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內典


  古之聖人所以教人之說,其行在孝弟、忠信,其職在灑掃、應對、進退,其文在《詩》、《書》、《禮》、《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處、去就、交際,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罰。雖其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夕外,亦有體用之分,然並無用心於內之說。自老莊之學行于戰國之時,而外義者告子也,外天下、外物、外生者莊子也。於是高明之士厭薄詩書,以為此先王所從治天下之糟粕。而佛氏晚人中國,其所言清淨慈悲之說,適有以動乎世人之慕向者。六朝諸君子從而衍之,由清淨自在之說而極之,以至於不生不死人於涅槃,則楊氏之為我也。由慈悲利物之說而極之,以至於普度眾生,超拔苦海,則墨氏之兼愛也。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而佛氏乃兼之矣。其傳浸盛,後之學者遂謂其書為內典。

  推其立言之旨,不將內釋而外吾儒乎?夫內釋而外吾儒,此自緇流之語,豈得士人亦雲爾乎,《黃氏日鈔》雲:「《論語·曾子三省章》集注載尹氏曰:『曾於守約,故動必求諸身,語意已足矣。』又載謝氏曰:『諸子之學皆出於聖人,其後愈遠而愈失其真,獨曾子之學專用心於內,故傳之無弊。夫心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正其心者,正欲施之治國平天下。』孔門未有專用心於內之說也,用心于內,近世撣學之說耳。象山陸氏因謂曾子之學是裡面出來,其學不傳;諸子是外面人去。今傳於世者,皆外人之學,非孔子之真。遂於《論語》之外,自謂得不傳之學。凡皆源于謝氏之說也。後有朱子,當於集注中去此一條。」

  褚少孫補《滑稽傳》,以傳記、雜說為外家,是以《六經》為內也。東漢儒者則以七緯為內學,《六經》為外學。舉圖讖之文,一歸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聞。而今百世之下,曉然皆悟其非。今之所謂內學,則又不在圖讖之書,而移之釋氏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