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邶、鄘、衛、王,列國之名,其始于成康之世乎?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而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其采于商之故都者,則系之邶、鄘、衛;其采於東都者,則系之王;其采於列國者,則各系之其國。至驪山之禍,先王之詩率已闕軼,而孔子所錄者皆平王以後之詩,此變風之所由名也。詩雖變,而大師之本名則不敢變,此十二國之所以猶存其舊也。先儒謂王之名不當儕於列國,而為之說曰:「列《黍離》于國風,齊王德於邦君。

  自幽王以上,大師所陳之詩亡矣。春秋時,君卿大夫之賦詩無及之者,此孔子之所不得見也,是故詩無正風。

  二南也,豳也,小大雅也,皆西周之詩也,至於幽王而止。其餘十二國風,則東周之詩也。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西周之詩亡也,詩亡而列國之事蹟不可得而見,於是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出焉,是之謂詩亡然後《春秋》作也。周頌,西周之詩也。魯頌、東周之詩也。成康之世,魯豈無詩?而今跡已亡矣。故曰詩亡,列國之詩亡也。其作于天子之邦者,以雅以南,以豳以頌,則固未嘗亡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