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六回 臺灣島戰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屈俄臣(3) |
|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削平,海內無事,康熙帝想驅除俄人,略定東北,先差副都統郎坦,託名出獵,渡過黑龍江,偵探雅克薩城形勢。郎坦回奏俄兵稀少,容易掃除,康熙帝乃決意征俄,預命戶部尚書伊桑阿,赴甯古塔督造大船,並築造墨爾根、齊齊哈爾兩城,添置十驛,以便水陸通餉。又遣薩布素為黑龍江將軍,籌畫戰備,令蒙古車臣汗,斷絕俄人貿易。二十二年,俄將模裡尼克率可薩克兵六十多人,自雅克薩城出發,直到黑龍江下流。適遇清船巡弋,一鼓而起,把六十多個可薩克兵,盡行拿住。模裡尼克沒有飛毛腿,自然一併捉來,送到齊齊哈爾拘禁。 二十三年,清兵至雅克薩城勸降,俄兵不從。 二十四年,清都統彭春率水陸兩軍北征,陸軍約萬人,隨帶巨炮二百門,水軍五千人,戰艦百艘,從松花江出黑龍江,齊集雅克薩城下,俄將圖爾布青嚴行拒守,部下兵只四百多名,彭春令他把城退讓,引兵歸國,圖爾布青恃著驍勇,不肯聽命,清兵始用巨炮轟城,圖爾布青開城接戰,以一抵十,以十抵百,倒也一番鏖鬥,【確是一員勇將。】怎奈眾寡懸殊,究不相敵,只得棄了土城,退至尼布楚。彭春令軍士將土城毀去,率兵凱旋。 誰知到了次年,圖爾布青偕了陸軍大佐伯伊頓,又到雅克薩地,【不怕死的硬頭皮。】築起土壘,駐兵守禦。彭春複引兵八千,運大炮四百門進攻,圖爾布青令伯伊頓守住土壘,自率部兵抵死拒戰。他手下不過四百多人,前次傷亡了數十名,只剩得三百多人,他獨能與八千清兵往來衝突,清兵圍住了這邊,他沖到那邊,圍住了那邊,複沖到這邊。【清初勁旅,尚難把三百俄兵,一鼓殲滅,可見俄兵強悍情形。】 彭春焦躁起來,督令開炮。圖爾布青還不管死活,來奪炮具。轟的一聲,圖爾布青中彈倒斃,俄兵方逃入壘中。 伯伊頓部下,亦只一、二百名,同了圖爾布青部下遺兵,死守不去。清兵放炮轟壘,他卻掘了地洞,令部兵穴居避彈,彈來躲入,彈止鑽出,壘有殘缺,隨時修補,弄得清兵沒法。 適荷蘭貢使在都,自稱與俄羅斯毗鄰,願作居間調人。康熙帝遂命荷蘭使臣,遺書俄國,責他無故寇邊。旋得俄皇大彼道複書,略言:「中俄文字,兩不相通,因致衝突。現已知邊人構釁,當遣使臣詣邊定界,請先釋雅克薩圍兵。」 康熙帝因窮兵徼外,未免過勞,遂允與議和,飭彭春解圍暫退。於是俄遣全權公使費耀多羅,到外蒙古土謝圖汗邊境,遣人至北京,請派官與議。康熙帝命內大臣索額圖等往會,途次聞土謝圖與準噶爾構兵,不便交通,複折回京師,再遣從官繞道出境,通信俄使,議定以尼布楚為會場。索額圖又奉使至尼布楚,帶領西洋教士張誠、徐日升作為譯官,另備精兵萬餘人,水陸並進,直達尼布楚城外。 俄使費耀多羅亦率千人到尼布楚,見清使兵衛甚盛,頗有懼色。【外交全恃兵力。】 次日在城外張幕開會,兩國公使及從人畢集,護兵各二百餘人,手執兵刃,侍立兩旁。俄使開議,語言輈磔,索額圖全然不懂,經張誠翻譯,始知俄使要求,以黑龍江南岸歸清,北岸畀俄。索額圖道:「哪有此理?今日俄欲議和,須東起雅克薩,西至尼布楚,凡俄領黑龍江及後貝加爾湖殖民地,一律歸我方可。」 【以尼布楚歸中國,足阻俄人東來之鋒,索額圖初議,很是有理。】 俄使費耀多羅也不懂索額圖的說話,複由張誠譯出,交與俄使。俄使閱畢,只是搖頭。索額圖見和議不諧,逕自回營。翌日復會,索額圖稍稍退讓,擬把尼布楚地,作為兩國分界。俄使亦不允,索額圖又盛氣回營。張誠等往來調停,複由索額圖少讓,北以格爾必齊河及外興安嶺為界,南以額爾古納河為界,俄人所有額爾古納河南堡寨,當盡移河北。俄使尚堅執不從,索額圖遂召水陸兩軍,會齊城下,擬即攻城。俄使不得已照允。 遂於康熙二十八年訂約互換,約凡六條,大旨如下: 一、自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沿外興安嶺以至於海,凡嶺南諸川,注入黑龍江者,屬中國,嶺北屬俄。 二、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河南屬中國,河北屬俄。 三、毀雅克薩城,雅克薩居民及物用,聽遷往俄境。 四、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越國界,違者送所司懲辦。 五、兩國彼此不得容留逃人。 六、行旅有官給文票,得貿易不禁。 約成,勒碑格爾必齊河東及額爾古納河南,作為界標,用滿、漢、蒙古、拉丁及俄羅斯五體文字,這叫作中俄《尼布楚條約》。正是: 外交開始成和約,後盾堅強怵外人。 自是中俄修好,百餘年不興兵革。蒙古以北,已斷轇轕,只蒙古尚未平靖,且待下回再說平定蒙古的方略。 *==*==* 臺灣孤懸海外,向未入中國版圖,鄭成功占踞二十餘年,至其孫克塽降清,臺灣始為清有,風止潮漲,一戰成功,豈真天意使然?亦強弱不敵之一證也。至若尼布楚議和,清史上稱為最榮譽之條約,實則俄兵遠來,勢孤而弱,清軍近發,勢盛而強。此約之成,寧非強弱不同之再證乎?然彭春再出,窮年累月,不能破一雅克薩土壘。索額圖原議不諧,終至讓步,俄之強已可知已。文中一鱗一爪,莫非敘述,亦莫非眉目,在善讀者默會可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