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
勞山 |
|
勞山之名,《齊乘》以為「登之者勞」,又雲一作「牢丘」,長春又改為「鼇」,皆鄙淺可笑。按《南史》:「明僧紹隱於長廣郡之嶗山。」《本草》:「天麻生太山、嶗山諸山。」則字本作「嶗」,若《魏書·地形志》、《唐書·薑撫傳》、《宋史·甄棲真傳》並作「牢」,乃傳寫之誤。《詩》:「山川悠遠,維其勞矣。」箋雲:「勞勞,廣闊。」則此山或取其廣闊而名之。鄭康成,齊人;勞勞,齊語也。 《山海經·西山經》亦有勞山,與此同名。 《寰字記》:「秦始皇登勞盛山,望蓬萊,後人因謂此山一名勞盛山。」誤也。勞、盛,二山名,勞即勞山,盛即成山。《史記·封禪書》:「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鬥入海。」《漢書》作「盛山」,古字通用,齊之東偏,環以大海,海岸之山莫大于勞、成二山,故始皇登之。《史記·秦始皇紀》:「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彎,侯大魚至,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正義曰:「榮成山即成山也。」 按史書及前代地理書,並無榮成山,予向疑之。以為其文在琅邪之下,成山之上,必「勞」字之誤。後見王充《論衡》引此,正作「勞成山」。乃知昔人傳寫之誤,唐時諸君亦未之詳考也,遂使勞山並盛之名,成山冒榮之號。今特著之,以正史書二千年之誤。先生《勞山圖志序》略曰:勞山在今即墨縣東南海上,距城四五十裡,或八九十裡。有大勞、小勞,其峰數十,總名曰勞,《志》言秦始皇登勞盛山,望蓬萊,因謂此山一名勞盛,而不得其所以立名之義。《漢書》:「成山」作「盛山」,在今文登縣東北,則勞、盛自是二山,古人立言尚簡,齊之東偏,三面環海,其鬥入海處,南勞而北盛,貝盡乎齊東境矣。 其山高大深阻,旁薄二三百里。以其僻在海隅,故人跡罕至。秦皇登之,是必萬人除道,百官扈從,千人擁挽而後上也。五穀不生,環山以外,土皆疏脊,海濱斥鹵,僅有魚蛤,亦須其時。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張,數縣儲亻待,四民廢業,千里驛騷而後上也。於是齊人苦之,而名之曰勞山,其以是夫?古之聖王勞民而民忘之,秦皇一出遊而勞之名傳之千萬年。然而致止則有由矣。《漢志》言齊俗誇詐。自大公、管仲之餘,其言霸術已無遺策。而一二智慧之士猖為迂怪之談,以聳動天下之聽,不過欲時君擁篲,辯士詘服,為名高而已,豈知其患之至於此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