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六十四回 羅先生臨陣傷軀 沈夫人佐夫抗敵(1)


  卻說湖北巡撫陶恩培,蒞任兩月,因省城初複,元氣中枵,兵民寥落,守備空虛,陶撫方趕緊籌防,不料長毛大至,連破漢口、漢陽,直達武昌。小子於六十二回中,曾敘武昌克復事,由曾國藩苦心孤詣,塔齊布以下將弁,效死前驅,方得殺敗長毛,奪回武漢,為什麼長毛又得達武昌呢?看官不必動疑,小子即要詳敘。

  自曾國藩戰敗鄱陽,內湖外江,水師隔絕,長毛複分軍趨長江上游。湖北總督楊霈,本有兵勇二萬名,駐紮廣濟,適值咸豐四年除夕,營中置酒高會,總道長毛麕集九江,一時不致複來,且安安穩穩的過了殘臘,再作計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正在歡飲酣呼的時候,營外忽然火起,急忙出營瞭望,那火勢已經燎原,火光中躍出無數紅巾,個個是執著大刀,橫著長槍,向營內撲來。營兵醉眼模糊,錯疑是祝融肆虐,帶來的火兵火卒,【涉語成趣】其實是長毛掩襲,縱火攻營,等得營兵回報,還有何人敢去抵敵?

  楊霈倉皇失措,嚇得魂不附體,連逃走都來不及,幸虧將官李士林,效死抗敵,截住營前,楊霈方得向營後走脫。士林本是個長毛出身,經楊霈招降,恩禮相待,所以得他保護,逃了性命。【虧此一著。】奔到漢口,暗料長毛必進薄武漢,不如擇個僻靜處,將就安身,遂借防敵北竄的名目,一溜風趨至德安府,才住了腳。

  這時長毛泝江而上,如風馳電掣一般,陷漢口,破漢陽,竟到武昌省城。巡撫陶恩培麾下,只有兵勇二千,連守城尚且不足,那裡能出城堵截?等到長毛已逼城下,勉率司道等登陴固守,一面遣人至江西求援。曾國藩正被長毛截入鄱陽,不能展足,至此聞武昌危急,只得飛檄外江水師統領俞晟,帶了幾艘戰船,去援武昌;又保薦胡林翼為湖北臬司,付他陸軍六千名,從間道赴武昌。水陸兩軍,星夜前進,至小河口、鸚鵡洲、白沙洲等處,被長毛阻住。開了數仗,小小獲勝,誰知長毛另股,複由興國上竄,徑撲省城。陶撫台已困守多日,怎禁得長毛麕集,一時迫不及防,竟被長毛攻入。陶撫以下,如知府多山,遊擊陶德燾等,皆力戰陣亡。武昌三陷。胡林翼等馳救無及,只得扼守金口,收集潰卒,再圖恢復。

  廷旨擢林翼為湖北巡撫,更飭曾國藩分軍赴援。國藩想棄了江西,轉援湖北,一時不能解決,乃召幕賓會議。湘鄉生員劉蓉,向與國藩友善,國藩許他為臥龍,至是適襄戎幕,遂起座道:「江西形勢,上下受敵,我軍孤懸此地,如在甕中,決非萬全計策。但今欲往援湖北,坐棄江西,亦屬非計。我軍一去,九江賊眾,必內破南昌,上走鄂嶽,乃是越不得了。看來眼前只可整繕水師,接應陸師,務期攻克九江,才得西援東剿。」

  國藩點頭稱善;遂檄塔軍門,仍圍九江,不可輕動,自己馳抵南昌,添置船炮。

  忽報饒州、廣信兩府城,接連失陷,國藩頗為驚惶,羅澤南時正在營,投袂而起,願往一剿。國藩遂撥他高弟李續賓軍,一同去訖。可見為主帥者,不可無良將為輔。去了數日,得廣信捷音,報稱:「羅李兩軍,連克大水橋、陳家山,乘勝追剿,擊斃長毛首領,立複廣信府城」等語,國藩稍稍心安。

