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歸有光 > 震川先生集 | 上頁 下頁
卷二十八 譜、世家


  ▼夏氏世譜

  禹之先出於黃帝而別氏,姓姒氏,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夏後氏。夏,今陝州夏縣,禹所都,因以為有天下之號者也。殷湯時有夏革,衛有夏戊、夏期。而陳別有夏氏,以王父字,所謂少西氏媯姓之後也。楚漢之際,陳餘為代王,以趙王弱,國初定,自傅之,夏說為相國,守代。漢易太子,夏黃公避秦而隱,留侯招之出,卒定漢嗣。夏寬,從申公齊、魯間受《詩》,事武帝為陽城內史,以廉節稱。夏恭,蒙陰人,習《韓詩》《孟氏易》,光武拜為郎中,遷泰山都尉,從學者常千人,門人私諡曰宣明。其子牙舉孝廉,鄉人稱為文德先生。而夏勤,官至司空。夏馥,陳留圉人,與範滂、張儉同被詔捕,為黨魁,變形入林慮山中。夏統者,不事司馬晉,傲睨王公,賈充見於洛水而異之。夏方者,少喪父母,負土為墳,虎豹皆來馴擾其傍,為五官中郎將,除高山令。統、方,皆會稽永興人也。夏孝先,桐廬人,嘗廬墓,有野火延燒近墓,孝先悲繞號慟,鳥獸群以毛羽濡水撲滅之。

  宋夏遇,並州榆次人,為武騎將軍,與契丹戰歿。子守恩,天雄、泰寧、武寧節度使;守晙,同知樞密院事,贈太尉,諡忠僖公;守晙子隨,都總管,沿邊招討副使,贈昭信軍節度使,諡莊恪公,並寵顯於真宗、仁宗之世,任西北邊帥。夏承皓,江州德安人,以右侍戰歿於契丹;子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鄭國公,諡文莊公;子安期,龍圖閣學士,兼侍讀,知延州。竦有文學才術,而安期亦以才居邊任。夏執中,袁州宜春人,姊宋孝宗成恭皇后,以恩澤官奉國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加少保,循守禮法,不以外戚干政。

  初,秦莊襄王母夏太后,宋成恭皇后,國朝武宗莊肅皇后,夏氏為皇后者三人。莊肅皇后,洛陽人也。宋末,夏士林為簽書樞密院事,夏貴為樞密副使、兩淮宣撫大使,貴竟以兩淮歸元,為淮西安撫使。而元軍入皖城,通判夏猗死焉。國朝高皇帝起兵定天下,夏氏為元帥總管,功在太常者五六人。刑部尚書夏恕,洛陽人。而夏元吉為戶部尚書,輔佐五朝,當世以為名臣,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師,諡忠靖公。忠靖公,湘陰人,其先自會稽徙也。

  蓋禹之後,別為姓以百數,有扈、有男、斟尋、彤城、褒、費、杞、繒、辛、冥、斟戈,此其章章者。禹以明聖為天下山川神主,聲教訖於海外。故自周武王封杞,後亡,而越勾踐興。其後有閩越王無諸,粵東海王搖,至餘善滅國,而繇王股等猶為萬戶侯。而桀子淳維居於北陲,世為北狄主,雖在蠻夷,皆為君長,則禹之遺烈遠矣。初,禹崩會稽,杼封以為世祀,二十餘世至勾踐。及無疆滅於楚,楚盡取吳地,至浙江,越以此散為君王居海濱。無疆之長王去琅琊,無諸保泉上。漢既郡兩粵,而姑粵、區、句章、吳門、餘後、黃林、餘不、甌、鄧,猶皆越之餘也,故夏之著者在會稽。

  今吳郡夏氏,當方穀珍之亂,其家殲焉。亮方孩,母抱以逃,後適海虞雙鳳裏朱氏,因冒其姓。夏氏之老姑自滇南來,尋訪其家,獲亮,告以其故,亮始知其先居昆山之太倉。曾祖曰景芳,祖曰君實,父曰文通。亮後以子貴,封中書舍人,贈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葬馬鞍山。四子:昺、?、杲、晟。

