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
酒禁 |
|
先王之於酒也,禮以先之,刑以後之。《周書·酒浩》:「厥或告曰:『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此刑亂國用重典也。《周官·萍氏》:「幾酒謹酒。」而《司暴》:「禁以屬游飲食於市者。若不可禁,則搏而戮之。」此刑平國用中典也。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則未及乎刑而坊之以禮也。故成康以下,天子無甘酒之失,卿士無酣歌之愆。至於幽王,而「天不湎爾」之詩始作,其教嚴矣。漢興,蕭何造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曹參代之,自謂遵其約束,乃園中聞吏醉歌呼而亦取酒張飲,與相應和。是並其畫一之法而亡之也。坊民以禮,賓阝侯既闕之於前;糾民以刑,平陽複失之於後。弘羊踵此,從而榷酤,夫亦開之有其漸乎? 武帝天漢三年,初榷酒酤。昭帝始元六年,用賢良文學之議,罷之,而猶令民得以律占租賣,酒升四錢,遂以為利國之一孔,而酒禁之弛實濫觴於此。然史之所載,自孝宣已後,有時而禁,有時而開。至唐代宗廣德二年十二月,詔天下州縣,各量定酤酒戶,隨月納稅,除此之外,不問官私,一切禁斷。自此名禁而實許之酤,意在榷錢而不在酒矣,宋仁宗乾興初,言者以天下酒課月比歲增,無有藝極,非古禁群飲節用之意。孝宗淳熙中,李燾妻謂,設法勸飲,以斂民財。周輝《雜誌》以為,惟恐其飲不多而課不羨,此榷酤之弊也。至今代,則既不榷緡而亦無禁令,民間遂以酒為日用之需,比於饔飧之不可闕,若水之流,滔滔皆是,而厚生正德之論莫有起而持之者矣。 邴原之遊學,未嘗飲酒,大禹之疏儀狄也;諸葛亮之治蜀,路無醉人,武王之化妹邦也。 《舊唐書·楊惠元傳》:「充神策京西兵馬使,鎮奉天,詔移京西,戍兵萬二千人,以備關東,帝禦望春樓,賜宴,諸將列坐。酒至,神策將士皆不飲,帝使問之。惠元時為都將,對曰:『臣初發奉天,本軍帥張巨濟與臣等約曰:『斯役也,將策大勳,建大名,凱旋之日,當共為歡。苟未戎捷,無以飲酒。故臣等不敢違約而飲。』既發,有司供餼于道路,唯惠元一軍瓶罍不發,上稱歎久之,降璽書慰勞。及田悅叛,詔惠元領禁兵三千,與諸將討伐,禦河奪三橋,皆惠元之功也。」能以眾整如此,即治國何難哉! 魏文成帝大安四年,釀酤飲者皆斬。金海陵正隆五年,朝官飲酒者死。元世祖至元二十年,造酒者本身配役,財產女子沒官。可謂用重典者矣。然立法太過,故不久而弛也。 水為地險,酒為人險。故《易》交之言酒者無非《坎卦》,而《萍氏》:「掌國之水禁」,水與酒同官。徐尚書石腆有雲:「傳曰:『水懦弱,民押而玩之,故多死焉。』酒之禍烈於火,而其親人甚于水,有以夫,世盡夭於酒而不覺也,」讀是言者可以知保生之道。《螢雪叢說》言:「頃年陳公大卿生平好飲,一日席上與同僚談,舉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問之,其人曰:『酒亦岩牆也。』陳因是有聞,遂終身不飲。」頃者米醪不足,而煙酒興焉,則真變而為人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