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
政和六年 |
|
政和六年遼天慶六年,金收國二年 春,正月,丙寅朔,遼東京有惡少年十餘,乘酒持刃,逾入留守府,問留甯蕭保先所在,今軍變,請為備;保先出,刺殺之。戶部使大公鼎聞亂,即攝留守事,與副留守高清明集奚、漢兵千人,盡捕其眾,斬之,撫定其民。 東京,故渤海地,遼太祖力戰二十餘年乃得之。而保先嚴酷,渤海苦之,故有是變。其裨將渤海高永昌,時以兵三千屯八甔口,見遼政日衰,金勢方強,遂凱覦非常,誘渤海並戍卒入遼陽,據之。旬日之間,遠近響應,有兵八千人,因僣稱國號大元,建元隆基。遼主遣蕭伊蘇、高興順招之,永昌拒命不從。 戊子,以瀘南獻捷,轉宰職一官。 以童貫為陝西、河北宣撫使。 是日,金主下詔曰:「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恤。自今諸部官民已降或為軍所俘獲,逃遁而還者,勿罪。仍官其酋長,且使從宜居處。」 閏月,壬寅,升潁州為順昌府。 庚申,太府寺丞王鼎奏:「《五禮新儀》既已成書,欲乞依仿新樂頒行之。仍許令州縣召募禮生肄業於官,使之推行民間,專以新儀從事。」辛酉,開封府尹王革奏:「乞下國子監,委學官將新儀內冠、昏、喪、祭民間所當通知者,別編類作一帙,鏤板付諸路學事司,勸諭學生,務令通知節文之意。」並從之。 遼貴德州守將耶律伊都以廣州渤海叛附高永昌。遼主遣蕭罕嘉努、張琳討之。 二月,壬申,令道教改隸秘書省。 癸未,詔:「訪聞棣州士人劉棟,蔬食葆神,虛心契道,人之隱奧,洞然照知,處方書符,每有應驗。可令敦遣赴尚書省審驗外,於上清寶籙宮安下,仍給路費驛券遞馬,無令失所。」 丁亥,詔增廣天下學舍。 庚寅,詔廣京城。 遼侍禦司徒托蔔嘉等討章嘉努,戰于祖州,敗績;複遣漢人行宮都部署蕭特默率諸將討之。章嘉努誘饒州渤海及中京賊侯概等萬餘人,攻陷高州。 三月,癸醜,賜上舍生十一人及第。 乙卯,賜王仔昔號通妙先生。 遼東面行軍副都統蕭酬乾等擒侯概於川州。 夏,四月,乙丑,會道士于上清寶籙宮。宮建于景龍門,對晨暉門,密連禁署,用道士林靈素言也。 靈素,永嘉人,少從浮屠學,若其師笞罵,去為道士,左街道錄徐知常引之以附會諸閹。時王仔昔寵稍衰,帝訪方士于知常,以靈素對,一見,帝視如舊識。靈素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號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帝君之治。」又目蔡京為左元仙伯,王黼為文華吏,蔡攸為園苑寶華吏,鄭居中、劉正夫、盛章、王革及諸巨閹,皆有名位。而貴妃劉氏方有寵,則曰九華玉真安妃也。帝心獨喜其說,賜號通真先生,作上清寶籙宮,帝時登皇城,下視之。由是開景龍門,城上作複道通寶籙宮,以便齋醮之事。 辛未,尚書右僕射何執中致仕。執中輔政一紀,年高疾甚,賜之寬告。它日造朝,命止赴六參起居,退治省事,遂以太傅、榮國公就第,朝朔望,儀物廩稍,一如居位時,入見,帝曰:「自相位致為臣,數十年無此矣。」執中對曰:「昔張士遜亦以舊學際遇,用太傅致仕,與臣適同。」帝曰:「當時恩禮,恐未必爾。」執中頓首謝。執中嘗為端王侍講,故終始恩遇不替;然無所建明,惟以謹畏迎順主意,贊飾太平而已。 遼主親征章嘉努,癸酉,敗之。甲戌,誅叛黨,饒州渤海平。丙子,賞平賊將士有差。而蕭罕嘉努、張琳複為賊餘黨所敗。 丁醜,詔:「天甯諸節及壬戌日,杖以下罪聽贖。」 丙戌,卻監司守臣進獻。 蔡京三上章乞致仕,帝不允;庚寅,詔京三日一造朝,正公相位,通治三省事。 辛卯,高陽關路安撫使吳珍言冀州棗強縣黃河清;詔許稱賀。 五月,甲午朔,令蔡京遇朔望赴朝,三日一知印當筆;不赴朝日,許府第書押。尋又詔:「自今遇有奏事,非造朝日亦赴,仍許正謝。」 丁酉,廢錫錢。 