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元史 | 上頁 下頁
金口河


  至正二年正月,中書參議孛羅帖木兒、都水傅佐建言,起自通州南高麗莊,直至西山石峽鐵板開水古金口一百二十餘裡,創開新河一道,深五丈,廣二十丈,放西山金口水東流至高麗莊,合禦河,接引海運至大都城內輸納。是時,脫脫為中書右丞相,以其言奏而行之。廷臣多言其不可,而左丞許有壬言尤力,脫脫排群議不納,務於必行。有壬因條陳其利害,略曰:

  大德二年,渾河水發為民害,大都路都水監將金口下閉閘板。五年間,渾河水勢浩大,郭太史恐沖沒田薛二村、南北二城,又將金口已上河身,用砂石雜土盡行堵閉。至順元年,因行都水監郭道壽言,金口引水過京城至通州,其利無窮,工部官並河道提舉司、大都路及合屬官員耆老等相視議擬,水由二城中間窒礙。又盧溝河自橋至合流處,自來未嘗有漁舟上下,此乃不可行船之明驗也。且通州去京城四十裡,盧溝止二十裡,此時若可行船,當時何不于盧溝立馬頭,百事近便,卻於四十裡外通州為之?又西山水勢高峻,亡金時,在都城之北流入郊野,縱有沖決,為害亦輕。今則在都城西南,與昔不同。此水性本湍急,若加以夏秋霖潦漲溢,則不敢必其無虞,宗廟社稷之所在,豈容僥倖于萬一?若一時成功,亦不能保其永無沖決之患。且亡金時此河未必通行,今所有河道遺跡,安知非作而複輟之地乎?又地形高下不同,若不作閘,必致走水淺澀,若作閘以節之,則沙泥渾濁,必致淤塞,每年每月專人挑洗,蓋無窮盡之時也。且郭太史初作通惠河時,何不用此水,而遠取白浮之水,引入都城,以供閘壩之用?蓋白浮之水澄清,而此水渾濁不可用也。此議方興,傳聞于外,萬口一辭,以為不可。若以為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人言不足聽,則是商鞅、王安石之法,當今不宜有此。

  議既上,丞相終不從,遂以正月興工,至四月功畢。起閘放金口水,流湍勢急,沙泥壅塞,船不可行,而開挑之際,毀民廬舍墳塋,夫丁死傷甚眾,又費用不貲,卒以無功。繼而禦史糾劾建言者,孛羅帖木兒、傅佐俱伏誅。今附載其事於此,用為妄言水利者之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