  昺字孟陽,以薦入中書,授河南永寧縣丞,送徒天壽山,坐事謫隆慶,復召為中書舍人。?字仲昭,少為諸生,事訓導盧從龍。太守姚善死國難,株連黨與,及從龍,諸生逃散,?獨不忍去,人高其義。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太宗皇帝愛其書,日被顧問。上嘗以其名昶,雲:日當居上,改「昶」為「?」,故世以「昶」字皆作「?」雲。仁宗皇帝在青宮,與舍人朱孔易、秀才淩晏如並直東華門,時尚書蹇義、學士楊士奇讚機密,?預焉。詔?書北京宮殿榜。會修釋典,集朝士及天下名僧書,上親第?書第一,授中書舍人,直文淵閣,進考功主事。正統中,纂修仁、宣二廟實錄,書禦覽諸書及《皇陵碑》。知瑞州,入為太常寺少卿,遷本寺卿,後累加正議大夫、資治尹、中奉大夫。?善寫墨竹,妙絕一時,海外朝鮮、日本、暹羅諸國,爭重購之。為人灑落,篤於倫誼。初,昺戍隆慶,杲亦從坐,?徒步往省,脫杲於難。後言於院長,薦昺,授中書舍人。?居翰林二十餘年,其子文振復在中書,父子兄弟,世掌絲綸,當世以為榮,而吳中稱富貴孝友之家,必曰夏太常。賜葬迎鍾浦。

  昺二子:欽,字克承,葬齊禮坊,二子,寅、辰;錦,字德文,一子,津,字時濟,鄉進士,知象山、昌化二縣,病還,昌化民遮道泣留之。津有孝行,嘗作《夏氏譜》。曌子三人:鉞,字德威,承事郎,以蔭讓其弟,太常既老,善娛奉之極,亭館花木之盛,為人有義俠風,三子,景淵、景濂、景湘;鐸,字文振,以字行,曌進其書,景皇帝命入中書,累官舍人、大理寺右寺正,六子,景澄,景瀾、景潤、景洪、景淮、景清;鎡,字德年,蔭補南京光祿寺署丞,葬白馬涇,三子,景淳、景灝、景瀚。杲字季明,子一人,絜,無後。晟字季章,子一人,鎰,二子,天恩、天宥。寅之孫璋,復為族譜。今序止太常之孫,其後支庶,並詳於譜圖。

  歸子曰:余譜夏氏,有夏後氏,而又有夏氏,蓋後之省也。世謂周成王封夏公,餘考之不然,二王之後杞為公,疑夏公即杞公也。世代綿邈,子孫播散四方,不可復紀,惟越守禹塚,祀會稽,千餘歲不絕,故言江南之夏繇會稽,近之矣。

  ▼歸氏世譜

  歸氏其先鬍子,國於汝陰。魯昭公十四年,鬍子始見於《春秋》。而昭公母夫人,歸氏也。當是時,荊楚憑陵中夏,暴橫江、淮間,胡小國,不能自立,與江、淮、沈、頓,相隨服屬於楚。嘗從楚伐吳,敗於雞父。其後,亦時從諸侯侵楚。定公十五年,楚子滅胡,以鬍子豹歸。太史公以其微,不為世家言,故莫知其得姓所始於古帝王功臣何祖也。

  胡既亡,子孫散在他國,或以國氏,或仍歸姓。歸姓歷秦、漢、魏、晉,至於隋,無紀。唐天寶中,崇敬舉博通墳典科,對策第一,為史館修撰,代宗幸陝召問,極言生人疲弊,當率天下以儉,富國乃可以用兵。大曆初,使新羅,贈遺無所受,當世傳其清德。崇敬治《禮》家學,尤為諸儒所服,累遷翰林學士、兵部尚書,封餘姚郡公,諡曰宣。子登,事後母篤孝,舉孝廉,復以賢良對策,拜右拾遺,抗論裴延齡。及為起居舍人,十五年不遷,澹如也。順宗時,為皇太子諸王侍讀,獻《龍樓箴》以諷。憲宗每諮政理,登所對,中外傳以為讜言。官至工部尚書,封長洲縣男,諡曰憲。子融,元和中進士,歷官翰林學士,禦史中丞,劾奏湖南之進羨錢者,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傅,封晉陵郡公。會昌中少儒者,朝廷禮典,多本融議。融五子,仁晦、仁翰、仁憲、仁紹、仁澤,皆舉進士,至達官。仁澤以第一人,至列曹尚書觀察使。子藹,亦舉進士,拜侍御史,為朱全忠所怒,貶登州司戶參軍。同光初,為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太子賓客,致仕。藹子係,復舉進士第一人,官至禮部侍郎。而後至於宋,無紀。

