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元史 | 上頁 下頁 |
四川行省(1) |
|
四川等處行中書省,領路十一、府二、屬府三,屬州三十九,軍一,屬縣九十四。蠻夷土官,不在此數。 西蜀四川道肅政廉訪司 成都路。上。宋為成都府路。元初置成都路總管府。至元十三年,設錄事司。舊領嘉定、崇慶二府,眉、邛、黎、雅、威、茂、簡、漢、彭、綿十一州。後嘉定自為一路,以眉、黎、雅、邛隸之。二十年,又析黎、雅屬吐番招討司,茂州屬松潘等處安撫司,降崇慶為州,省隆州入仁壽縣。舊領成都、華陽、郫、新都、溫江、新繁、雙流、靈泉、廣都九縣。至元二十年,析靈泉縣隸簡州,省廣都縣入雙流,以仁壽、金堂二縣來屬。戶三萬二千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萬五千八百八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 縣九:成都,下。宋為府治所。至元十三年,以本縣元管大城內西北隅,併入錄事司。華陽,下。新都,下。郫縣,下。溫江,下。雙流,下。新繁,下。仁壽,下。木宋隆州,領仁壽、井研二縣。至元二十年,省隆州、井研入仁壽縣來屬。金堂。下。本宋懷安軍,領金水、金堂二縣。元初,升為杯州。至元二十年,省懷州、金水入金堂縣來屬。 州七: 彭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元初因之。舊領九隴、濛陽、崇寧三縣。至元中,省九隴縣入本州。領縣二: 濛陽,下。崇寧。下。 漢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元初因之。舊領洛、什仿、綿竹、德陽四縣。中統初,省洛縣入本州。領縣三: 什邡,下。德州,下。至元八年,升為德州。十三年,仍為縣,隸成都路。十八年來屬。按舊紀:十八年以漢州德陽縣屬成都路。紀、志抵悟,未審孰是。綿竹。下。至元十三年,省入州。後複置。 安州。下。宋石泉軍,屬成都府路。中統五年,升為州。舊領石泉、神泉、龍安三縣。是年,又省神泉、龍安二縣入本州。領縣一: 石泉。下。 灌州。下。宋永康軍,屬成都府路。後廢為灌口寨。元初,複置灌州。至元十三年,省所屬導江、青城二縣入本州。 崇慶州。下。宋崇慶府,屬成都府路。至元十二年,置總管府。二十年,降為崇慶州。舊領晉原、江原、新津、永康四縣。至元二十年,省江原縣入本州。領縣三: 晉原,下。新津,下。永康。舊志漏此縣。《明一統志》:「本朝省永康入崇慶州」,可證。 威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舊領保寧、通化二縣。至元十九年,省保寧縣入本州。領縣一: 通化。下。 簡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舊領陽安、平泉二縣。至元二十年,省陽安入本州。二十二年,又並成都府所屬靈泉縣入之。平泉縣以地荒,亦廢不置。 嘉定府路。下。宋嘉定府,屬成都府路。至元十三年,升為路,置總管府。後罷。二十二年,複置。舊領龍游、夾江、犍為、峨眉、洪雅五縣。二十五年,省洪雅縣入夾江。領司一: 錄事司。 縣四: 龍遊,下。夾江,下。峨眉。下。犍為。下。 州二: 眉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改隸嘉定府路。舊領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四縣。至元二十年,省州治眉山縣用丹棱縣,併入本州。領縣二: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兼行州事。舊領臨邛、火井、蒲江、依政、安仁、大邑六縣。元初,省火井、安仁入大邑。至元二十一年,省州治臨邛縣及依政、蒲江二縣入本州。領縣一: 大邑。下。 廣元路。下。宋為利州路端平,後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憲宗二年,命汪特格城利州。三年,置都元帥府。至元十四年,罷帥府,改為廣元路總管府。十六年,以廣元等路為四川北邊,置宣慰司。十九年,罷,仍為總管府。舊領綿穀、葭萌、昭化、嘉川四縣。至元十四年,省葭萌縣入昭化,省嘉川入綿穀。戶一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萬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數。領縣二: 綿穀,下。昭化。