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郡志 | 上頁 下頁 |
人物(19) |
|
錢象先,字資元,郡人。中進士高第,宰相呂夷簡薦其經行,為國子監直講。曆大理少卿、三司判官、河北、江東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官尚書刑部侍郎,又曆知河中、河南府許、潁、陳、蔡、毫州,以吏部侍郎致仕。象先長於經術,仁宗留神經藝,象先以古學進勉〔侍〕。間有顧問,依經以對。因以諷論政事時務,有啟迪獻納之益。留侍經筵,前後十五年。又通刑名之學,所尚詳平。又以犯敕者重,犯令者輕,請移敕文人于令者甚眾。又省去許捕之條百餘,其持法近厚如此。修敕成,例賜勳爵,獨賜三品服。仁宗謂輔臣曰:「象先以孝聞,有母八十歲,以此慰其母心。」熙寧九年卒,年八十一。 * 滕甫,字元發。避高魯王諱,以字為名,更字達道。本東陽人,範文正公父之甥,教以為文。文正為郡,安定胡先生翼之,亦居郡中,甫來從學。廷試兩為第三,孫沔一見曰:「後當為賢將。一累遷禦史中丞、翰林學士,曆開封、真定府,鄆、許、秦、定、青、揚、鄧等州。終龍圖閣學士,諡章敏。甫慷慨豪邁,不拘小節,近世名將無及者。葬陽山,子孫遂為吳人。 * 蔣堂,字希魯。本宜興人。徙于蘇。祥符五年進士,任侍御史。論禁中火,宜責躬修德,不必歸咎宮人。郭皇后廢,極論不可。出為淮南發運使,薦部吏二百員。累遷樞密直學士,曆知應天、河中府,洪、杭、益、蘇州。後十二年,再守蘇,遂謝事。以禮部侍郎致仕。家于靈芝坊。【詳見《園亭》門。】堂為人修潔,遇事不少屈。好學,工文詞,延譽晚進,至老不倦。卒年七十五。有《吳門集》二十卷。其絕筆詩雲:「歸來深隱太湖濱,天與扶持百歲身。雖是浮雲隔雙闕,丹心愛戴在居親。」忠厚之氣,終始如此。 * 陳郢,隱居裡中,以琴書自樂。丁晉公甥也。欲薦以官,拒之。《績圃經》並其弟之奇謂之兩高士。父殿中丞質,亦以德行著稱鄉里。 * 陳之奇,字虞卿。曾祖贊明,事錢氏為中吳車節度推官。所謂丁、陳、范、謝四長者。之奇,天聖中禮部試第四,禦試不得第。居鄉里十年,無仕進意。母丁晉公之妹,晉公欲官之。之奇兄弟,每力辭而勉。使複應舉,不得已複起,得及第。李瑋尚秦國大長公主,詔舉經術仁義者,為隴西郡王宅教授。數月告歸,即致仕。郡留其奏,不可。時年未五十,未幾,詔賜金錢,複起之。卒不起,終太常博士。之奇孝於親,約於身,信于朋友。篤行好學,知道心泊如,不為聲利所遷。其退歸,與鄉人同憂樂。赴人之急,至於州縣無所避。州縣以之奇至誠,亦不為疑。平居靜默,與人言忠孝立身,璺璺不倦。人莫不以為君子。每出,乘贏駒,堅巷小人見之,必斂然曰:「此吾陳君子也。」四方賢士大夫至吳,必問陳君所在,爭欲一見之。王岐公聞其喪曰:「吾嘗與陳君相從於閶門之下,觀其言,出入仁義之際,真君子哉。」乃為志其墓,而題曰:太常博上致仕陳君子之墓雲。 * 方惟深,字子通。其先白莆陽徙吳,為吳下鄉先生。文學行義,與樂圃朱長文同,為一世所宗。事具程俱所撰《墓銘》。其略曰:子通,幼有稱,鄉貢為第一,試禮部不第。即棄去吳下,有田一廛,與其弟躬出入耕獲。問則讀書,至於黃帝、老、莊之書,養生為壽者之說,及西方別傳,皆得其大指。平居視之,猶木雞也。及其論議,古今道理,窮竅至到,確然莫能移。常以雅道自娛,一篇出,人爭傅誦。王安石以謂〔為〕精詣警絕,元、白、皮、陸有不到處。以韋布之士,閉關陋巷,而孝友清介之風,隱然稱東南。有司舉貢籍,以年格應補軍州助教者,就賜敕牒袍笏於其家。得興化軍助教,拜受唯謹。初,年四十無子。其弟有子,以謂〔為〕吾先人有後足矣。即屏居於外,預知死期,期至不亂,喪葬皆有治命雲。 * 楊懿孺,字彝甫,其先自浦城徙長洲。以行義隱處,與方子通同,時號吳中二老。事具程俱所撰《墓銘》,略雲:吳郡有二老焉,或仕或不仕,皆隱者也。居城之東北曰方公。居城之東南曰楊公,即懿孺也。懿孺少孤,力學言行,相顧朝無夕儲,讀書哦詩,泊如也。神夷氣昌,未嘗有饑寒憂。雖閭裡不盡知其貧。崇寧二年,特奏名,後調南昌主簿。居一年,忽載妻子歸吳下,且告老。以承奉郎致仕。平居直心自信,不知世間有傾巧事。自未仕及老於家,不入州縣,不事鄉里請謁。問一過所親厚,歲不過數四。雖嘗出而仕,人猶謂隱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