  元有曰暘者,至順初舉進士,同知潁州,年少精敏,能擊斷。河南有大賊,殺行省官為亂,劫暘守黃河口,暘守死不從,由是名聞天下,拜監察禦史。入朝,順帝加獎,賜以上尊,累官刑部尚書、集賢學士、國子祭酒。蓋自秦至於唐,而得宣公一人,傳子至孫,自唐至於元,而得集賢一人。以歸氏數千年來所紀者如此,亦可慨矣。

  或曰,盛德必百世祀。原歸氏所起者微,故其後莫顯,夫史之闕久矣。唐虞之際,十有一人者,垂、益、夔、龍,不知所封。咎繇之後,英、六無譜。咎繇、垂、益、夔、龍,豈其微者哉?

  或曰,歸氏自亡國後,世居於吳,未嘗遠徙,故吳中相傳謂之著姓。然自宣公累世貴盛,為吳人,則集賢實居汴梁,不知汴梁是何別也?今他處亦頗有歸氏,而惟吳中為多。

  吳中之歸,皆宗宣公,有光之所可知者,始自湖州判官罕仁。罕仁而上十五世,至太子賓客藹,其譜失亡。罕仁生道隆,居崑山之項脊涇,今太倉州也。道隆生廉訪使德甫,德甫生子富。子富以洪武六年徙崑山治城之東南門。子富以下,崑山之族可得而詳焉。其別者居吳縣,或居太倉,或居嘉定,或居湖州;其在長洲者,居婁門,或居沙湖;在常熟者,居白茆。

  ▼歸氏世譜後

  吾歸氏之譜既亡,吾祖之高祖始志其裡居世次,而曰:高祖罕仁,唐太子賓客藹之十五世孫,宋末任湖州判官。以此知吾家本於宣公,而不得其世次名諱,不可譜也。又曰:曾祖道隆,自號居士。祖德甫,仕河南廉訪使,天下亂,失官,稱提領生。考子富,洪武六年徙崑山之東南門。此其所可考者,其他行事莫詳也。

  吾祖之高祖諱度,字彥則,少喪父,而所生母亦已先亡。事嫡母甚孝,處兄弟有恩。弱冠,坐事亡命,走西南萬山中,經辰水、麻合山、烏江、紫梢、蠻峒數處,幾死,常有神人護之。自播州轉入丁山,丁山之神夜來與語,其貌甚偉,曰:「吾姓褚氏。」導以如巴中,巴人以為神,相與敬愛之。居九年,赦歸,時洪武三十年也。將渡江,又有戴笠者,若江不可渡。是日大風,諸渡者盡溺死,以此獨免。永樂中,以人材徵,辭不就。

  初,高祖兄弟三人,高祖獨有七子,子孫最繁衍矣。高祖治家有法,年老益精明。每雞鳴,子婿方巾布袍,揖而受事。及暮復命,亦如之。諸婦小有言,即曰:「兄弟所以失愛者,皆婦人之為也。」使謝過乃已。作《遺訓》數百言,又為書雲:「吾少聞先考之言,吾家自高、曾以來,累世未嘗分異,傳至於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遺言,切切不能忘也。為吾子孫,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為不孝,不可以列於歸氏。」其所以訓如此,亦可以見吾歸氏之紀雖不詳,而家法相承之厚也。

