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船錄 | 上頁 下頁 |
十四 |
|
辛卯。發黃州。四十裡,過巴河。水清澈,自北岸入濁流如漢口。通行二百三十裡,至桐木溝,宿。 壬辰。發桐木溝。八十裡,至馬頭,宿。 癸巳。發馬頭。百二十五裡,至江州。泊琵琶亭,前守曹訓子序新作,通判呂勝己隸書,《琵琶行》刻石左方。 甲午。泊江州,登庾樓,前臨大江,後對康廬,背、面皆登臨奇絕。又名山大川,悉萃此樓,他處不能兼有,此獨擅之。庾元亮故事,本是武昌南樓,後人以元亮嘗刺江州,故亦以庾名此樓。然景物則有南樓不逮者。樓下思白堂,正直廬山雙劍峰。相傳此名最不利,郡中每二百年輒有兵禍。父老久願更名,而無定論。余欲取東西二林所在,名之雙林。 乙未。泊江州。早出南門,去城百里,至濂溪。溪水闊尋丈,漫流荒田中,瀦為小湖。郡守潘慈明伯龍新作周先生祠堂及小亭於溪上。 三十裡,至太平興國宮。在聖治峰下,左則香爐、石頂諸峰,右則獅子、蓮花諸峰,面對蘄、黃諸山,形勝之地也。宮之尊神曰九天採訪使者。唐開元中,見夢玄宗,作廟於此。南唐號升元府,本朝更宮名而加號使者曰應元保運。相傳唐創廟時,林木皆浮出江上,命曰神運雲。紹興初,賊李成破江州,縱兵大掠,焚宮淨盡,所存止外門數間。其後道士複修建,惟真君之殿差如法,餘率因陋就寡。從屋在山下及澗之外者,今皆灌木生之,猝不可複矣。又道士輩各自開戶牖,荒涼之象可掬。 入山五裡,至東林寺,晉惠遠師道場也。自晉以來,為星居寺,數十年前始更十方,樓閣堂殿,奇巧巨麗,然皆非晉舊屋。虎溪涓涓一溝,不能五尺闊,遠師送客,乃獨不肯過此,過則林虎又為號鳴焉。白蓮花亦不復種花,獨遠公與十八賢祠堂,猶榜曰蓮社。山上五杉閣,晉杉也。近年為主僧所伐。閣後舍利塔,鳩摩羅什所攜來以瘞者,其屋又南唐時所改作。獨聰明泉如故,商仲堪與遠公談《易》處也。 凡山之故物,如袈裟、麈扇,皆已不存。承平時獨有晉安帝輦、佛馱耶舍革舃、謝靈運貝葉經,更李成亂,今皆亡去。成屯此寺,故與西林並,得不爇,而唐以來諸刻皆無恙。最可稱者,李邕寺碑,開元十九年作。並張又新碑陰,大中十年作。李訥《兀兀禪師碑》,張庭倩書。顏魯公題碑之兩側,略雲: 永泰丙午,真卿佐吉州。夏六月,次於東林。仰廬阜之爐峰,想遠公之遺烈。升神運殿,禮僧伽衣。觀生法師麈尾扇、謝靈運翻《涅槃經》、貝多梵夾,忻慕不足,聊寓刻于張、李二公耶舍禪師之碑側。 自魯公題後,世因傳此石為張李碑。又有柳公權《複寺碑》,大中十一年作,書法尤遒麗。又有李肇、蔡京、苗紳等碑,皆佳。 遠師塔,寺西數十步,晉杉存焉。出虎溪門,隔路有澗從東來,澗上峰如屏障,翠樾蒙密,絕似杭之靈隱之飛來峰下。餘囑主僧法才作亭,名曰過溪,呼山夫鋤治作址,一夕畢。僧約以冬初可斷手。自是東林增一勝處,而余於山中亦附晉、唐諸賢以不朽矣。 寺東北隅有新作白樂天草堂。樂天元和十年為州司馬,作堂香爐峰北遺愛寺南,往來遊處焉。後與寺並廢,今所作非元和故處也。 遠師塔西即西林寺,惠永師道場也。案:諸碑始于偽趙時竺曇現而成于惠永,規摹大略似東林而微小。此地舊名香穀,永先作此寺,遠徙而為鄰,號東林,至今稱二林焉。主寺久不得人,廊廡缺壞,榛蔓生之,惟殿堂僅存。獨餘主院一僧,余入山時,亦藏逃不見。 寺有《西林道場碑》,隋太常博士渤海歐陽詢撰,大業十二年作,而不著書人姓名。筆意清潤,微有肉,酷似虞永興,然結字之體,則全是率更法。疑詢在隋時作此體,入唐始加勁瘦刻削也。顏魯公題其碑額之上,亦以永泰丙午歲游東林時來。大略謂緬懷遠、現之遺烈,躋重閣,觀張僧繇畫佛像、梁武帝蹙綿繡錦囊,因題歐陽公撰永公碑陰。然其實乃題碑額之上,非碑陰也。碑陰別有大中時遊人題名,筆法亦不凡。 還,宿東林。 丙申。離東林。飯太平宮前草市中。過清虛庵,在撥雲峰下。晚,入城。 廬山雖號九屏,然其實不甚深。山行皆繞大峰之足,遠望只一獨山也。然比他山為最高,雲繞山腹則雨,雲翳山頂則晴。俗雲:「廬山戴帽,平地安竈。廬山系腰,平地安橋。」此語可與「灩澦如象,瞿唐莫上,灩澦如馬,瞿唐莫下」為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