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割並年號


  唐朝一帝改年號者十餘,其見於文必全書,無割取一字用之者。至宋始有「熙豐」、「政宣」、「建紹」、「乾淳」之語,已是不敬,然猶一帝之號自相連屬,無合兩帝而稱之者。又必用上一字,惟「元豐」以「元」字與「元枉祐無別,故用下字,本朝文人有稱「永宣」、「成宏」、「嘉隆」,合兩帝之號而為一稱。疏稱正統、正德為「二正」,奉旨「列聖年號昭然,如何說二正?」近又有去上字而稱「慶曆」、「啟禎」,更為不通矣。

  地名割用一字,如「登萊」、如「溫台」,則可;如「真順「、「廣大」,則不通矣。然漢人己有之。《史記·大官書》:「勃碣海岱之間,氣皆黑。」《貨殖傳》:「夫燕亦勃褐之間一都會也。」注雲:」勃海、碣石。」《漢書·王莽傳》:「成命于巴宕。」注雲:「巴郡宕渠縣。」魏晉以下始多此語。常琚《華陽國志》:「分巴割蜀,以成健廣。」是鍵為、廣漢二郡,左思《蜀都賦》:「跨躡犍牂。」是鍵為、牂牁二郡。《魏都賦》:「恒碣嵁崿於青霄。」是恒山,碣石二山。

  人名割用一字者,《左傳》以太皞、濟水為「皞濟」,《史記》以黃帝,老子為「黃老」,以王喬、赤松子為「喬松」,以伊尹、管仲為「伊管」,以絳侯、灌嬰為「絳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