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元豐五年十一月(1) |
|
十一月戊寅朔,上謂輔臣曰:「禦史分察中都官,事已多矣,又令察舉四方,將何以責治辦?且於體統非是。可罷禦史察諸路,官司如有不職,令言事禦史彈奏,著為令。」(新紀書:戊寅,罷禦史察諸路。) 陝西轉運副使李察請鄜延、涇原、環慶、熙河等逐路各分委監司官一員,專計置應副一路諸將並防城軍器什物。從之。(去年大舉,轉運司官已各分路,今又有此奏請,當考。) 熙河蘭會路經略司言:「董氈、阿裡骨、鬼章自言破夏國斫龍、齪𠼪城。」詔經制司令阿裡骨具有功首領姓名以聞。後各賜銀絹有差。 定州路都總管司言見闕步軍,乞不限指揮招填。從之,河北諸將准此。 都水使者范子淵言:「昨被旨救護廣武埽大河淪塌堤岸,賴官吏奔走赴功,連夕暴露,畢力營救,遂獲安定,宜蒙恩賞,以勸後功。」詔子淵具名以聞。後轉運副使向宗旦以下各減年、升名、賜帛有差。 己卯,謝麟言接納安化州歸順蠻人利害。上批:「邊情在遠,朝廷不見利害之實,委謝麟等便宜措置,無致生事。」(四年九月戊子,以客省副使謝麟知誠州。本傳雲:「未幾,複知沅州。」今年七月辛巳,麟已自知沅州除經制宜州溪峒事,則此時不應以知誠州見。今實錄稱「知誠州」,恐誤,今削去「知誠州」字。九月庚寅更詳之。) 詔種諤具析沈括帶將官、使臣、軍兵若干往永樂城,永樂陷沒及緣路亡失若干,諸處存撫收集並沈括隨行各若干以聞,不得用情增減。(朱本簽貼雲:一時取索,刪去。今複存之,要見亡失實數。) 詳定禮文所言:「周禮小宗伯禱祠,肆儀為位。後漢隸司徒府,皆不於祠所,所以遠慢戒瀆。本朝親祠南郊,習儀於壇所,明堂習儀於大慶殿,皆近於瀆。伏請南郊習儀於青城,明堂習儀於尚書省,以遠神為恭。」從之。 又言:「壬午,景靈宮奉安輝德殿三後、衍慶殿三後,欲每殿三位同用一祝版,不特拜。」詔:「每後各用祝版,仍特拜。」(墨本雲:明日,奉安輝德殿三後。朱本削「明日奉安」四字。新本謂:「明日奉安,典禮也,不可削。」今從朱本。) 大宗正司言:「興州防禦使仲騑先坐以火灼人面,罰俸一季,展磨勘一年,後又灼女奴面。一年之中,三犯非禮殘暴,乞重責降。」詔展磨勘五年。(二月十五日,仲騑罰俸。) 詔:「梓州路轉運判官、承議郎程之才,知徐州、朝散大夫趙鼎並沖替。」之才坐與前知瀘州任伋交訟,報上不實;鼎坐乘官舟附私物也。 原武決埽塞,詔禮部員外郎王子韶乘驛祭謝。 勃泥國進奉使言,乞自泉州乘船歸國。從之。(去年八月末,入貢。) 詔特倚閣熙河蘭會路四州軍弓箭手及鄜延路沿邊城寨漢蕃戶借貸錢谷。 庚辰,瀘南緣邊安撫司言:「乞以戎州所買蠻馬配本路兵外,給十九姓、七姓義軍人員,令習馬戰。」從之。 給事中陸佃言:「讀吏部所上鈔內,朝請郎、提舉玉隆觀吳審禮擬遷朝奉大夫。緣審禮以老疾乞宮觀,法不當遷。」詔寢之。 皇城使、惠州團練使李舜聰提舉府界盜賊巡檢公事,視諸路鈐轄。 詔梓夔州鈐轄、供備庫使高遵治,戎瀘等州都巡檢、西京左藏庫副使張壽各降一官。坐殺已降不肯解弓刀夷賊,自上獲渝水夷人冒賞,雖會降赦,特責之。 辛巳,奉安禮儀使宰臣王珪、蔡確,知樞密院孫固,門下侍郎章惇,中書侍郎張璪,同知樞密院韓縝,尚書左丞蒲宗孟及百官等,班集英殿門。上詣軇珠、凝華等殿祖宗神禦行告遷禮,至慈聖光獻皇后、英宗皇帝坐,號慟久之,群臣莫能仰視。於是珪等奉神禦升彩輿赴集英殿,有司請皇帝還內,上不聽,每神禦步從出殿,次第導畢始還宮。時將奉安景靈宮,至是塑像工畢,始遷坐于集英殿也。 詔:「皇城使張勉、如京副使石溫其、內殿崇班趙潛各追五官;文思使高政、文思副使樂進各追四官;供備庫副使潘定、劉青各追三官;皇城使桑湜,供備庫使任端,內殿崇班、閤門祗候宋球各追兩官;皇城使、沂州團練使李詳,左騏驥使、閤門通事舍人孫咸甯,左藏庫使楊進,內殿崇班、閤門祗候孫文各追一官;東上閤門使狄詠,西上閤門使張守約,皇城使、昌州刺史、帶禦器械梁從吉各降一官。並坐出界將領計失亡所部兵,用十分法追奪也。 壬午,質明,宰臣、百官班集英殿,上禦殿東幄,升殿奠薦如儀。禮儀使以神禦彩輿行,有司奏請還內,上不聽,步出幄,每神禦導出至宣德門外,次第導辭畢還宮,奉安于景靈宮。 