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元史 | 上頁 下頁 |
王恂傳 |
|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縣人。父良,金末為中山府掾,時民遭亂後,多以詿誤系獄,良前後所活數百人。已而棄去吏業,潛心伊洛之學,及天文律曆,無不精究,年九十二卒。恂性穎悟,生三歲,家人示以書帙,輒識風、丁二字。母劉氏,授以《千字文》,再過目,即成誦。六歲就學,十三學九數,輒造其極。歲己酉,太保劉秉忠北上,途經中山,見而奇之,及南還,從秉忠學於磁之紫金山。 癸醜,秉忠薦之世祖,召見於六盤山,命輔導裕宗,為太子伴讀。中統二年,擢太子贊善,時年二十八。三年,裕宗封燕王,守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敕兩府大臣:凡有諮稟,必令王恂與聞。初,中書左丞許衡集唐、虞以來嘉言善政,為書以進。世祖嘗令恂講解,且命太子受業焉。又詔恂于太子起居飲食,慎為調護,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恂言:「太子天下本,付託至重,當延名德與之居處。況兼領中書、樞密之政,詔條所當遍覽,庶務亦當屢省,官吏以罪免者毋使更進,軍官害人,改用之際,尤不可非其人。民至愚而神,變亂之餘,吾不之疑,則反覆化為忠厚。」帝深然之。 恂早以算術名,裕宗嘗問焉。恂曰:「算數,六藝之一,定國家,安人民,乃大事也。」每侍左右,必發明三綱五常,為學之道,及歷代治忽興亡之所以然。又以遼、金之事近接耳目者,區別其善惡,論著其得失,上之。裕宗問以心之所守,恂曰:「許衡嘗言: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則雖摹千萬紙皆不差;本既差,則摹之於紙,無不差者。」裕宗深然之。詔擇勳戚子弟,使學于恂,師道卓然。及恂從裕宗撫軍稱海,乃以諸生屬之許衡,及衡告老而去,覆命恂領國子祭酒。國學之制,實始於此。 帝以國朝承用金《大明曆》,歲久浸疏,欲厘正之,知恂精於算術,遂以命之。恂薦許衡能明曆之理,詔驛召赴闕,命領改曆事,官屬悉聽恂辟置。恂與衡及楊恭懿、郭守敬等,遍考曆書四十餘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參以古制,推算極為精密,詳在《守敬傳》。十六年,授嘉議大夫、太史令。十七年,曆成,賜名《授時曆》,以其年冬頒行天下。 十八年,居父喪,哀毀,日飲勺水。帝遣內侍慰諭之。未幾,卒,年四十七。 初,恂病,裕宗屢遣醫診治,及葬,賻鈔二千貫。後帝思定曆之功,以鈔五千貫賜其家。 延祐二年,贈推忠守正功臣、光祿大夫、司徒、上柱國、定國公,諡文肅。 子寬、賓,並從許衡遊,得星曆之傳于家學。裕宗嘗召見,語之曰:「汝父起于書生,貧無貲蓄,今賜汝鈔五千貫,用盡可複以聞。」恩恤之厚如此。寬由保章正曆兵部郎中,知蠡州。賓由保章副累遷秘書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