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郡志 | 上頁 下頁 |
人物(16) |
|
張融,字思光,暢之子。弱冠有名,神明俊出,機辯如流。道士同郡陸修靜,以白鷺羽塵尾扇遺之。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仕宋,為封溪令。路經嶂嶮,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融風止詭越,見者驚異聚觀。齊高帝素愛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善草書,常自美其能。帝曰:「卿書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義宣之亂,官軍欲殺融父暢,張興世以袍覆暢而坐之,得免。興世卒,融著高履,負上成墳。興世子欣,時坐罪當死。融又啟竟陵王欲代欣時死,王義之。建武中病卒。遺令建白無,不設祭。三千買棺,無制新衾。有《玉海集》行於世。張氏前有敷、演、鏡、暢,後有充、融、卷、稷。弟寶積。 * 張寶積,何點謂為保家之主。永元中,乘腰與謁蕭穎胄,舉動自若。穎胄問何至之晚?答曰:「自本朝危亂,四海橫流。既不能為比干之死,實末忍為微子之去,是以至晚。」穎胄深善之。後仕禦史中丞。 * 梁張稷,字公喬,鑲之弟。幼有至性,所生母喪,常設神坐。出告反面如事生,州裡謂之淳孝。父母沒,廬墓六年。性疏率明悟,有才略。仕齊街尉卿,東昏之難,為梁武佐命,然常愧之。徐道角作亂,見害。奉祿皆頒親,故家無餘財。與族兄充、融、卷並知名,時號四張。子嵊,侄率,率弟盾。 * 張卷,字令遠,稷族兄。少以和理著稱,能清言。仕至都官尚書。 * 張嵊,字四山,稷子。少篤孝,年三十餘,猶斑衣受稷杖。方雅有志操,能清言,感家禍,終身蔬食布衣,不執刀刃,不聽音樂。仕梁湘東王長史,王為之筮,得節卦,謂嵊曰:「卿後當東人為郡,恐不得終其天年。」嵊曰:「貴得其所耳。」為吳興太守,侯景圖建鄴,遣弟伊率兵赴援,賊將劉神茂遣使說嵊,嵊斬其使。景遣侯子鑒擊嵊,嵊車敗,釋戎服,坐聽事。賊臨以刃,不屈。執送景,將舍之。嵊曰: 「速死為幸。」與子孫同遇害者十餘人。景欲存其一子,嵊曰:「吾一門已在鬼錄,不就爾處求恩。」於是皆死。元帝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謐忠貞子。弟睾。亦知名。 * 張率,字士簡,鑲之子。性寬雅,十二能屬文。每日限為文一篇,至年十六,凡作二千餘篇。陸少玄家有書萬卷,率盡讀之。齊建武中,舉秀才,沈約目為南金。梁武帝時,為文德待認。帝見其文,曰:「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之全矣。」又謂曰:「卿東南物望,名家奇才,若複以禮律焉意,便是宰相才,秘書丞,天下清官。東南望胄,未有為之者。今以相處,為卿定名譽。」尋以為秘書丞,出為新安太守。率嗜酒,于家務尤忘懷。自少屬文,《七略》及《藝文志》所載詩賦,今亡其文者,並補作之。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四十卷,行於世。 * 張盾,字士宣,率之弟。以謹重稱,為湘東王記室。出監富陽令,廓然獨處,無所用心。身死之日,家無遺財,唯有《文集》並書千餘卷,酒米數甕而已。 * 張種,字士苗,永從孫。祖辯,宋大司農。父略,太子中庶子。種少恬靜,居處雅正,傍無造請。時人語曰:「宋稱敷、演,梁則卷、充。清虛學尚,種有其風。」仕梁始豐令。母卒,毀瘠過甚。又迫凶荒,未葬。服雖畢,居家飲食,常若在喪,景平初,王僧辯以聞,起為中從事。並為具葬禮,葬訖。方即吉,陳武帝受禪,累遷中書令。種沈深虛靜,識量宏博,時以為宰相之器。卒贈特進,溢元子。種雖曆顯位,家產屢空。終日晏然,不以為病。 * 張棱,仕梁。種之弟,清靜有識度,位司徒左長史、光祿大夫。 * 張充,字延符,緒之子。