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元史 | 上頁 下頁 |
冶河 |
|
冶河,在真定路平山縣西門外,經井陘縣流來本縣東北十裡,入滹沱河。 元貞元年正月十八日,丞相完澤等言:「往年先帝嘗命開真定冶河,已發丁夫人役,適值先帝升遐,以聚眾罷之。今請遵舊制,俾卒其事。」從之。 皇慶元年七月二日,真定路言:「龍花、判官莊諸處壞堤,計工物,申請省委都水監及本路官,自平山縣西北,曆視滹沱、冶河合流,急注真定西南關,由是再議,照冶河故道,自平山縣西北河內,改修滾水石堤,下修龍塘堤,東南至水碾村,改引河道一裡,蒲吾橋西,改辟河道一裡。上至平山縣西北,下至甯晉縣,疏其淤澱,築堤分其上源入舊河,以殺其勢。複有程同、程章二石橋阻咽水勢,擬開減水月河二道,可久且便。下相欒城縣,南視趙州甯晉縣,諸河北之下源,地形低下,恐水泛,經欒城、趙州,壞石橋,阻河流為害。由是議于欒城縣北,聖母堂東冶河東岸,開減水河,可去真定之患。」 省准,於二年二月都水監委官與本路及廉訪司官,同詣平山縣相視,會計修治,總計冶河,始自平山縣北關西龍神廟北獨石,通長五千八百六步,共役夫五千,為工十八萬八百七,無風雨妨工,三十六日可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