  吾祖之曾祖諱仁,字克愛,為人剛毅,必行己之志,不為勢力所怵,以高年賜冠服。吾高祖諱璿,字文美,例受承事郎。生而奇偉磊落,然自尊奉,每飯未嘗不鳴鼓也。好飲酒,恒至達旦,賓客往往自失亡去,高祖儼然無倦容。明有天下,至成化、弘治之間,休養滋息,殆百餘年,號稱極盛,吾歸氏雖無位於朝,而居於鄉者甚樂。縣城東南列第相望,賓客過從,飲酒無虛日,而歸氏世世為縣人所服,時人為之語曰:「縣官印,不如歸家信。」高祖同時諸昆弟並馳騁,因為武斷者,或有也。高祖與諸弟出常乘馬,行者為之避道。其後縣令方豪,年少負氣,士大夫多為所陵,然曰:「惟歸氏得乘馬,餘人安可哉?」高祖歿於正德三年,有光已生三年矣。

  吾曾祖諱鳳,字應韶。曾祖美姿容,恂恂愛人長者。治《尚書》,精誦,雖奏廁不輟。成化十年,中南京鄉試。北上,人有居京師者,其家寄遺以百金。曾祖中途遇掠,盡以己資與之,竟完金以歸其人。弘治二年,選調城武縣知縣,務休息其民。兗州太守龔弘,禦吏嚴明,少當其意,顧獨愛曾祖。然曾祖雅不喜為吏,每公退,輒擲其冠,曰:「安用此自苦?」亡何,以病免歸。曾祖母林氏,世宦族,祖鍾,為山東參政,有名。曾祖母歸歸氏,事上撫下,曲有恩禮,宗黨稱之。曾祖嘗夜臥,聞枕間有鐘鼓聲。及卒,柩上有聲如鸛。曾祖母未幾亦卒。

  有光受命於吾祖,而其述止此,時嘉靖二十年也。

  ▼興安伯世家

  興安伯徐祥,興國大冶人。初為陳氏萬戶,至正辛醜,江州附,隸傅友德軍。與從征黃梅、東勝,數有功。洪武八年,由西安護衛馬軍小旗,除金吾左衛百戶,從征鬆花江、黑山、乃兒不花、塔灘裏,升副千戶。己卯,燕兵起,祥首議帥師奪九門。克居庸關,升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尋改左衛指揮僉事。援兵懷來,破雄縣,按兵月樣橋,追敗大軍於莫州,復敗之於真定,出劉家口,破大寧,敗齊尚書軍於鄭村壩,升指揮同知,尋升北平指揮僉事。破廣昌。庚辰,克蔚州,攻大同,大戰於白溝。攻濟南。升指揮同知。辛巳,敗長圍軍於雄縣,敗大軍於夾河。大戰槁城,復敗之。攻順德,至彰德,破保定西水寨,敗援軍。壬午,破東阿、東平、汶上,至鳳陽,奪河南橋、小河壩、鳳凰山,與大軍戰於齊眉山,敗漕軍於靈璧,復敗大軍於營寨。取泗州、盱眙,渡江,入金川門。

  是歲冬,封功臣,皇帝制曰:「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峻德廣運,格於皇天,光天之下,用集大成。亦有熊羆之士,不貳心之臣,庸作股肱心膂,左右弼成。悉視功載,懋之官賞,列爵崇報,萬世有辭。皇考升遐,建文即位,自絕於天,改更成憲,屢造大愆,圖任側媚,咸劉宗親,禍延於朕。朕不獲已,以爾有眾,底天之罰。諮爾都指揮使徐祥,事朕藩邸,首獲奸凶。內奪九門,外攻居庸。追戰莫州、真定,應援永平,走遼東兵。從下大寧,捷於渼上。白溝大戰,遂取滄洲、威、深、夾河、槁城、西水、小河、靈璧,每有功能,克堪用武,輔成大勳。疇諮於眾,惟良顯哉,是用授爾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興安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世承襲。乃與爾誓:除逆謀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功。於戲,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其益遜乃志,弘乃量,以持乃祿位。朕無忌爾功,爾亦無忘朕訓,常以暇逸,思其艱難,常以富貴,思其貧賤。欽哉,惟克永世。」