少好逸遊,嘗臂鷹牽狗吳西郭中。年三十,便修改,多所該通,尤明《老》《易》,能清言。與從叔稷,俱有令譽。仕齊,曆尚書殿中郎。王儉用事,方聚親賓,充毅巾葛帔,至便求酒。言論放逸,一坐盡傾。遷義興太守,為政清淨,人為侍中。梁武帝兵至建鄴,東昏遇禍。百官集西鐘下,召充,充不至。曆梁吏部尚書,居選以平允稱。遷尚書僕射,頃之,為吳郡太守。卒謐穆子。 * 張繹,字士和,郡人。學道講經,理致深密,詞端華辯,當時所宗。梁武帝雅相欽賞。時陶隱居著《法檢論》,明釋老二教。繹往復討論,甚有條理,隱居嘉焉。專心道法,居貧守約。善八體書,別制雲篆。作《茅山南洞碑》,甚工。【《太平經》】 * 張昭,字德明;弟幹,字元明,吳人。昭幼至孝,父歎病消渴,嗜鮮魚,昭結網捕魚以供。弟幹,聰敏好學,亦有至性。父卒,兄弟並不衣綿,不食鹽醋,日食一升麥屑粥。每感慟,必歐血。父服未終,母陸氏又卒。兄弟毀瘠骨立,家貧未得大葬。布衣蔬食,十有餘年。衡陽王伯信臨郡,舉幹孝廉,固辭。兄弟因毀成疾,昭一目失明,幹亦中冷苦癖。年未五十,並終於家。嗣息俱絕。 * 張仲,字叔玄,郡人。仕陳左中郎將。好覃思經典,撰《春秋義略》、《喪眼》、《孝經》、《論語義》、《前漢音義》。官至漢王侍讀。 * 張後胤,字嗣宗,昆山人。祖僧紹,梁零陵太守。父沖,陳國子博士。入隋為漢王諒並州博士。後胤以學行禪其家,以經授太宗,封新野縣公。終散騎常侍,謐曰康。 * 張承休,後嗣〔胤〕孫。張說撰其《墓誌》雲:「後嗣〔胤〕之子小師,小師生承休。承休希言篤行,去華崇實。非法不由,非禮不動。精于理物,敏于從政。歷朝議大夫、上柱國、恒州刺史。」說之文曰:「昌〔閶〕門一分,輝我諸侯。」蓋居昌〔閶〕門雲。 * 張鎰,字季權,後嗣五世孫。父齊丘,朔方節度使,東都留守,謐貞獻。鎰累殿中侍御史,將救盧樅死,白其母曰:「樅免而鎰貶。默則負官,貶則為太夫人憂。」母曰:「兒無累于道,吾所安。」遂執正其罪,坐貶撫州司戶。建中二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盧杞忌鎰剛直,擠之,出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帝幸奉天,鎰罄家資,將自獻行在。營將李楚琳嘗事朱泚,夜率其黨作亂,遂遇害。史臣曰:「鎰暴忠王室,為賊奸所乘,以歿其身。蓋福善禍淫之訓,有時而撓。要躬可隕,而名與岱、嵩等矣。」 * 張從師,郡人。張說撰其《墓誌》雲:河南府法曹參軍,有唐逸士吳郡張從師,沖和純粹,辯博閎達,卓犖好古,儻蕩逸群。秀才高第,曆官五政。忘懷樂道,如浮雲無心,野鶴獨立。上元二年終,葬虎丘西原。子惟儉、惟靜,弱歲皆精《左氏》、《台梁》、《春秋》。弟從申,時為秘書省正字。從師祖損之,隋侍御史水部郎。損之生泫,碩學麗藻,名動京師,從師之父也。從申自有時名,書法甚高。 * 張旭,吳人。草書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複得也。世呼張顛。初仕為常熟尉,有老人陳蝶求判,宿昔又來,旭怒其煩。老人曰:「觀公筆跡奇妙,欲以藏家爾。」旭因問所藏,盡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奇筆也,自是盡其法。後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異論,至旭無非短者。傳其法,惟崔邈、顏真卿。文宗時,詔以李白歌詩、裴曼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 張僅,字幾道。與裡人顧棠,字叔思,皆客于王荊公。公作《三經義》,二人與焉。僅至著作佐郎卒。方於通作挽詩,極哀楚,誦者為出涕。吳人因門子通為方挽詩。 吳郡聲名顧輿張,龍門當日共升堂。 青衫始見登華省,丹旐俄聞入故鄉。 含淚孤兒生面垢,斷腸慈母滿頭霜。 可憐十載人間事,不及南柯一夢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