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後漢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1) |
|
卻說魏主叡淫荒過度,釀成疾病,年僅三十有五,已害得骨瘦如柴,奄奄不起;當下立郭夫人為皇后,命燕王宇為大將軍。宇為曹操庶子,與叡素來親善,故叡欲囑咐後事。又使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曹真子。】屯騎校尉曹肇,【曹休子。】驍騎將軍秦朗等,與燕王共同輔政。 偏有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意圖攬權,不願燕王等入輔,每思乘間進讒,苦未得隙。會接司馬懿班師奏報,燕王宇便向叡請旨,令懿仍回鎮長安。叡已不能治事,任令燕王主持。一夕叡氣喘不休,宇恐有急變,自去宣召曹肇等,與謀大計。獨曹爽侍側未退,劉放孫資,急排闥泣奏道:「陛下若有不諱,後事果付託何人?」 叡慘然道:「卿尚不聞朕用燕王麼?」 放申奏道:「先帝有詔,藩王不得輔政,且陛下方病,曹肇秦朗等,托詞入省,輒與宮人戲言,燕王並不監束,反擁兵宮外,不令臣等進奏,這與古時的豎刁趙高,尚有何異?況太子幼弱,未能親政,外有強寇,內有僉壬,恐國家從此多事了。臣久叨恩寵,不忍漠視,故敢冒死入陳。」【所謂膚受之愬。】 愬不禁怒起,急問劉放道:「卿以為誰可大任?」 放見曹爽在旁,不便立異,便舉爽代宇;資亦隨口贊同。叡即顧爽道:「卿自思能勝任否?」 爽汗流浹背,不能措詞,放急伸足躡爽,爽才逼出一語道:「臣……臣願死奉社稷。」 曹真生此庸兒,何能保家?放資又接入道:「太尉懿才略過人,可參大政。」 叡點首稱善,放便欲請旨召懿。適值曹肇趨入,放資乃避出殿外,叡與語及召懿情事,肇涕泣固諫,引董卓事為戒,何不即引曹操?叡又覺心動,不願召懿。待至肇退,放資又即趨進,極言肇有異心,叡複依放言,囑令草詔,放答說道:「請陛下自作手書。」 叡欷歔道:「我已病重,不能執筆。」 放竟取過文具,握住叡手,勉強書詔,草草告成,便齎出大言道:「有詔免燕王等官,不得再停殿省中。」 燕王宇性本溫和,當即出去,獻肇朗三人,亦無法可施,流涕歸第。放即令內使辟邪,馳召司馬懿。懿見前後詔旨兩岐,料知宮中有變,星夜趕至洛陽,入宮求見。叡握懿手與語道:「朕忍死待君,今得相見,託付後事,我無遺恨了。」 否則,懿怎得攬權?懿頓首受命。叡複召入齊秦二王,與懿相揖;又指齊王芳語懿道:「這就是他日儲君,請卿審視,勿誤勿忘!」【懿非目盲,應早認識。】 又教芳前抱懿頸,懿流涕道:「陛下放心!難道不憶及先帝臨崩,曾將陛下囑臣麼?」 叡開顏道:「如此甚好。願卿與爽,共輔此子便了。」 乃即立芳為皇太子,曹爽為大將軍,懿仍守官太尉,輔導東宮。越宿叡即告終,曹爽司馬懿,奉太子芳即位。芳年才八歲,或謂系任城王曹楷子。【楷即彰子。】尊皇后郭氏為皇太后,追諡叡為明皇帝,葬高平陵。加爽懿侍中職銜,並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一切興作,皆托稱遺詔,即令罷免。【便是懿籠絡人心的手段。】爽懿各領兵三千人,輪流宿衛,權勢相埒;惟爽年輕望淺,常事懿如父,每事諮訪,不敢專行,懿亦佯為謙抑,故尚得相安。 