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元豐三年九月(2)


  己卯,薦饗景靈宮,齋於太廟。

  庚辰,朝饗於八室,齋於文德殿。

  辛巳,大饗於明堂,(綱要以英宗配。)禦紫宸殿,群臣稱賀,禦宣德門。大赦,民欠元年以前二稅、免役、常平息錢及在京免行月納百錢以下者,皆除之。

  癸未,尚書禮部侍郎、平章事王珪換正議大夫,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章惇、蔡確並換太中大夫。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薛向換正議大夫,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孫固換太中大夫,並樞密副使。

  乙酉,詔即景靈宮作十一殿,以時王禮祀祖宗。(新、舊紀並如此書,會要有合刪取增入者。)

  遣勾當御醫院竇仕宣往北京,勾當內東門司閻安往澶州編排、點檢、封樁兩九軍軍器什物,具析依樣與否及可用不可用以聞。仍下軍器監給元樣。

  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左僕射、舒國公王安石為特進,改封荊國公。宣徽南院使、檢校太尉、西太一宮使王拱辰落開府儀同三司。並以官制行正名故也。詔拱辰判大名府,拱辰辭曰:「臣老矣,不足以任事。」上曰:「北門重地,卿舊治也,勉為朕行。」(劉摯作拱辰行狀雲:時三路籍民為保甲,下戶皆不免,日聚教之。提舉官禁令苛急,河北保甲往往為盜賊,百十為群,州縣不敢以聞。拱辰極論其弊,謂非止困其財力,害其農桑,所以使為不良者,法驅之也。將恐浸淫為大盜,可憂,願蠲裁下戶。於是主者指拱辰沮法異論,拱辰曰:「此老臣所以報國也。」章入不已,天子始悟保甲之為盜也。按今年二月十八日,令諸路坊郭物力戶養馬,蓋因拱辰建議,而摯不書,獨書拱辰論保甲為盜,不知果有是否。本傳但雲,三路初籍民兵,拱辰謂稍蠲下戶。亦不如摯所書也。當考。蠲下戶事,在七年二月十二日。)

  知河南府、翰林侍讀學士、給事中王陶為正議大夫、觀文殿學士,知汝州。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龍圖閣學士、右諫議大夫韓維,寶文閣學士、右諫議大夫、兼侍讀陳薦並為通議大夫、資政殿學士。樞密直學士、兵部郎中孫永為太中大夫、端明殿學士。陶等以東宮舊臣,因換官特遷之。

  罷議樂修樂局。其範鎮令降敕奨諭,仍賜銀絹各一百匹、兩,楊傑五十匹、兩,劉幾許特用明堂恩,奏子若孫一人。鎮初召對,為上言:「定樂當先正律。」上曰:「然,雖有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鎮作律、尺、龠、合、升、豆、區、鬴、斛,欲圖上之,又乞訪求真黍,以定黃鐘。而幾即用李照樂加四清聲,而奏樂成。及是,鎮謝曰:「此劉幾樂也,臣何與焉。」(六月庚子初召鎮。)

  丙戌,正議大夫、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珪為銀青光祿大夫、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國史。(新、舊紀並書王珪監修國史。)

  泰寧鎮海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岐王顥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依前泰寧鎮海等軍節度使,進封雍王。(兩紀並書。)

  保信保靜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嘉王頵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依前保信保靜等軍節度使,進封曹王。(兩紀並書。)

  河東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國公文彥博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依前河東節度使、判河南府。(兩紀並書。)

  景靈宮使、護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司徒、兼中書令、河中尹、金鄉郡公曹佾,(兩紀並書佾為郡王。)鎮南軍節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豫章郡王宗諤,淮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濮陽郡王宗暉,崇信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宗正事、天水郡公宗旦,並為開府儀同三司。佾濟陽郡王,宗旦華陰郡王。上欲厚慈聖光獻皇后家,故特封佾,謂翰林學士李清臣曰:「佾異姓而王,非例也,為朕述此意。」(新紀書宗旦,舊紀不書。)

  武甯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司空、同平章事致仕、韓國公富弼依前檢校太師、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通議大夫、知樞密院馮京為正議大夫、樞密使,皆加食邑實封。故事,大禮,宰臣以下惟加恩。至是,因改官制故,珪、顥、頵、彥博、京特遷官以寵之。(新紀書京為樞密使,舊紀不書。)