下。 府一: 保寧府。下。宋為閬州,屬利州路,以兵亂,移治大獲山。憲宗八年,宋守將楊大淵降,置東川路元帥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寧府。二十年,罷元帥府,改保甯路。後仍改為府,屬本路。舊領閬中、蒼溪、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七縣。又置新得、小寧二州來屬。後並二州入閬中縣,又省奉國入蒼溪縣,新井、新政、西水入南部縣。領縣三: 閬中,下。倚郭。蒼溪,下。南部。下。 州四: 劍州。下。宋為龍慶府,屬利州路。至元二十年,改劍州。舊領普安、武連、陰平、梓潼、普成、劍門六縣。武連、陰平二縣久廢。至元二十年,省普成、劍門二縣入普安。領縣二。 普安,下。梓潼。下。 龍州。下。宋為政州,又改龍州,屬利州路。憲宗八年,宋守將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省所屬江油縣入本州。 巴州。下。宋故州,屬利州路。舊領化城、恩陽、曾口、難江、通江五縣。至元二十年,省難江、恩陽二縣入化城。領縣三: 化城。下。曾口,下。通江。至元二十年,省通江入曾口縣。二十九年,廢新得州,又置通江縣。 沔州。下。宋故州,屬利州路。至元十四年,隸廣元路。舊領略陽、長舉二縣。至元二十年,廢褒州,置鐸水縣,遷州治于鐸水,又降大安州為縣來屬,省所屬長舉縣及興元府之西鄉縣入略陽。領縣三: 鐸水,下。倚郭。本西縣舊鎮,世祖始以其地升為褒州,改鎮為縣。大安,下。略陽。下。沔州舊治略陽,元移治鐸水縣。 順慶路。下。宋為順慶府。屬潼川府路。以兵亂,徙治青居山。憲宗八年,宋裨將劉淵以城降。中統元年。置征南都元帥府。至元四年,置東川路統軍司。後改東川府。十五年,複改順慶府。十六年,置四川東道宣慰司。十九省所屬流溪縣入西充。戶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萬五千一百五十六。至元二十七年數。領司一:錄事司。 縣二: 南充,下。至元二十年,併合州之漢初縣入之。西充。下。 府一: 廣安府。宋為廣安軍,又改寧西軍,屬潼川府路,後城大良平為治所。憲宗八年,宋守將蒲元圭以城降。至元十五年,廢寧西軍。二十年,置廣安府。舊領和溪、新明、渠江、岳池四具。至元二十年,省和溪、新明二縣入岳池。領縣二: 渠江。下。倚郭。岳池。下。 州二: 蓬州。下。宋故州,屬利州路。元初,置宣撫司都元帥府,後罷。至元二十年,又置蓬州路總管府。後複為蓬州。舊領蓬池、良山、儀隴、伏虞、營山、相如六縣。至元二十年,省良山縣入營山,並蓬池、伏虞二縣入儀隴。領縣三: 相如,下。倚郭。省金城寨入之。宋州治蓬池,至元二十年,蓬池省並,移治相如。儀隴,下。營山。下。 渠州。下。宋故州,屬潼川府路,中統三年,置渠州路軍民總帥府。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二十年,罷安撫司為渠州來屬。舊領流江、鄱水、鄱山、大竹四縣。至元二十年,並鄱水、鄱山二縣入大竹。領縣二。 流江,下。至元二十六年,省入本州。後複置。大竹。下。 潼川府。宋故府,屬潼川府路。兵後地荒。中統元年,置潼川都元帥府。至元十五年,置宣慰司。後仍為散府。舊領郪、中江、涪城、射洪、通泉、鹽亭、銅山、飛鳥、東關、永泰十縣。元初,增置安嶽縣。至元二十年,省涪城縣入郪縣,通泉縣入射洪,銅山、飛鳥二縣入中江,東關、永泰二縣入鹽亭。領縣五: 郪縣,下。倚郭。中江,下。射洪,下。宋末,縣省。元初,複置。鹽亭,下。安嶽。下。宋普州,領安岳、樂至、安居三縣,後州縣俱廢。元初,複置安嶽縣,並安居、樂至二縣地入之。 州二: 遂寧州。下。宋為遂寧府,屬潼川府路。兵亂,權治蓬溪。元初,改為州,舊領小溪、長江、蓬溪、青石、遂寧五縣。至元十九年,並遂甯、青石二縣入小溪,長江縣入蓬溪。領縣二: 小溪,下。蓬溪。下。宋末縣省,元複置。 綿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至元二十年,改隸潼川府。舊領巴西、彰明、魏城、羅江、鹽泉五縣。鹽泉久廢。至元二十年,省巴西、魏城二縣入本州。領縣二: 彰明,下。羅江。下。 永甯路。下。宋為瀘州江安、合江二縣之境。元初置西南番總管府。至元二十五年,改為永甯路。領縣一: 定川。下。 州一: 筠連州。下。宋羈縻州筠州、連州。元初,合為一。州領縣一: 騰川。下。 九姓羅氏党蠻夷長官千戶所。元初立夷民羅氏党九人為總把。至元中,改為長官千戶。 四川南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