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閣下


  趙璘《因話錄》曰:「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人之侯伯,亦有閣,故世俗書題有『閣下』之稱。前輩呼刺史太守亦曰『節下』,與宰相人僚書往往稱『執事』,言閣下之執事人耳。劉子玄為史官,《與監修宰相書》稱『足下』,韓文公《與使主張僕射書》稱『執事』,即其例也。若記室本系王侯賓佐之稱,他人亦非所宜。執事則指其左右之人,尊卑皆可通稱。侍者則士庶可用之。近日官至使府、禦史及畿令,悉呼閣下。至於初命賓佐,猶呼記室,今則一例閣下,上下無別。其執事才施于舉人,侍者止行于釋子而已。今之布衣相呼盡曰閣下,雖出於浮薄相戲,亦是名分天壤矣。」

  謝在杭《五雜俎》言:「閣,夾室也,以板為之。《禮記·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置此以度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之為樓觀之通名,如石渠、天祿、麒麟之類。或以藏書,或以繪像,或以為登眺遊覽之所。閣者,門旁小戶也。因設館於其旁,即謂之閣。」《漢書·公孫宏傳》:「開東閣以迎賢人。」師古曰:「閣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於椽吏官屬。」如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故《蕭望之傳》言:「自引出閣。」而《雋不疑傳》:「暴勝之為直指使者,不疑至門,勝之開閣延請。」是凡官府皆有閣,不獨三公也。《韓延壽傳》:「行縣至高陵,入臥傳舍,閉閣思過。」如今之閉角門,不聽官屬人也。《朱博傳》:「召見功曹,閉閣數責。」

  此又是閉角門不聽出也。東晉太極殿有東西閣。唐制仿之,以宣政為前殿,紫宸為便殿。前殿謂之正衙。天子不御前殿而禦紫宸,乃自正衙喚仗由閣門而入,百官候朝於衙者,因隨以入見,謂之入閣,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爾雅》:「小閨謂之閣。」而室中之門亦或用此為稱。是則二字之義本自不同。《漢舊儀》曰:「丞相聽事門曰黃閣,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以黃塗之,謂之黃閣。」今代以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蓋亦論經石渠、校書天祿之遺意爾。然西京但有閣,而未以為官曹之稱。至後漢始謂之台、閣。《古詩為焦仲卿作》雲:「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陳壽《三國志》評曰:「魏世事統台閣,重內輕外,故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魏略》曰:「薛夏為秘書丞,嘗以公事移蘭台。蘭台自以台也,而秘書署耳,謂夏為不得移。推使當有坐者,夏報之曰:「蘭台為外台,秘書為內閣,台閣一也,何不相移之有?』蘭台屈,無以折。自是之後,遂以為常。」《唐書·職官志》:「光宅元年九月,改門下省為鸞台,中書省為鳳閣。」然則今之內閣實本於此,而非取三公黃閣之義。其言入閣辦事,謂入此內閣爾,而與唐之隨仗入閣不相蒙也。閣下之稱猶雲台下,古今異名,亦何妨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