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如《左傳》「于文止戈為武」,「故文反正為乏」,「于文皿蟲為蠱」。及《論語》「史闕文」,《中庸》「書同文」之類,並不言字。《易》:「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詩》:「牛羊排字之。」《左傳》:「其僚無子,使字敬叔。」皆訓為乳。《書·康浩》:「于父不能字厥子。」《左傳》:「樂王鮒,字而敬,小事大,大字小。」亦取愛養之義,唯《儀禮·士冠禮》「賓字之」,《禮記·郊特牲》「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與文字之義稍近,亦未嘗謂文為了也,以文為字乃始於《史記》。

  秦始皇琅邪台石刻曰:「同書文字。」《說文》序雲:「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而生。」《周禮》:「外史掌達書名于四方。」注雲:「古曰名,今曰字。」《儀禮·聘禮》注雲:「名,書文也,今謂之字。」此則字之名自秦而立,自漢而顯也與?

  許氏《說文》序:「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以篆書謂之文,隸書謂之字。張揖《上博雅表》「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唐玄度《九經字樣》序:「凡七十六部,四百計一文。」則通謂之文。

  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李斯、程邈出,文降而為字矣。二漢以上,言音不言韻,周容、沈約出,音降而為韻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