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漢書》:「薊,故燕國,召公所封。」《後漢書》:「薊,本燕國刺史治。」自七國時,燕都於此。項羽立臧茶為燕王,都薊。高帝因之,為燕國。元鳳元年,燕刺王旦自殺,國除,為廣陽郡。本始元年,為廣陽國。建武十三年,省,屬上穀。永平八年,複為廣陽郡。晉複為燕國。魏為燕郡。隋開皇初,廢。大業初,置涿郡。唐天寶元年,更名范陽郡,並治薊《水經·濕水》:「過廣陽薊縣北,又東至漁陽雍奴縣。」注:「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後漢書·彭寵傳》:「寵反漁陽,自將二萬余人攻朱浮於薊。」

  《晉書·載記》:「魏圍燕中山、清河,王會自龍城遣兵赴救。建威將軍余崇為前鋒,至漁陽,過魏千餘騎,鼓噪直進,殺十余人,魏騎潰去,崇亦引還。會乃上道徐進,始達薊城。」即此三事,可見薊在漁陽之西,《唐書·地理志》:「幽州范陽郡,治薊。開元十八年,析置薊州漁陽郡,治漁陽。」及遼,改薊為析津縣,因此薊之名遂沒於此而存於彼。今人乃以漁陽為薊,而忘其本矣。《史記》樂毅書:「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此即《水經注》所言薊丘。

  《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疏雲:「今涿郡薊縣是也。即燕國之都。」孔安國、司馬遷及鄭皆雲:「燕祖召公,與周同姓。」按黃帝姓姬,召公蓋其後也。按此以薊、燕為一國,而召公即黃帝之後。《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帝堯之後于薊,封召公奭于北燕。」正義曰:「按周封以五等之爵,薊、燕二國俱武王立,因燕山、薊丘為名,其地足自立國。後薊微燕盛,乃並薊居之。」其說為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