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大中祥符八年十月 |
|
冬十月己卯,以甘州西頭供奉官張綸為東頭供奉官。綸本寧州牙吏,陷甘州,常具西鄙事宜附奏京師,上嘉其忠順,就補供奉官,以俸給甯州本家。至是,又附奏,請因國家大禮行慶預遷秩,故有是命。仍命樞密院遣殿侍齎綸書付甯州本家,取還書付西來使往以慰其心。 辛巳,以刑部尚書、兼禦史中丞馮拯為戶部尚書、知陳州,增給公用錢歲百萬。時議選官知天雄軍,上曰:「馮拯政堪此任,顧求閑郡,何也?」王旦曰:「拯頃歲辭疾,馬知節嘗譏拯好富貴,所欲節度使爾。拯恐為知節所量,不敢請大藩,殆為此也。」上又曰:「朕每選擇官吏,但患才不充用,豈朝廷未知耶?」(寶訓以對上為向敏中,今從拯本傳所載。) 壬午,以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王曙守本官,加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樞密直學士、刑部郎中周起加右諫議大夫,知並州。 時二州歲當代,上徧閱侍從官姓名,謂輔臣曰:「此等各有所長,然求其文雅適用,可威方面者鮮矣。每念唐賢比肩而出,何當時人才之多也。」王旦曰:「方今下位,豈無才俊?或恐拔擢未至爾。然觀前代求賢,不求其備,不以小疵掩大德。今士大夫孰為無過,陛下每務保全之。然流言稍多,則不便於任使。大都迭相稱譽近乎黨,過相糾訐近乎公。鑒其愛憎,惟托上聖,則庶幾無棄人矣!」 癸未,遣使詣諸路揀選籃犯配軍人,量移近地,取其少壯者至京以隸禁軍,老疾者聽從便。 乙酉,秦州宗哥蕃部廝鐸督遣使來貢。(廝鐸督本西涼首領,今此忽系之秦州宗哥,未曉其故,當考。) 丙戌,以右諫議大夫慎從吉為給事中、權知開封府。上召戒從吉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則誤,緩則滯,惟須酌中耳。有請屬,一切拒之。」又曰:「府吏多與豪右協謀造弊,事體日新。朕記作尹時,有毆小民者,吏納賂移於僕夫,僕夫伏辨,將斷,朕疑其非本情也,再令鞫問,乃得實。如此等事,所宜深察。」及從吉領府事,謗者甚多。上以問輔臣,丁謂曰:「從吉好言人過,故積眾怨耳。」上曰:「當官宜守常道,或強為善以取名,則毀讟必隨至矣。」 發運使李溥,言江浙諸州軍、淮南十三山場,今歲入茶二千九百六萬五千七百餘斤,視舊額增五百七十二萬八千餘斤。 上封者言:「朝廷擇幕職、州縣官眾所保任者授京官,故川峽令錄,多得良吏。而川峽知州、通判,審官院以資例差往,頗有老疾不治者。」己醜,詔戶部尚書馮拯以下舉京朝官任川峽知州軍、通判者各一人。 辛卯,以翰林學士晁迥權判吏部流內銓,知制誥盛度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迥以父名佺為辭,遂命與度兩換其任。 時翰林學士王曾亦領銀台司,宰相議令迥代曾,上曰:「朕聞外議謂曾嘗封駁詔敕,自是中書銜之,多沮曾所奏,今若罷去,是符外議。」旦曰:「臣等本無忌曾之意,今聖慈宣諭為宰司避謗,請迥與度相易,曾如舊。」上可之。旦因言:「今封駁之任,與古不同,大抵除改差遣大小皆先奉進止,繼入熟狀,俟其可奏,然後降敕。此外或差誤有害,勘會失實,臣等省視不至,往往有之,頒下四方,誠為不當。封駁司官苟能詳覽改正,乃助臣等不逮,必無責之之理。」上然之。 壬辰,盛度上聖祖天源錄五卷,因上言:「所編事蹟,慮有未備,願別命儒臣就館閣群書更廣編撰,以志先烈。」詔從之。仍命王曾及集賢校理晏殊與度同纂集。 己亥,益州路轉運使薛田,言綿州要衝,戍兵甚眾,請依彭州例增置駐泊都監一員,從之。 甲辰,兵部侍郎趙安仁上大中祥符法寶籙二十三卷,有詔褎飾,仍賜金帛。知汝州楊億以嘗預編修,賚物如之。 乙巳,王欽若上聖祖事蹟十二卷,上制序,賜名先天記。欽若又續成三十二卷,上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