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歸有光 > 歸有光文集2 | 上頁 下頁 |
經序錄序 |
|
〈代〉 予昔承乏汴藩,因識宗室西亭公。修學好古,有河間大雅之風。嘗得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槧版行於世。又為諸經序錄,凡為經之傳注訓詁者,皆載其序之文。使世之學者,不得見其書而讀其序,固已知其所以為書之意,庶以廣其見聞而不安於孤陋,實嘉惠後學之盛心也。 昔孔子修述先王之經,以教其門人,傳之世世不絕。遭秦燔書,漢儒存亡繼絕,不遺餘力。自此六藝稍稍備具。太常之所總領,凡四十博士。而古文尚書、毛詩、谷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猶推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而天子時會群儒都講,親制臨決。所以網羅遺軼,博存眾家,其意遠矣。沿至末流,旋複放失。則鄭、王之易自出費氏。而賈逵、馬、鄭為古文尚書之學。孔氏之傳最後出。三禮獨存鄭注。春秋公、穀浸微。傳詩者,毛詩鄭箋而已。 唐貞觀間,始命諸儒粹章句為義疏,定為一是。於是前世儒者僅存之書,皆不復傳。如李氏易解,後人僅于此見古人傳注之一二。至啖助以己意說春秋,史氏極詆其穿鑿。蓋唐人崇進士之科,而經學幾廢。故楊綰、鄭余慶、鄭覃之徒欲拯其弊,而未能也。宋儒始以其自得之見,求聖人之心于千載之下。然雖有成書,而多所未盡,賴後人因其端以推演之。而淳佑之詔,其書已大行於世,勝國遂用以取士,本朝因之。而學校科舉之格,不免有唐世義疏之弊,非漢人宏博之規。學士大夫循常守故,陷於孤陋,而不自知也。 予自屏居山林,得以徧讀諸經。竊以意之所見,常以與今之傳注異者。至如理、象之殊,而圖、書大衍用九用六之論,未能定也。古、今文之別,而豫章晚出之書未能厘也。三百篇之全,而桑間、濮上之淫音,未能黜也。褒貶實錄之淆亂,而氏族名字日月地名之未能明也。郊丘混而五天帝。昆侖,神州之一,而始祖之祭不及群廟也。洪范以後,金縢、召、洛二誥之疏脫,非朱子之遺命也。開慶師門之傳,非鄭氏之奧義也。紹興進講之書,非三傳之專學也。則王栢、金履祥、吳澄、黃澤、趙汸卓越之見,豈可以其異而廢之乎? 歐陽子曰:「六經非一世之書,其將與天地無終極而存也。」以無終極視千歲,于其間頃刻耳。則予之待於後者無窮也。嗟夫,士之欲待於無窮者,其不拘牽於一世之說明矣。道遠,不能與西亭公訂正其疑義,而序其略如此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