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元史 | 上頁 下頁
趙複傳


  趙複,字仁甫,德安人也。太宗乙未歲,命太子闊出帥師伐宋,德安以嘗逆戰,其民數十萬,皆俘戮無遺。進楊惟中行中書省軍前,姚樞奉詔即軍中求儒、道、釋、醫、蔔士,凡儒生掛俘籍者,輒脫之以歸,複在其中。樞與之言,信奇士,以九族俱殘,不欲北,因與樞訣。樞恐其自裁,留帳中共宿。既覺,月色皓然,惟寢衣在,遽馳馬周號積屍間,無有也。行及水際,則見複已被發徒跣,仰天而號,欲投水而未入。樞曉以徒死無益:「汝存,則子孫或可以傳緒百世;隨吾而北,必可無他。」複強從之。先是,南北道絕,載籍不相通;至是,複以所記程、朱所著諸經傳注,盡錄以付樞。

  自複至燕,學子從者百餘人。世祖在潛邸,嘗召見,問曰:「我欲取宋,卿可導之乎?」對曰:「宋,吾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世祖悅,因不強之仕。惟中聞複論議,始嗜其學,乃與樞謀建太極書院,立周子祠,以二程、張、楊、游、朱六君子配食,選取遺書八千餘卷,請複講授其中。複以周、程而後,其書廣博,學者未能貫通,乃原羲、農、堯、舜所以繼天立極,孔子、顏、孟所以垂世立教,周、程、張、朱氏所以發明紹續者,作《傳道圖》,而以書目條列於後;別著《伊洛發揮》,以標其宗旨。朱子門人,散在四方,則以見諸登載與得諸傳聞者,共五十有三人,作《師友圖》,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顏淵言行,作《希賢錄》,使學者知所向慕,然後求端用力之方備矣。樞既退隱蘇門,乃即複傳其學,由是許衡、郝經、劉因,皆得其書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複始。

  複為人,樂易而耿介,雖居燕,不忘故土。與人交,尤篤分誼。元好問文名擅一時,其南歸也,複贈之言,以博溺心、末喪本為戒,以自修讀《易》求文王、孔子之用心為勉。其愛人以德類若此。複家江漢之上,以江漢自號,學者稱之曰江漢先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