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郡志 | 上頁 下頁 |
古跡(10) |
|
石射堋,在石城山。有石鼓,鼓嗚即有兵。山有石馬,望如人騎。 東城,昆山《古圖經》雲:縣故有城,在縣東三百步,今縣東,猶謂之東城頭。近歲,耕者於東寺之後,多得古城磚及銅箭鏃。 神運殿基,即昆山慧聚寺殿。事具「慧聚寺」門。 龍柱,昆山慧聚寺柱也。梁張僧繇畫龍其上,其後數出在江湖中,僧繇又畫鑠鑠之。唐會昌中廢佛寺,柱留人郡中。寺複,郡以柱還寺。橫合於殿東問楣上,餘猶及見之。淳熙中,寺火,柱亦隨燼。 烏夜村,晉穆帝后,何淮〔准〕女。寓居縣南,產後於此。將產之夕,有群烏夜驚於聚落,爾後烏更嗚,眾共異之。及明,大赦。 北禪院,晉戴顥舊宅,後為唐司勳陸郎中宅。皮、陸《北禪聯句》雲:「獻蒸何處避,來人戴顥宅。」龜蒙又有《遊北禪》詩雲:「居士只今開梵處,先生曾是草玄堂。」 支遁庵,在南峰。古號支硎山,晉尚僧支遁常居此。剜山為寵,甚寬敞。相傳有村婦生子於中,庵頂遂中裂。道林又嘗放鶴於此,今有亭基。道林喜養駿馬,今有白馬磵,雲飲馬處也。庵傍石上有馬足四,雲是道林飛步馬跡也。 放鶴亭(見上) 白馬磵(見上) 馬跡石(見上) 般若台,在吳縣西二裡,晉穆侯何准舍宅置。東北角有般若橋,時人呼作朱明寺橋是也。(《吳地記》) 金昌亭,在昌〔閭〕門。宋少帝,景平二年廢為營陽王,幽于吳郡。徐羨之等使邢安泰弑帝于金昌亭,帝有勇力,不即受制,突走出昌〔閶〕門,追以門關踣之。此雲走出昌〔閶〕門,則亭尚在城中。陸龜蒙又謂:梁鴻墓在金昌亭下一裡,又似在城外。恐在今城,有少遷徙耳。 梁雙殿,在虎丘寺大殿前。二小殿相對,最為古跡。淳熙中,有僧庸凡,而好修造,始盡毀之。好事者至今以為恨。錢氏廣陵王在姑蘇,不喜追遊,不事園苑。惟每遊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則喜動顏色。比至山,必規畫修繕,今寺多其經意處也。 越公井,今在治平寺前山岡上。徑一丈八尺,石欄如屏繞之。上有刻字,多不可辨。又有唐廣明元年,僧茂幹《述大唐楞伽殿后》、《重修吳朝大井記》,略雲:惟茲巨井,吳志坐當橫山艮位,越來溪西百步。隋開皇十年,越國公楊素築城創斯井焉。時屯師孔多,日飲萬人。邇來三百餘年,邑則可改,其道不革。按:此即是楊素井。蓋素既平陳,嘗遷吳郡於山下,至今謂之新郭。茂幹《修井記》題首乃雲:吳朝大井,蓋傳襲之誤,僧輩不能辨也。楞伽寺。今名寶積寺。與治平為鄰,又知古只一寺,井正在楞伽殿后也。井記又雲,寺創于乾元元年。 白公檜,唐白樂天手植。在州宅後,汝光亭前水中。政和初已槁瘁,高不滿二丈。後為朱沖取獻京師,死道中,乃以他檜易之,禁中初不知也。今池中複植一株。(《石林避暑錄》) 虎丘寺古杉,在殿前,相傳為晉王瑉所植,唐末猶在。形狀甚怪,不可圖畫。皮日休稱其死(抱)奇節,不知雨露之可生,即是時已枯。日休詩曰:「種日逢晉,枯來必自隋。」陸龜蒙亦曰:「後雕依佛氏,初植必僧彌。」寺蓋王氏別墅,僧彌,瑉小字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