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太平興國七年八月


  八月庚申朔,太子太師、贈侍中、諡文獻王溥卒。(記聞稱太宗即位即命溥致仕,蓋誤也。溥以太子太師居於位。)

  梧州言大水。

  涪陵縣公廷美既出居房州,趙普恐李符漏其言,乃坐符府中用刑不當,癸亥,責符為甯國軍司馬。

  命右正諫大夫邊珝權知開封府,右衛將軍劉知信再責為靜難軍行軍司馬。

  初,北漢置固軍於嵐州,北漢亡,廢為宣化縣,甲戌,複號寧化軍。

  儀鑾副使江守鈞決杖,為降高品,坐擅借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威遠節度使曹翰金,鞫得寔狀故也。

  乙亥,詔刑部、大理寺官,並優其常俸。

  戊寅,詔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及庫部員外郎楊徽之等十一人,舉三司判官及轉運使各一人。

  偽蜀廣政中,始鑄鐵錢。每鐵錢一千兼以銅錢四百,凡銀一兩直錢千七百,絹一疋直錢千二百,而鑄工精好殆與銅錢等。益買金銀裝發,頗失裁制,物價增長。尋又禁銅錢入川界,鐵錢十乃直銅錢一。太平興國四年,始開其禁,令民輸租及榷利,每鐵錢十納銅錢一。時銅錢已竭,民甚苦之,商賈爭以銅錢入川界,與民互市。每銅錢一,得鐵錢十又四。其明年,轉運副使、右贊善大夫張諤言:「舊市夷人銅,斤給鐵錢二百,望增為千錢,可以大獲,因複鑄銅錢,民租當輸錢者,許且令輸銀及絹,俟銅錢多,即漸令輸之。」詔許市夷人銅,斤止給錢五百。然卒難得銅,而轉運副使右補闕聶詠、同轉運判官秘書丞范祥皆言:「民樂輸銅錢,請每歲遞增一分,後十歲即全取銅錢。」詔從其請。詠、祥因以月俸所得銅錢市與民,厚取其直,於是增及三分。民蕭然,益苦之,或剜剔佛像,毀器用,盜發古塚,才得銅錢四五,坐罪者甚眾。知益州、工部郎中辛仲甫具言其弊,乃詔使臣吳承勳馳傳至成都府審度利害。仲甫集諸縣令佐問之,或潛持兩端,莫敢正言。仲甫責之曰:「君等御前及第,天子門生,何得不為長久計,反為聶補闕、范秘丞乎?」乃皆言其不便。

  先是,諸州官榷酒酤,官物不足以充用,多賦於民,益為煩擾,仲甫並請罷之,仍許民自釀。承勳覆命。己卯,詔:「劍南東西、峽路諸州,民輸租及榷利,勿複征銅錢。罷官酤酒,仍造塞與民,前所增曲錢三十萬並除之。禁諸州不得擅增物價。」召聶詠、範祥及東川轉運使宋覃、同轉運蔔倫皆下禦史獄。詠、覃杖脊,配役將作監;祥、倫免為庶人。覃、倫亦以月俸銅錢市與民,厚取其直故也。(此事國史、實錄皆不詳,參取成都記修潤。據實錄此年及會要咸平三年,並稱宋覃杖脊配役,覃時官右補闕。又實錄,景德三年六月己卯錄故供備庫使、荊南都監宋覃子太廟齋郎維為太常寺奉禮郎。覃,太平興國初進士,累官至右補闕、直史館、東川轉運副使,太宗厚之,為權臣所擯抑,換諸司使、掌典宿、桂、升三州,至是卒,故錄其子授京秩。據此,則宋覃未嘗真決也,所稱權臣亦不知謂誰。又按太宗實錄,雍熙四年己未,以保信節度判官宋覃為崇儀副使,其五月,鄭宣等數人俱換內職。覃為權臣所抑,宣複坐何事耶?則所稱權臣蓋未可信也。覃自東川失官,而景德實錄遂沒不言,疑必有故,當考。覃及聶詠杖脊,范祥、蔔倫除名,實錄在十二月壬子,今並書。)

  又詔川、峽諸州市買院、織造院,除供軍布帛外,其餘錦綺、鹿胎、透背、六銖、欹正、龜殼等匹段,自今不須買織,民間有織賣者勿禁。於是廢東川轉運使並屬西川。其後西川轉運使劉度請官以鐵錢四百易銅錢一百。既從之,鹽鐵使王明曰:「若此重銅錢而輕鐵錢,則物價彌貴矣。望罷之。」詔可。

  兩浙轉運司言,部內諸州系囚滿獄,長吏隱落,妄言獄空,蓋懼朝廷詰其淹滯也。詔自今諸州有妄奏獄空及隱落囚數者,必加深譴,募告者賞之。

  冀州言南宮縣民王翰母喪明,翰自抉目睛補之,母目如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