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上下通稱


  《漢書·霍光傳》:「鴞數鳴殿前樹上。」師古曰:「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太子宮中。」《黃霸傳》:「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者,為一輩,先上殿,」師古曰:「殿,丞相所坐屋也。」《董賢傳》:「為賢起大第北閾下,重殿洞開。」《後漢書·蔡茂傳》:「夢坐大殿。」《三國志·張遼傳》:「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

  左思《魏都賦》:「都護之堂,殿居綺窗。」是人臣亦得稱殿也。《鮑宣傳》:「為豫州牧,行部乘傳,去法駕,駕一馬。」是人臣亦得稱法駕也。《舊唐書·吳元濟傳》:「詔以裴度為彰義軍節度使,兼申光蔡四面行營招撫使,以鄙城為行在,蔡州為節度所。」是人臣亦得稱行在也。

  漢人有以郡守之尊稱為本朝者。《司隸從事郭究碑》雲:「本朝察孝,貢器帝庭」;《豫州從事尹宙碑》雲:「綱紀本朝」是也。亦謂之郡朝。《後漢書·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是也。亦謂之府朝,《晉書·劉琨傳》:「造府朝,建市獄」是也。亦有以縣令而稱朝。晉潘岳為長安令,其作《西征賦》曰:「勵疲鈍以臨朝」是也。

  漢《丹陽太守郭旻碑》有曰:「君之弟故大尉薨,歸葬舊陵。」歐陽永叔以人臣為疑,蓋徒見唐盧集駁武承訓造陵之奏,以為陵之稱謂施於尊極,不屬王公己下。此自南北朝已後然爾,按《水經注》言:「秦名天子塚曰山,漢曰陵。」又引《風俗通》言:「王公墳壟稱陵。」書中有子夏陵、老子陵及諸王公妃之陵甚多。《後漢書·明、章二帝紀》言祠東海恭王陵、定陶大後恭王陵、東平憲王陵、沛獻王陵。《西京雜記》:董仲舒之墓稱下馬陵。曹公《祭橋玄文》:「北望貴土,乃心陵墓。」

  《三國志》注陳思王上書言:「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國之任,屋名為宮,家名為陵。」則人臣而稱陵,古多有之,不以為異也。呂東萊《大事記》:「墓之稱陵,占無貴賤之別。」《國語》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是凡民之墓亦得稱陵。

  人臣稱鹵簿,《石林燕語》曰;「鹵簿之名,始見於蔡邕《獨斷》。唐人謂鹵,櫓也,甲盾之別名。凡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捍蔽其先後,皆著之簿籍,故曰鹵簿。」因舉南朝禦史中丞、建康令皆有鹵簿,為君臣通稱。

  今人以皇族稱為宗室,考之于古不儘然,凡人之同宗者即相謂曰宗室。《左傳·昭六年》:「宋華亥讒華合比而去之,左師曰:『女喪而宗室,于人何有?』」《魏書·胡叟傳》:「史與始昌雖宗室,性氣殊詭,不相附。」《北齊書·邢邵傳》:「十歲便能屬文,族兄巒有人倫鑒,謂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兒,非常人也。』」《張雕傳》:「胡人何洪珍,大蒙主上親寵,與張景仁結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托于洪珍。」《後周書·裴俠傳》:「撰九世伯祖貞侯傳,欲使後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薛端傳》:「為東魏行台薛循義所逼,與宗室及家憧等走免。」《杜叔毗傳》:「兄君錫及宗室等為曹策所害。」《徐陵集》有《在北齊與宗室書》。

  《顏氏家訓》論《孫楚王膘騎誄》雲:「奄忽登遐。」以為非所宜言。然夏侯湛《昆弟誥》曰:「我王母薛妃登邏。」又曰:「蔡姬。登遐。」則晉人固嘗用之,不以為嫌也。

  人臣稱諒暗。《晉書·山濤傳》:「除太常卿,遭母喪,歸鄉里,詔曰:『山太常尚居諒暗。』」

  人臣稱太漸。《列子》:「季梁得疾,七日大漸。」齊王儉《褚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任昉《竟陵王子良行狀》:「大漸彌留,話言盈耳。」沈約《安陸王緬碑文》:「遣疾彌留,欻焉大漸。」隋《鷹揚郎將義城子梁羅墓誌》:「大漸之期,春秋六十有一。」唐王紹宗為其兄玄宗臨終口授銘:「吾六兄同人見疾,大漸惟幾。」盧藏用《蘇許公環神道碑文》:「大漸之始,遺令遵行。」

  《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記·玉藻》:「凡侍於君,紳垂,足如履齊,頤霤,垂拱。」是垂拱之雲,上下得同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