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綿上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杜氏曰:「西河介休縣南有地名綿上。」《水經注》:「石桐水即綿水,出介休縣之綿山。北流經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

  袁崧《郡國志》曰:「介休縣有介山,有綿上聚子推廟。今其山南跨靈石,東跨沁源,世以為之推所隱。而漢魏以來,傳有焚山之事,太原、上黨、西河、雁門之民至寒食不敢舉火。石勒禁之,而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前史載之,無異辭也。

  然考之於傳,《襄公十三年》:「晉悼公蓃於綿上,以治兵,使士匄將中軍,讓幹荀偃。」此必在近國都之地。又定麼人年》:「趙簡子逆宋樂祁,飲之灑於綿上,」自宋如晉,其路豈出於西河介休乎?況文公之時,霍山以北大抵皆狄地,與晉都遠不相及。今翼城縣西公有綿山,俗謂之小綿山,近曲沃,當必是簡子逆樂祁之地。今萬泉縣南二裡有介山。

  《漢書·武帝紀》詔曰:「朕用事介山,祭後土,皆有光應。」《地理志》:汾陰,介山在南。」《楊雄傳》:「其三月,將祭後土,上乃師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既祭,行遊介山,回安邑,顧龍門,覽鹽池,登曆觀陡西嶽,以望八荒。雄作《河東賦》曰:『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於介山。嗟文公而湣推兮,勤大禹于龍門。』」《水經注》亦引此,謂晉《太康記》及《地道記》與《永初記》並言子推隱於是山而辨之,以為非然,可見漢時己有二說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