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元史 | 上頁 下頁 |
阿裡海牙傳 |
|
阿裡海牙,畏吾兒人也。初生,胞中剖而出。其父以為不祥,將棄之,母不忍。比長,果聰辨,有膽略。家貧,嘗躬耕,舍耒歎曰:「大丈夫當立功朝廷,何至效細民事畎畝乎!」去,求其國書讀之,逾月,又棄去。用薦者得事世祖于潛邸。世祖即位,漸見擢用,由左右司郎中遷參議中書省事。至元二年,立諸路行中書省,進僉河南行省事。 五年,命與元帥阿術、劉整取襄陽,又加參知政事。始,帝遣諸將,命毋攻城,但圍之,以俟其自降。乃築長圍,起萬山,包百丈、楚山,盡鹿門,以絕之。宋兵入援者皆敗去。然城中糧儲多,圍之五年,終不下。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其將複閉內城守。阿裡海牙以為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乃入奏。帝始報可。會有西域人亦思馬因獻新炮法,因以其人來軍中。十年正月,為炮攻樊,破之。先是,宋兵為浮橋以通襄陽之援,阿裡海牙發水軍焚其橋,襄援不至,城乃拔。詳具《阿術傳》。 阿裡海牙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者。劉整欲立碎其城,執文煥以快其意。阿裡海牙獨不欲攻,乃身至城下,與文煥語曰:「君以孤軍城守者數年,今飛鳥路絕,主上深嘉汝忠。若降,則尊官厚祿可必得,決不殺汝也。」文煥狐疑未決。又折矢與之誓,如是者數四,文煥感而出降。遂與入朝。帝以文煥為昭勇大將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襄漢大都督;阿裡海牙行荊湖等路樞密院事,鎮襄陽。阿裡海牙奏曰:「襄陽自昔用武之地也,今天助順而克之,宜乘勝順流長驅,宋可必平。」平章阿術亦贊其說。帝命丞相史天澤議之。天澤曰:「朝廷若遣重臣,如丞相安童、同知樞密院事伯顏者一人,都督諸軍,則四海混同,可立待也。」帝曰:「伯顏可。」乃大徵兵,拜伯顏為行中書省左丞相,阿術為平章。阿裡海牙進行省右丞,賞鈔二百錠。 十一年九月,會師襄陽,遂破郢州及沙洋、新城。十二月,師出沙蕪口。宋制置夏貴守諸隘,甚固。阿裡海牙麾兵攻武磯堡,貴趨援之。阿術遂以兵西渡青山磯,宋都統程鵬飛來迎戰,敗之江中。會貴兵亦敗走廬州,宣撫朱禩孫夜遁還江陵,知鄂州張晏然以城降,鵬飛以本軍降。伯顏與諸將會鄂城下,議曰:「鄂襟山帶江,江南之要區也,且兵糧皆備。今蜀、江陵、岳、鄂皆未下,不以一大將鎮撫之,上流一動,則鄂非我有也。」乃以兵四萬遣阿裡海牙戍鄂,而與阿術將大兵以東。 阿裡海牙集鄂民,宣上德惠,禁將士毋侵掠。其下恐懼,無敢取民之菜者,民大悅。遣人徇壽昌、信陽、德安諸郡,皆下。進徇江陵。十有二年春三月,與安撫高世傑兵遇巴陵,命張榮實搗其中堅,解汝楫率諸翼兵左右角之。世傑敗走,追降之于桃花灘。遂下嶽州。四月,至沙市,城不下,縱火攻之,沙市立破,宣撫朱禩孫、制置高達恐即以城降。乃入江陵,釋系囚,放戍券軍,除其徭賦及法令之繁細者。