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元史 | 上頁 下頁
河源附錄


  河源古無所見。《禹貢》導河,止自積石。漢使張騫持節,道西域,度玉門,見二水交流,發蔥嶺,趨於闐,匯鹽澤,伏流千里,至積石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訪河源,得之于悶磨黎山。然皆曆歲月,涉艱難,而其所得不過如此。世之論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說怪迂,總其實,皆非本真。意者漢、唐之時,外夷未盡臣服,而道未盡通,故其所往,每迂回艱阻,不能直抵其處而究其極也。

  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至元十七年,命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實既受命,是歲至河州。州之東六十裡,有寧河驛。驛西南六十裡,有山曰殺馬關,林麓穹隘,舉足浸高,行一日至巔。西去愈高,四閱月,始抵河源。是冬還報,並圖其城傳位置以聞。其後翰林學士潘昂霄從都實之弟闊闊出得其說,撰為《河源志》。

  臨川朱思本又從八裡吉思家得帝師所藏梵字圖書,而以華文譯之,與昂霄所志,互有詳略。今取二家之書,考定其說,有不同者,附注於下。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散渙,弗可逼視,方可七八十裡,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腦兒。火敦,譯言星宿也。

  (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馬湖蠻部之正西三千余裡,雲南麗江宣撫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餘裡,帝師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餘裡。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余,東北流百餘裡,匯為大澤,曰火敦腦兒。」)

  群流奔輳,近五七裡,匯二巨澤,名阿剌腦兒。自西而東,連屬吞噬,行一日,迤邐東騖成川,號赤賓河。又二三日,水西南來,名亦裡出,與赤賓河合。又三四日,水南來,名忽闌。又水東南來,名也裡術,合流入赤賓,其流浸大,始名黃河,然水猶清,人可涉。

  (思本曰:「忽闌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嶺,綿亙千里,水流五百餘裡,注也裡出河。也裡出河源,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餘裡,始與黃河合。」)

  又一二日,歧為八九股,名也孫斡論,譯言九渡,通廣五七裡,可度馬。又四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囊,騎過之。聚落糾木幹象舟,傅髦革以濟,僅容兩人。自是兩山峽束,廣可一裡、二裡或半裡,其深叵測。朵甘思東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譯言騰乞裡塔,即昆侖也。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遠年成冰時,六月見之。自八九股水至昆侖,行二十日。

  (思本曰:「自渾水東北流二百餘裡,與懷裡火禿河合。懷裡火禿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餘裡,與黃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裡,過郎麻哈地。又正北流一百餘裡,乃折而西北流二百餘裡,又折而正北流一百餘裡,又折而東流,過昆侖山下,番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綿亙五百餘裡,河隨山足東流,過撒思加闊即、闊提地。」)

  河行昆侖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闊即及闊提,二地相屬。又三日,地名哈剌別裡赤兒,四達之沖也,多寇盜,有官兵鎮之。近北二日,河水過之。

  (思本曰:「河過闊提,與亦西八思今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自鐵豹嶺之北,正北流凡五百餘裡,而與黃河合。」)

  昆侖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麅、羱羊之類。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鄰哈剌,譯言細黃河也。

  (思本曰:「哈剌河自白狗嶺之北,水西北流五百餘裡,與黃河合。」)

  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

  (思本曰:「自哈剌河與黃河合,正北流二百餘裡,過阿以伯站,折而西北流,經昆侖之北二百餘裡,與乞裡馬出河合。乞裡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當州境,正北流四百餘裡,折而西北流,又五百餘裡,與黃河合。」)

  河水北行,轉西流,過昆侖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德州,地名必赤裡,始有州治官府。州隸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五日,至河州安鄉關。一日,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河水南來入河。

  (思本曰:「自乞裡馬出河與黃河合,又西北流,與鵬拶河合。鵬拶河源自鵬拶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餘裡,過劄塞塔失地,與黃河合。折而西北流三百餘裡,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德州、馬嶺凡八百餘裡,與邈水合。邈水源自青唐宿軍穀,正東流五百餘裡,過二巴站與黃河合,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羌城、廓州構米站界都城凡五百餘裡,過河州與野龐河合。野龐河源自西傾山之北,水東北流凡五百餘裡,與黃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裡,過踏白城銀川站與湟水、浩亹河合。湟水源自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餘裡,注浩亹河。浩亹河源自刪丹州之南刪丹山下,水東南流七百餘裡,注湟水,然後與黃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裡,與洮河合。洮河源自羊撒嶺北,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餘裡,與黃河合。」)

  又一日,至蘭州,過北蔔渡。至鳴沙州,過應吉裡,正東行。至寧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隸大同路。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必赤裡也。

  (思本曰:「自洮水與河合,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八百餘裡。過豐州西受降城,折而正東流,過達達地古天德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百餘裡。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與黑河合。黑河源自漁陽嶺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餘裡,與黃河合。又正南流,過保德州、葭州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餘裡,與吃那河合。吃那河源自古宥州,東南流,過陝西省綏德州,凡七百餘裡,與黃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陝西蘆子關亂山中,南流三百餘裡,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三百里,與黃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西南流,過管州,冀甯路汾州,霍州,晉甯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餘裡,始與黃河合。又南流二百里,過河中府,遇潼關與太華大山綿亙,水勢不可複南,乃折而東流。大概河源東北流,所曆皆西番地,至蘭州凡四千五百餘裡,始入中國。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二千五百餘裡,始入河東境內。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餘裡。通計九千餘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