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九回 開外釁失律喪師 締和約償款割地(3) |
|
看官!你道龔孝拱是何人?他是晚清文人龔定庵長子,他的學問,不亞乃父,旅居上海多年,各國語言文字,統知一二,只性情怪僻得很,不屑與人談話。巧遇了英人威妥瑪,在上海開招賢館,延為秘書,月致千金。孝拱得了脩脯,便去孝敬歌妓,父母妻子,一概不管,只納了一個妓女為妾,頗稱眷愛,時人叫他龔半倫,他亦以半倫自號。半倫的意義,說他生平不知五倫,只寵愛一個小老婆,算作半倫。【此人可殺。】 這次英人北犯,他恰跟了入京,燒圓明園,實是他唆使。巴夏禮是外人,恃強逞威,尚不足怪,半倫何物,乃敢出此?恒祺見不是路,乃與巴夏禮扳談,巴夏禮才脫帽行禮。【閻王好見,小鬼難當。】 恒祺便道:「現在我國與貴國議和,何故在此縱火?」 巴夏禮道:「你們中國人,專會放刁,今日議和,明日又議和,終究沒有結果,還要把我去監禁數日,你想天下有無此理?所以我在此縱火泄忿。」 恒祺再向他謝罪,巴夏禮道:「如中國果真心議和,限你三日開紫禁城,迎我入議。再我被執的時候,還有幾個從員,也被拿去,現應立刻放還,方可議和。」 恒祺唯唯從命,但請他不再放火。巴夏禮也含糊答應。恒祺忙回報恭王,恭王再命恒祺釋放英俘,不想到了獄中,已有英人數名倒斃。恒祺這一急,真急得手足冰冷,也不暇去問獄卒,轉身就飛報恭王。恭王又呆得木偶一般,還是恒祺想了一法,照會巴夏禮,說是待和議成後,一律釋放。 偏這巴夏禮耳朵很長,已探悉英人監斃數名,索性大燒圓明園,把這一二百年的建築,幾千百間的殿閣,連那點綴的亭台花木,擺設的器皿什物,燒了三日三夜,變成了一堆瓦礫場。只有珍奇古玩,由龔半倫帶領洋兵,搜取淨盡。半倫得了百分之一,運到上海變賣,作為嫖費,嫖光吃光,發狂而死,這是後話。 且說巴夏禮既毀圓明園,複聲言要攻紫禁城,恭王又召入恒祺,商量救急的法兒。 恒祺想了一會,方道:「法使噶羅,倒還和平,若去請他排解,或可轉圜。」 恭王聞言,又欲令恒祺往會法使。恒祺道:「這個差使,還是請桂中堂去罷。桂中堂與法使有些投機,可以去得。」 於是恭王遂遣桂良去見法使,法使頗肯居間調停。這是禮送法使的好處。桂良先回,隨後法使的照會亦到,內說英使額爾金,索撫恤監斃英人銀五十萬兩,須立即付過,方可蒞盟修好。恭王不得已,大加搜括,湊足五十萬兩銀子,解至英營,並約於禮部衙門內恭候議和。九月九日,與英使議約,免不得又要設宴。【恭王太苦,遭此重陽。】是日黎明,恭王弈,率同大學士賈楨,周祖培,尚書趙光,陳孚恩,侍郎潘曾瑩,宋晉等,具了儀衛甲仗,先至禮部衙門等候。 好一歇,才見英使額爾金,參贊巴夏禮,乘輿而至。恭王率眾官迎入,行過了禮,分東西坐定。額爾金提議換約,除八年原議五十六條外,還要加添數條,賠償兵費,增開口岸,派駐領事。經恭王再四磋磨,通事往返傳命,議定償他兵費一千二百萬兩,增辟天津為商港,各口許駐英國領事。總不外謹遵台命四字。雙方允妥,彼此入席,酒酣興盡而散。 翌日,複請法使噶羅,至禮部共商和議。法使算是有情,只索兵費六百萬兩。恭王一口應承,也照英使例盛筵相待,迎送如儀。 十一日與英使換約,恭王據實奏聞。咸豐帝已至熱河,覽奏未免歎息,但木已成舟,不能再變,只好降旨允准。獨俄使伊格那替業幅,圓滑得很,所得權利,比英法要加數倍,他表面還非常和平,暗中卻厚索利益。 中俄通商,向止恰克圖一處,咸豐三年,始行文中國,假勘界為名,陰圖占地,清政府征剿長毛,且來不及,還有何心對付外人,自然把此事擱起。俄人竟自由行動,直入黑龍江,通過愛琿。黑龍江將軍弈山,派員禁阻,俄人不聽,乃奏聞清廷。政府命弈山與他交涉,俄人索黑龍江北岸地,弈山竟唯唯從命,訂了愛琿條約。後來英法興兵,俄使也率領艦隊,隨在後面,大沽一戰,英法各艦,多遭損失,退還廣東,獨俄使入京,于咸豐十年五月,另訂專約十二條,大致是兩國往來,平等相待,海口通商,照英法例。還要派遣領事,隨帶兵船,這叫作「天津專約」。 到了英法聯軍入京,硬要入城開議,恭王膽小,不敢照允,俄使伊氏,趁這機會,入勸恭王叫他在禮部衙門會議,可以無患。原來禮部衙門,與俄使館相近,所以擔任保護。恭王才放著膽,與英法使臣相見。和議成後,俄使便來索酬,再訂北京條約,舉烏蘇裡河東岸地,統劃歸俄人。看官!你道這俄使乖不乖?巧不巧?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哀我中華,蹙國萬里。 外患稍平,有旨阻南軍入援,於是太平天國氣數將盡了。小子且停一歇筆,再敘詳情。 *==*==* 本回專敘外交事情,為國恥上增一紀念,即為交涉上廣一見聞。當時內亂方亟,外患複來,為清廷計,萬無可戰之理。秉國諸公,早應審時度勢,認定方針,天津之創,已昭覆轍,彼來換約,只好以禮相迎,不宜再開戰釁。雖勸令改道,名正言順,英使不從,曲固在英,然我果善為調停,則必不至有後此之結果。乃忽戰忽和,忽和忽戰,小勝即喜,小敗即怯,我之伎倆,早為所窺,猶且首鼠兩端,茫無定見,至於京師陷沒,海椗被焚,始俯首乞盟,償款不足,則益之,商埠不足,則增之,增之益之而又不足,則割地以畀之。誰秉國政,辨不早辨耶?長沙尚在,當不至痛哭流涕長太息而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