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段成式 > 寺塔記 | 上頁 下頁
大興善寺


  靖善坊大興善寺,寺取「大興」兩字、坊名一字為名。《新記》雲:「優填像,總章,初為火所燒。」

  據梁時西域優填在荊州,言隋自台城移來此寺,非也。今又有栴檀像,開目,其工頗拙,尤差謬矣。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歲旱,則官伐其枝為龍骨以祈雨。蓋三藏役龍,意其樹必有靈也。行香院堂後壁上,元和中,畫人梁洽畫雙松,稍脫俗格。曼殊堂工塑極精妙,外壁有泥金幀,不空自西域齎來者。

  髮塔有隋朝舍利塔,下有《記》雲:「爰在宮中,興居之所,舍利感應,前後非一。時仁壽元年十二月八日。」

  栴檀像堂中有《時非時經》,界朱寫之,盛以漆龕。僧雲隋朝舊物。寺後先有曲池,不空臨終時,忽時涸竭。至惟寬禪師止住,因潦通泉,白蓮藻自生。今複成陸矣。東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

  元和中,卿相多遊此院。桐至夏有汗,汙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昭國東門鄭相,嘗與丞郎數人避暑,惡其汗,謂素曰:「弟子為和尚伐此樹,各植一松也。」

  及暮,素戲祝樹曰:「我種汝二十餘年,汝以汗為人所惡。來歲若複有汗,我必薪之。」

  自是無汗。

  寶曆末,予見說已十五餘年無汗矣。素公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夜嘗有貉子聽經,齋時鳥鵲就掌取食。

  長慶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歡。有僧玄幽題此院詩,警句曰:「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

  今有梵僧憍陳如難陀,以粉畫壇,性狷急我慢,未甚通中華經。

  左顧蛤像,舊傳雲,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數逾數千萬矣。忽有一蛤,椎擊如舊,帝異之。置諸幾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脫,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陳宣帝。

  于闐玉像,高一尺七寸,闊寸餘,一佛、四菩薩、一飛仙,一段玉成,截肪無玷,膩彩若滴。

  天王閣,長慶中造。本在春明門內,與南內連牆。其形大,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拆時,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數十桶。今部落鬼神形像隳壞,唯天王不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