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性相近也


  「性」之一字,始見於《商書》,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恆性。」「恒」即相近之義。相近,近於善也;相遠,遠於善也。故夫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人亦有生而不善者,如楚子良生子越椒,子文知其必滅若敖氏是也。然此千萬中之一耳,故公教子所述之三說,孟子不斥其非,而但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蓋凡人之所大同,而不論其變也。若紂為炮烙之刑,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此則生而性與人殊,亦如五官百骸人之所同,然亦有生而不具者,豈可以一而概萬乎?故終謂之性善也。

  孟子論性,專以其發見乎情者言之。且如見孺子入井,亦有不憐者;呼蹴之食,有笑而受之者。此人情之變也。若反從而喜之,吾知其無是人也。

  曲沃衛嵩曰:「孔子所謂相近,即以性善而言。若性有善,有不善,其可謂之相近乎?如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若湯、武之性不善,安能反之,以至於堯、舜邪?湯、武可以反之,即性善之說;湯、武之不即為堯、舜,而必待於反之,即性相近之說也。孔、孟之言一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