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草書


  褚先生補《史記·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絕,文字之上下,簡之參差長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謹論次其真草詔書,編于左方。」是則褚先生親見簡策之文,而孝武時詔即已用草書也。《魏志·劉廙傳》:「轉五官將文學,文帝器之,令廙通草書,」則漢魏之間箋啟之文有用草書者矣。故草書之可通于章奏者謂之章草。趙彥衛《雲麓漫鈔》言:「宣和中,陝右人發地得木簡,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年發夫討畔羌檄。」

  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章。」今考之既用於檄,則理容概施于章奏。蓋小學家流,自古以降,日趨於簡便,放大篆變小篆,小篆變隸。比其久也,複以隸為繁,則章奏文移悉以章草從事,亦自然之勢。故雖曰草,而隸筆仍在,良由去隸未遠故也。右軍作草,猶是其典型,故不勝為冗筆。逮張旭、懷素輩出,則此法掃地矣。

  北齊趙仲將學涉群書,善草隸,雖與弟書,字皆楷正。雲:「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似相輕易,若與當家中卑幼,又恐其疑,是以必須隸筆。」唐席豫性謹,雖與子弟書疏及吏曹簿領,未嘗草書。謂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或曰:「此事甚細,卿何介意?」豫曰:「細猶不謹,而況巨邪!」柳仲郢手抄《九經》、《三史》,下及魏、晉、南北諸史,皆楷小精真,無行字。

  宋劉安世終身不作草字書,尺牘未嘗使人代。張觀平生書必為楷字,無一行草,類其為人。古人之謹重如此。《舊唐書》:「王君廓為幽州都督,李玄道為長史。君廓入朝,玄道附書與其從甥房玄齡,君廓私發之,不識草字,疑其謀己,懼而奔叛。玄道坐流雋州。」夫草書之釁乃至是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