,皆蜿蜒西走而趨於東海、東山、北陸三道。其至於信濃者為淺間山,至於甲駿之間者為富士山,此山挺立於東海中,又分脈南出為伊豆半島,與海南群島相連。北陸道之一脈至加越之間者為白山、立山。其至近江者又分為兩支,一經伊勢、太和,聚集于吉野山而趨紀伊;一西走分山陰、山陽二道,而至西海道,經築、豐諸國而南折,有阿酥、霧島等數峰,盤踞肥後、日向之間。繼複參差出沒則琉球群島也。山陽及紀伊之餘脈由淡路島而至於四國,為雲邊山、石錘山諸山。淡路島以西陽、四國之間島嶼棋布,是為瀨戶內海,其東口為明石峽,其東南口為鳴門峽,其西北口為下關峽雲。東海北陸之大川皆發源於東山,其東流者為利根川,其北注者為信濃川,其南注者為天龍川,西注者為木曾川,由近江湖而發則為澱國雲。山陰道有江川,四國有吉野川,西海道有築後川,皆海內之巨川也。全國多山,惟武總之際平坦膏美,所謂沃野千里之地,故今為帝都。氣候寒暑大率中正。北方早寒多雪,極南恒燠,物產豐饒,尤富五穀,上古名大八洲。神武天皇起于日向,定都於大倭之桓原,賜功臣椎根津彥等以地,名曰國造。疆域日辟,至成務朝隔山河而分國縣,隨阡陌以定邑裡,以東西為日縱,南北為日橫。凡為國百四十四。推古以降,兼置國司。及孝德朝各州遍設國司、郡司,諸吏多以國造任之,于時漸省國為郡。文武帝之大寶中,又因山海形勢分六十六國,內稱畿內,外分七道,國司限年遷任,治所稱為國府。至嵯峨朝,大國十三,上國三十五,中國十一,下國九,凡四等,共六十八國。於是古制一變而為郡縣。升平日久,藤原氏世專國權,國司多在京,以吏代治,公卿之莊園皆以家人為地頭,遍於七道,治體漸變。及源賴朝開府鐮倉,執兵馬之權,裂地以授家臣。文治元年奏請置守護地頭,往往世襲,國司複不赴任,於是封建之勢漸成。建武中興,命以功臣為守護使,就國司治所。至足利氏分國郡而封家臣,稱為守護三管領,四職以下皆以地傳之子孫。正平四年,置關東管領以鎮鐮倉,統八洲及奧羽,於是形勢一變而為封建。應仁以降,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諸道互相吞滅。織田氏興,略定東海、東山、畿內、山陰諸地。豐臣氏繼之,海內蕩平,群雄服從,其大者六姓,德川、島津、毛利、上杉、前田、佐竹。其次三十餘家。慶長五年關原役畢,德川氏統率諸氏,分封其子弟功臣,其後加削增減,頗易舊封。慶應中凡二百七十一藩,王政革新,更建藩十四。既而分奧羽為七國,改蝦夷稱北海道,分十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複為郡縣之治。凡五畿、七道、七十三國、二京、三府、六鎮、三十六縣。移都于東京,設開拓使以經理北海道,封琉球為藩王。此古今沿革大略也。自設府縣,離合分並,朝令夕改,而古來所分國郡雖迭經群雄割據,各以威力跨三四州,或八九州,而國郡舉沿用舊名未有變革,數百年來莫不皆然。今仍以國分敘,別以府縣沿革編之為表,而附以地理諸表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