時有東平人畢軌,南陽人何晏、鄧揚、李勝,沛人丁謐,並有才名,挾策干進。魏主叡在位,曾說他浮華躁競,屏黜不用,偏爽引為僚佐,一經秉政,便相繼錄用,視若腹心。晏等即為爽劃策道:「國家重權,不宜輕委異姓,今可入白天子,加懿為太傅,外示推重,內慎防維,此後尚書奏事,先白大將軍,免為懿所牽掣,大權庶不致旁落了。」【為爽劃策,看似盡心,實欲以傀儡待爽。】 爽聞言稱善,遂推懿為太傅,且舉弟羲為中領軍,訓為武衛將軍,彥為散騎常侍。又徙吏部尚書盧毓為僕射,即令何晏代任,進鄧揚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拔茅連茹,交相慶賀。 黃門侍郎傅嘏,密語爽弟曹羲道:「何平叔【晏字平叔。】外靜內躁,餂巧好利,將來必搖惑君門;幸轉達大將軍,毋輕委任。」 羲即將嘏言告爽,爽方恃晏為心膂,怎肯信嘏?反說嘏從中讒構,把他黜免。嗣複出盧毓為廷尉,尋且罷官;眾論多為毓訟冤,乃更用毓為光祿勳。大將軍長史孫禮,亮直不撓,為晏等所嫉忌,出為揚州刺史,司馬懿冷眼旁觀,早已窺透情隱,但因爽尚存禮貌,姑與周旋,不加干涉。【這是鄭莊公待段秘訣。】 越年改元正始,遷中書監劉放為左光祿大夫,中書令孫資為右光祿大夫。【定是司馬懿薦舉。】又越年孟夏,爽與何晏等選色征歌,飲酒作樂,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忽由門吏入報道:「吳兵三路入寇,警報已到過數次。」 爽不禁失色道:「有這等事麼?看來只好請太傅主張。」【急來抱佛腳。】 何晏等亦計無所出,但促爽入朝,與司馬懿會議軍情,爽不得已,離席出門。趨至朝堂,朝中侍臣,亟向爽問計,爽謂須待太傅計事,當下遣人往迎司馬懿。惟知懿託辭有疾,不肯到來。爽惶急無措,忙入見少主芳,請旨召懿。懿尚諉諸曹爽,謂俟臣疾少愈,便當入朝。【樂得擺點架子。】爽更覺著急,再使光祿勳盧毓,齎詔向懿問計,懿才出答道:「芍陂為淮南要衝,現由將軍王陵把守,可以無憂,惟樊城柤中兩處,【柤讀為祖。】必須大將往援,方能卻敵。」 毓還朝複旨,朝臣矚望曹爽,勸令東征。爽未經大敵,不敢出師。轉眼間已越數日,樊城被吳將朱然圍住,祖中亦為諸葛瑾所攻,連章告急,許洛兩都,人心惶惶,司馬懿乃自稱病癒,出議軍事。【時乎?時乎?】適值王陵報捷,擊退吳將全琮,淮南解嚴。【吳兵三路分寫,又是一種筆墨。】 懿進議道:「柤中民夷十萬,流離無主,樊城被圍逾月,緊急萬分,大將軍方握兵權,奈何坐視不救哩?」 還要推與曹爽。爽無詞可答,只好自說無才,特候太傅定奪。何晏在旁發言道:「樊城堅固,易守難攻,敵眾屯兵城下,不戰亦疲,但用長策制禦,自足屈人。」 懿微哂道:「疆場騷動,主少國疑,不乘此時出師卻賊,如何安定社稷?大將軍能往則往,如若不能,懿年雖老,願督軍一行。」【明明是奚落曹爽。】 朝臣聞懿願出師,當然贊成,懿即調動人馬,克日南征。少帝芳親率百官,送至津陽城門外。懿拜別而去。才經旬月,便得捷書,樊城解圍,吳兵夜遁,柤中亦擊退吳人,於是宣詔班師。太傅司馬懿振旅而還,獻俘行賞,又有一番張皇氣象,毋庸細述。獨曹爽相形見絀,未免減色,鄧揚李勝,勸爽相機立功,方足敵懿。事有湊巧,聞得蜀大將軍蔣琬,進任大司馬,出屯涪城,謀襲魏境。爽即聽揚勝等言,自請伐蜀。司馬懿謂蜀未進兵,何用勞師?因複遷延了兩三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