  永樂二年,興安伯祥卒,孫亨嗣。十一年,亨從駕北征,至紅山嘴,敗瓦剌於蒼崔峽。二十年,至渠列兒河、天城等地。二十一年,至陰山。二十二年,至半邊山西路,奉駕南還。宣德二年,與黔國公征交趾,失利。正統九年,征兀良哈三衛,出界嶺口、河北川,敗賊師,多鹵獲。賜誥券,進封興安侯。

  興安侯常守關中,侯弟愷,居京師。一日,天子集諸武臣及子弟馳騎,命懸本爵牙牌,奪得公者與公,奪得侯者與侯。愷直馳豐城侯,奪其牌。豐城初不覺,既而請於侯,侯顧愷。解還之。人多其不競。天順四年,興安武襄侯卒,子賢嗣為興安伯。賢卒,子盛嗣。盛卒,從弟良嗣。

  良祖母,故小妻也,良父既生,而其祖繼娶定襄伯女。及是,郭氏之孫與良爭襲,朝議以郭氏初嘗適人,法不得為正嫡,良竟得襲。良年五十,猶日於大中橋受雇為人汲水,比都督府求為興安伯嗣,乃謝其鄰而去。良僉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奏請給其祖父母誥命,尚書楊一清議以私親不宜幹大宗,不許。嘉靖癸巳,良卒,子勳嗣。乙未,勳卒。先是,賢以跛足免朝參,革去半俸。劉瑾時,革去折色二百石,才得食祿三百石,折色五百石。迄良之世,不能復也。

  祥季子麟,金吾衛指揮同知。洪武末胡騎臨城,內外震恐,麟挺身出,閉午門,亦以功世官南京。

  贊曰:予至南京,嘗館於興安伯家,觀太祖、太宗所賜鐵榜板榜,其於功臣訓戒切矣。河山帶礪之盟,宜與國長久,而當時封爵,存者十二三。興安雖式微,其世次頗可敘述。

  (按:諸刻及抄本,敘事甲子皆誤,以燕兵起為庚辰,以克蔚州為辛巳,敗長圍軍為壬午,破東阿至入金川門為癸未,與國史皆差一年,未知為其家文字之誤,先太僕仍之而未及詳考歟?抑抄寫者之誤歟?今據國史正之。贊語諸本各異,崑山刻本以興安伯勳齎金入京求嗣事作結,常熟本有興安伯死子幼門第荒涼等語,今皆不用,獨從家藏抄本。)

  ▼記壬午功臣

  壬午封爵之稱有四:曰輔運,曰翊運,曰靖難,曰翊衛,或因或革,而三等之祿,又各自有差次。其間或襲或降,或止其身,又有不同焉。凡封爵有三十,嘉靖時,存者,成國、鎮遠、永康、武安、泰寧、保定、隆平、興安、應城、忻城、襄城、新寧、平江,一公、六侯、六伯。

  【公二】靖成國朱能   淇國丘福      五千二百石   二千五百石

  【附舊爵增祿一】輔(原封)曹國李景隆加一千石

  【侯十有四】靖永康徐忠 武安鄭亨 成陽張武 同安火真        一千二百石

  運武城王聰 泰寧陳圭 保定孟善 鎮遠顧成 靖輔靖靖安王忠永春王寧武定郭亮隆平張信

  一千石一千二百石世伯一千石世伯安平李遠思恩房寬世伯八百石世指揮使

  【伯十有四】

  衛

  雲陽陳旭 武康徐理 興安徐祥 應城孫巖  一千石

  都指揮同知淵之子

  忻城趙彝 信安張輔 襄城李濬 新寧譚忠

  一千石世

  運          衛 順昌王佐 平汪陳瑄 新昌唐雲 富昌房勝

  一千石指揮使 世指揮使 世指揮使 世指揮使

  運兵部尚書廣恩劉才忠誠茹跂九百石世指揮同知不世

  【附】

  驃騎將軍都督僉事張興

  驃騎將軍都指揮使張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