傳檄郢、歸、峽、常德、澧、隨、辰、沅、靖、複、均、房、施、荊門及諸洞,無不降者。盡奏官其所降官,以兵守峽,籍其戶口財賦來上。帝喜,大宴三日,語近臣曰:「伯顏兵東,阿裡海牙以孤軍戍鄂,朕甚憂之。今荊南定,吾東兵可無後患矣。」乃親作手詔褒之,命右丞廉希憲守江陵,促阿裡海牙急還鄂,且以沿江諸城新附者委之。 阿裡海牙至鄂,招潭州守臣李芾,不聽。乃移兵長沙,拔湘陰。冬十月,至潭,為書射城中以示芾,曰:「速下,以活州民,否則屠矣。」不答。乃決隍水,部分諸將,以炮攻之,破其木堡。流矢中胸,瘡甚,督戰益急,奪其城。潭人複作月城以相拒。凡攻七十日,大小數十戰。 十有三年春正月,芾力屈,及轉運使鐘蜚英、都統陳義皆自殺,其將劉孝忠以城降。諸將欲屠之,阿裡海牙曰:「是州生齒數百萬口,若悉殺之,非上諭伯顏以曹彬不殺意也,其屈法生之。」復發倉以食饑者。 遣使徇郴、全、道、桂陽、永、衡、武岡、寶慶、袁、韶、南雄諸郡,其守臣皆率其民來迎,曰:「聞丞相體皇帝好生之德,毋殺虜,所過皆秋毫無犯,民今複見太平,各奉表來降。」丞相,稱阿裡海牙也。奏官其降官,皆如江陵。獨宋經略使馬既守靜江不下。使總管俞全等招之,皆為所殺。會宋主以國降,降手詔遣湘山僧宗勉諭既,既複殺之。阿裡海牙又為書,以天命地利人心開既,許以廣西大都督,反覆千餘言,終不聽。因入朝賀平宋,拜平章政事,使持詔如靜江諭之。 十一月,前兵至嚴關,既守關弗納,破其兵,又敗都統馬應麒于小溶江,遂逼靜江。錄上所賜靜江詔以示既,既焚之,斬其使。靜江以水為固,乃築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以遏上流,決東南埭,以涸其隍,破其城。民聞城破,即縱火焚居室,多赴水死。既及其總制黃文政、總管張虎以殘兵突圍走,執之。阿裡海牙以靜江民易叛,非潭比,不重刑之,則廣西諸州不服,因悉坑之,斬既於市。分遣萬戶脫溫不花徇賓、融、柳、欽、橫、邕、慶遠,齊榮祖徇郁林、貴、廉、象,脫鄰徇潯、容、藤、梧,皆下之。特磨王儂士貴、南丹州牧莫大秀,皆奉表求內附,奏官其降官如潭州。以兵戍靜江、昭、賀、梧、邕、融,乃還潭。 既而宋二王稱制海中,雷、瓊、全、永與潭屬縣之民文才喻、周隆、張虎、羅飛咸起兵應之,舒、黃、蘄相繼亦起,大者眾數萬,小者不下數千。詔命討之,且略地海外。阿裡海牙既定才喻等,至雷州,使人諭瓊州安撫趙與珞降,不聽。遂自航大海五百里,執與珞、冉安國、黃之紀,皆裂殺之,盡定瓊南寧、萬安、吉陽地。降八蕃羅甸蠻,以其總管龍文貌入見,置宣慰司。八蕃羅甸、臥龍、羅蕃、大龍、退蠻、盧蕃、小龍、石蕃、方蕃、洪蕃、程蕃,並置安撫以鎮之。 十八年,奏請徙省鄂州。所定荊南、淮西、江西、海南、廣西之地,凡得州五十八,峒夷山獠不可勝計。大率以口舌降之,未嘗專事殺戮。又其取民悉定從輕賦,民所在立祠祀之。 二十三年,入朝,加光祿大夫、湖廣行省左丞相;卒,年六十。 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楚國公,諡武定。至正八年,進封江陵王。 子忽失海牙,湖廣行中書省左丞;貫只哥,江西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