  楊載福、彭玉麟,因船炮尚未備齊,暫時乞假回湖南,國藩應允。楊、彭二人甫去,九江陸師,又來了一封燒角文書,報稱塔軍門病歿了。【又是一驚。】

  這位塔軍門齊布,由侍衛揀發外任,從都司薦擢提督,所向有功。鄱陽湖一戰,水師陷入湖中,四面皆敵,幾乎全軍覆沒,虧得他帶領陸軍,截住岸上長毛,血戰獲勝,遙為聲援。那時鄱陽湖內的長毛,多自去救應陸兵,於是楊、彭諸將,方得收拾殘師,退扼上游。【前回敘鄱陽戰事,只錄曾國藩奏報中數語,未曾詳明,故此處複補入事蹟。】

  這回圍攻九江,計已多日,憤激的了不得,致患心病,半日即劇,死於軍中。

  國藩聞信,不暇哀悼,忙出城下船,率領水師出發九江。途中遇敵船來撲,由國藩一聲號令,紛紛殺出。長毛見他來勢兇猛,也即退讓。國藩無心追趕,竟至九江陸師營內,哭奠一番。並聞塔軍門部曲童添雲,先日陣亡,免不得也去祭奠。隨令幾員將士,擁護喪車回籍;並命周鳳山暫代塔任,用好言撫慰部眾,叫他繼述塔公遺志。塔軍門待下有恩,與士卒同甘苦,因此塔雖病歿,軍心不變。【滿人中得此良將,也算奇特。】

  國藩複遣水師攻湖口,初次得勝,繼複失利,退紮青山,又由國藩馳撫。部署已定,回駐南康。途次聞義寧縣失陷消息,又擬調兵往救;嗣複接到羅澤南來書,知已由廣信馳還,收復義寧,書中複陳述厲害,稱:「東南大勢在武昌,得武昌乃可控制江皖,江西亦得屏蔽。若株守江西,徒與賊搏戰,無益大局,請自率所部,徑出湖北,規複武昌,再引軍東下,取登高建瓴局勢,會合水陸各軍,合力攻湖口,截住敵船上下,方可肅清江西。」

  國藩服他議論,但因江西三面皆敵,塔軍門已死,楊、彭尚未到來,一旦有急,無人可使,所以遲遲未答。

  澤南等待數日,未見複音,遂單騎至南康,面陳機宜,國藩允准派五千精卒為助。劉蓉進見道:「大帥麾下,惟恃塔、羅兩君,塔公已亡,羅公又令他遠行,將來緩急誰恃?」

  國藩道:「我也曉得這個苦況,但為東南大局計,不得不然。倘羅軍能迅複武昌,自可回救江西。我是雖困猶榮了。」

  劉蓉道:「照此說來,原是不能不去,劉某不才,願隨羅公一行,或可少資臂助。」

  援湖北即是救江西,劉霞軒畢竟不弱。說著,羅澤南已來辭行,國藩即遣劉蓉同去。澤南道:「得劉君為助,還有何說!但九江一帶的陸師,只宜堅守,不宜屢攻,願明公轉飭諸將。」

  國藩道:「敬聽忠告。」

  於是澤南啟程,經國藩送出城外,握手依依,猶有留連不舍之狀,【曾、羅二人,自此永訣。】國藩道:「羅山此去,為國立功,不負大丈夫壯志。後會有期,謹從此別!」

  澤南道:「不復武昌,誓不見公。」

  【壯士一去不復還,大有易水悲歌氣象。】

  國藩聞言,神經為之悵觸,但號令已出,不好收回,便歎息而別。郭嵩燾又送了一程,至柴桑村,澤南請嵩燾回去,嵩燾道:「曾帥坐困江西,君去必不能支,如何是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