癸未,上朝享景靈宮,宰臣、百官陪祠殿下,先詣天興,次遍諸殿,至繼仁殿,哀慟久之。先是,祖宗神禦殿分建于諸寺觀,上以為未足以稱嚴奉之義,乃酌原廟之制,即景靈宮建十一殿,每歲孟月朝享,以盡時王之禮。及是,宮成,奉安禮畢,初朝享也。賜管勾及勾當景靈宮官器幣有差。(新紀書:「壬午,景靈宮成,告遷祖宗神禦。癸未,初行酌獻禮。乙酉,赦天下,官繪像臣僚子若孫一人。庚寅,燕侍祠官。」舊紀比新紀差詳,要是別無異事。景靈奉安英宗皇帝禦容畢,次日,皇太后親詣酌獻。祝文,鄭鄖溪集:「列真秘宇,右敞神宮,天開九重,雲車下來,威顏斐亹,玉座甫甯,涓吉齋誠,躬修明薦,以時朝獻,永奉皇靈。」按:「雲車」句當在「天開」句上,「躬修」句當在「涓吉」句上,于韻乃葉,此疑倒書。) 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徐九思言:「東海有島曰香山,僑田戶主、客共五千八百三十八,分隸東莞、南海、新會三縣。凡有鬥訟,各歸所屬縣辦理,遇風濤則踰月不通。乞建一縣,因香山為名。」本路監司相度,欲止置香山鎮,差監官一員兼煙火、賊盜,從之。 乙酉,以景靈宮奉安神禦禮成,大赦天下,文武舊臣預神禦殿繪象之子若孫,並與初品官,親王之後與見襲爵者,遷一官。(當刪取赦書條件增入。) 封禦侍陳氏為才人。 詔罷知宣州陳侗再任,差判登聞檢院。以禦史王桓言其不當以便私求再任也。 都水使者李立之言:「今月壬午,塞原武埽決河口,五鼓,兩馬頭墊落水面闊二十五步,雖已固護修閉,緣冬深天寒,難施工作,乞至正月初乃進工。」從之,應修閉水口官吏並令開封府劾罪。 河中府言:「脅降蕃官殿直保細㖫,殿侍李㖫己、移香三人,不敢一例刺配。」詔押送江西州軍羈管,給大將券,本處給身分請受。 河東路經略司言:「府州、火山軍申:黃河內有北界人船漂至河濱,斥候堡已收救得。」詔牒還北界。 丙戌,詔李憲:「聞知蘭州李浩性多褊執,役使軍士過當,多有怨嗟。仰密體量,如委不可倚仗在彼,即別選人以聞。」後數月,命王文鬱代浩知蘭州。(王文鬱知蘭州,在明年二月九日丙辰。) 鄜延路經略司言:「塞門山城逼山受敵,有古城基並古壕限,權本路第三將米贇和募禁兵興築,凡七日功畢。」詔米贇減磨勘三年。 都水使者范子淵言:「自大名抵乾寧,跨十五州,河徙地凡七千頃,乞募人耕租。」從之。 戊子,詔:「鄜延路沒于王事,有家屬見在本路,欲歸其鄉里者,給賻外,其大使臣以上更支行李錢百千,小使臣五十千,差使、殿侍三十千,其餘比類支給。」 詔:「故淑妃董氏逮事仁宗,生魯國大長公主,與恩澤四人,令本家具名以聞。」 權京東路轉運判官吳居厚言:「諸州剩員,所在利於冗占。乞從轉運司與當職官看詳合留窠坐,裁去冗占,以立定十分外,量立一分為額,以待緩急,余並簡放,編入奏策。」從之。 陝西轉運副使、權環慶經略司範純粹奏:「近者,伏見鄜延路行營軍馬,以賊兵大至,永樂被圍,徐禧以下皆在圍中,勢有不利,須藉鄰援,本路經略司牒環慶等路差發兵馬。是時,臣適在環慶,親見曾布議論,以謂不奉詔旨,不敢擅遣。後至降到朝旨,果令差發,未及延州,而永樂新城既已不守,使者殲沒,兵將亡陷,上軫聖念,下困人力,機會之失,害事如此!臣檢准先降戰守約束,諸路並於平日差定主兵官將,準備互相應援,或賊眾大舉聚入一路,除已差兵將外,更許逐路那兵,節次策應。昨因徐禧計議邊事,悉罷策應之法。方于其時,莫有言者,而利害得失見於今日。豈有兵困重圍,請援鄰道,尚容中覆而後可哉?今邊患未消,敵情難測,願陛下深鑒近事,斷自聖心,更修久長之法,以杜倉猝之患。臣不知邊事,不識忌諱,惟是思慮所及,不忍緘默,負區區憂國之素心。」詔:「陝西逐路經略安撫使,自今應有事宜,更不令別路兵馬應援,常複須本路廣為堤備,自作枝梧,無致悮事。」(純粹,五年十月十一日複運副使,是冬奉詔權領環慶路經略司,十一月十一日奏此。十二月二十九日,有旨下諸路,時純粹已罷帥,更不別論奏,奏議第十卷可考。元祐元年閏二月十一日,純粹再奏;四月三日,又奏;二年二月十八日,降指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