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像設


  古之於喪也有重,於祔也,有主以依神,於祭也,有屍以象神,而無所謂像也。《左傳》言「嘗於大公之廟,麻嬰為屍」,《孟子》亦曰「弟為屍」,而春秋以往不聞有屍之事。宋玉《招魂》始有「像設君室」之文。屍禮廢而像事興,蓋在戰國之時矣。

  朱子自鹿洞書院只作禮殿,依《開元禮》,臨祭設席、不立像。

  正統三年,巡按湖廣監察禦史陳祚奏:「南嶽衡山神廟歲久頹壞,塑像剝落,請重修立。依祭把山川制度,內築壇壝,外立廚庫,繚以周垣,附以齋室,而去其廟字塑像,則禮制合經,神只不瀆。」事下,禮部尚書胡氵熒以為:「國初更定神號,不除像設,必有明見,難以准行。」

  今按《鳳陽縣誌》言:「洪武三年,詔天下城隍止立神主,稱其府某州某縣城隍之神,前時爵號一皆革去。」未幾,又令:「城隍神有泥塑像在正中者,以水浸之,泥在正中壁上,卻畫雲山圖;像在兩廊者,泥在兩廊壁上。」千載之陋習,為之一變,後人多未之知。嘉靖九年,詔革先師孔子封爵塑像,有司依違,多於殿內添砌一牆,置像於中,以塞明詔。甚矣,愚俗之難曉也。

  宋文烙《國子監碑》言:「夫子而下,像不土繪,把以神主,數百年陋習乃革。」是則太祖已先定此制,獨未通行天下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