  天平軍節度使、均國公傭,武甯軍節度使承裕,殿前副都指揮使、甯遠軍節度使楊遂,建雄軍節度使韓絳,皆加食邑實封。翰林學士以下侍從官、內外兩制,並換新階加恩。

  相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宗惠為武昌軍留後。

  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薛向本官知潁州。以陳向具析養馬,而上批「向論事反復,無大臣體」故也。初,向在外時策邊事精密,饋餉治辦,其入見論兵,皆上所欲聞,故任以執政,且欲與計西北事。而向在政府,專以持重養威,無先開端為言,非上所望于向者。最後,向極知民不便畜馬令,議欲改為,士大夫皆言向論不謬。及其與提舉官忿爭,上乃獨察知向資不忠實,故黜之。(此據墨本向傳,朱本簽貼雲已系取問刪去。新本複存之,今從新本,附向責時。司馬記聞雲:開封府界提點陳向建議令民貲及三千緡者養戰馬一匹,民甚苦之。薛師正時為樞密副使,初無異議,及事已施行,向詣樞密院白事,師正欲壓眾議,折難甚苦。向怒,以告諫官舒亶劾奏「師正為大臣,事有不可不面陳,而背誹以盜名」,由是罷為正議大夫、知潁州。諫官又言其「罷黜之後,不杜門省愆念咎,而賓客集其門,日以百數,對客有怨憤語」,改知隨州。翰林學士、禦史中丞李定坐不糾彈,落一官,知河陽。舊紀書薛向論事反復,罷知隨州。新紀但書向罷。)

  詔嘗任翰林學士除資政殿學士以上,更不別兼學士。

  知沅州謝麟言:「古誠州並小由、四旗、竹灘、大由、托口等處溪峒人戶各已歸明,臣續招懷九衙二十三州,地林十三州,依例奏補名目,把托邊界。又招納詳州等處洞酋首,通計七千餘戶,乞添築沿邊城寨堡鋪,及差戍兵綏輯人戶籍為省民。」從之。

  丁亥,以戶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呂公著為正議大夫、樞密副使。(薛向、孫固以二十四日改樞副,馮京以二十七日改使,公著以二十八日改樞副,先後不同,當考。樞密院時政紀公著改樞副又在閏九月一日。新紀于丁亥日書公著為樞副,舊紀不書。)公著與馮京、薛向、孫固同任西府,三人者屢於上前爭論,公著獨不言。既而上顧問之,公著乃徐為開析可否,言簡而當,上常納之,三人者亦不能違也。出則未嘗語人,外皆譏公著循嘿,不副眾望,公著亦不辨也。而同僚或為辨之。上數與輔臣論天下事,一日,謂公著曰:「民間不知有役矣。」公著對曰:「然。上戶昔以役多破家,今則飽食安居,誠幸矣。下戶昔無役,今率錢,則苦矣。」上曰:「然則法亦當更也。」(二事據司馬記聞,今附見。)

  詔都大提舉淤田並官莊隸司農寺。又詔改知外都水丞南北司公事為知南北外都水丞,南北外都水丞依舊澶州置司。

  命權發遣度支副使蹇周輔相度江西、廣東賣鹽。(江、廣賣鹽乃郟亶建議。舊錄在六年十二月戊子,新錄在七年九月十二日己酉。元祐元年閏二月四日壬辰,並月末呂陶奏,合參考增入,此四年三月一日周輔上廣東、江西二法。)

  戊子,詔前權河北東路轉運副使陳知儉、權發遣河東路轉運判官黃莘各追一官,罰銅十斤,沖替。並坐失舉也。

  嘉王頵奏妻再從叔王克復乞于文資安排。詔以克復系無服親,不許。

  熙河路經略司言,乞先團結蕃弓箭手,從之。是年詔:「凡弓箭手、兵騎各以五十人為隊,置引戰旗頭、左右傔旗,及以本屬蕃首、將校為擁隊,並如正軍法。蕃捉生、蕃敢勇、山河戶亦如之。(五十人為隊,熙寧九年五月六日保甲如此。)凡募弓箭手、蕃捉生、強人、山河戶,不以等樣,第募有保任,年十七以上、弓射七鬥、任負帶者。鄜延路新舊蕃捉生、環慶路強人、諸路漢弓箭手、鄜延路歸明界保毅蕃戶、弓箭手皆湼於背。」(此據兵志第三卷,並系之元豐三年。今附九月末,熙河團結蕃弓箭手,複當更考詳月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