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段安節 > 樂府雜錄 | 上頁 下頁


  唐季鐘簴頻移,樂紀廢墜,無複貞觀十部之盛。段氏就其聞見,撰為此錄,語焉不詳,複多舛駁。

  如瞽鼓本軍營之樂,隋煬帝嘗一用於晏享,聲與眾樂不和;唐制惟鼓吹部有警鼓,若宮懸四角之鼓,據《文獻通考》乃應鼓、顙鼓、鷺鼓、雷鼓,而此以顙鼓、鷺鼓為腰鼓、警鼓。《教坊記》:「《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䶌鼻,不仕,而自號郎中。酗酒毆妻,妻悲訴鄰里。時人弄之。以其且步且歌,謂之『踏謠』。」而此訛為:「蘇葩,自號郎中」;又別出《踏搖娘》,皆失考。

  至言「舜時調八音,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計用八百般樂器,周時改用宮、商、角、徵、羽,制五音,減樂器至五百般」。說尤妄誕,宜《崇文總目》譏其「蕪駁不倫」也。然唐時樂制,絕無傳者,存此尚足略見一斑,故《唐書》、《文獻通考》、《樂府詩集》多取其說。惜舊本訛脫甚夥,正文與注互相淆混,有一事分為二事者,他條誤入此條者。

  末五音圖雲:「平聲羽,上聲角,去聲宮,入聲商,上平聲調為徵聲。」語不可解。據徐景安《樂書》:「以上平為宮,下平為商,去聲為羽,入聲為角,則末七字當作『上聲為徵聲』。」胡竹軒《樂律表微》,乃謂:「上為變宮,變宮為角,上平犯下平為徵。」憑臆附會,直郢書燕說耳。

  又宮、商、羽七運,皆起黃鐘,則七閏宮當首高大石角,今以越角為首,亦傳寫之訛。蓋二十八調原本圓圖,後人易圖為說,致錯亂如此。茲訂正其可知者,而姑闕所疑焉。

  《直齋書錄解題》有段安節《琵琶故事》一卷,晁伯宇《續談助》鈔作《琵琶錄》,實即此書。「烏孫公主」數條,殆好事竄取,飾以別名,其字句異同處,頗資校訂雲。

  強圉作噩歲,律中黃鐘之月,錢熙祚識。

  【丁酉年(1837),十一月。錢熙祚(1800~1844),字錫之,金山人。清代藏書家、編輯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