庚子,以鄭居中為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劉正夫為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 時蔡京大興工役,民不聊生,變亂法度,吏無所師。居中每為帝言,帝亦惡京專,乃拜居中太宰,使伺察之。又以正夫議論數與京異,拜為少宰。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倖,振淹滯,士論翕然望治。 壬寅,以保大軍節度使鄧洵武知樞密院事。 遼主以章嘉努既平,將清暑散水原,蕭托斯和請曰:「今邊兵懈弛,若清暑嶺西,則漢人嘯聚,民心益搖。臣愚以為宜罷此行。」不納。 先是高永昌使托人嘉求援于金,且曰:「願並力以取遼。」金主使呼實布謂永昌曰:「同力取遼固可;東京近地,汝輒據之以僣大號則不可。若能歸款,當授王爵。」永昌不從。金主乃遣幹魯帥諸軍攻永昌,遇遼兵,敗之,遂取沈州。永昌聞之,大懼,使家奴塔喇詣金師,請去僣號稱藩,幹魯知其詐,進兵攻之。永昌遂支解呼實布等,率眾拒金,遇於活水。金師既濟,永昌之軍不戰而卻,逐北至遼陽城下。明日,永昌盡率其眾與金戰,大敗,以五千騎奔長松島。遼陽人執永昌妻子以城降,托蔔嘉亦執永昌以獻,金主命殺之。於是遼之東京州縣及南路系遼女直皆降于金。金主詔除遼法,省賦稅,置明安、穆昆,以幹魯為南路都統,沃棱知東京事。 六月,乙丑,遼籍諸路兵,有雜畜十頭以上者皆從軍。 丙寅,班《中書官制格》。 庚午,慮囚。 甲戌,詔:「堂吏遷官,至奉直大夫止。」 庚辰,遼魏國王淳進封秦晉國王,為都元帥;以上京留守蕭托蔔嘉為契丹行宮都部署兼副元帥。 癸未,皇太子立妃朱氏。妃,祥符人,武康軍節度使伯材女也。 丁亥,遼知北院樞密使事蕭罕嘉努為上京留守。 秋,七月,壬辰朔,以震武城為震武軍。 甲午,以德妃崔氏為貴妃。 辛亥,宴州夷賊蔔漏及沅州黃安俊、定邊軍李吪𠼪並伏誅,詔函首於中庫。 壬子,曲赦湖北。 戊午,蔡京請名三山橋銘閣曰「纘禹冀文之閣」,門曰「銘功之門」。 己未,解池生紅鹽。 辛酉,改走馬承受公事為廉訪使者。 遼主獵於秋山。春州渤海二千餘戶叛,東北路統軍使勒兵追及,盡俘以還。 八月,壬戌朔,戒北邊帥臣毋生事。 己巳,以侯蒙為中書侍郎,薛昂為尚書左丞。 庚辰,蔡京奏:「臣昨以年逮七十,加之疾病,乞解機務,蒙恩特許三日一朝。今臣病已痊,筋力尚可勉強,伏望許臣日奉朝請,其治事即依已降指揮。」從之。 壬午,詔天下監司、郡守搜訪岩穀之士,雖恢詭譎怪自晦者,悉以名聞。 丁亥,詣建隆觀,遂幸蔡京賜第。 己醜,升晉州為平陽府,壽州壽春府,齊州濟南府。 是月,金薩裡罕陷遼保州。 保州本高麗地,薩裡罕攻之,久不克,請濟師。高麗使謂金曰:「保州本吾壤土,願以見還。」金主曰:「爾其自取之。」金主乃益薩裡罕兵,無合高麗,至是拔之。 九月,辛卯朔,帝奉玉冊玉寶詣玉清和陽宮,上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吳天玉皇上帝。 丙申,赦天下,令洞天福地修建宮觀,塑造聖像。又禁中外不許以龍、天、君、玉、帝、上、聖、皇等為名字。 癸卯,詔定鼎閣于天章閣,以方士王仔昔言九鼎神器宜納之禁中,不可處外也。命蔡京為定鼎禮儀使。 丙午,遼主謁懷陵。 己未,以童貫為開府儀同三司。 金始制金牌。 冬,十月,乙丑,太白晝見。 丁卯,遼以張琳軍敗,奪其官。 戊寅,張商英複觀文殿學士。 烏庫部叛遼,遼遣中丞耶律托蔔嘉招之;庚辰,烏庫部降。 甲申,詔誠感殿長生大帝君神像可遷赴天章閣西位鼎閣奉安。 辛卯,蔡京等言冀州三山河清,乞拜表稱賀。 十一月,甲午,詔:「帝鼐改為隆鼐,正南彤鼎為明鼎,西南阜鼎為順鼎,正西皛鼎為蘊鼎,西北魁鼎為建鼎,正北寶鼎依舊,東北牡鼎為和鼎,正東倉鼎為育鼎,東南風鼎為潔鼎,鼎閣為圜象徽調之閣。閣上神像,左周鼎星君,中帝席星君,右大角星君。閣下鼎鼐神像,各守逐鼎排列。」亦用王仔昔建議也。 己亥,祀圜丘,赦。 庚子,以禮部尚書白時中為尚書右丞。 戊申,遼東面行軍副都統瑪格攻金之哈斯罕,敗績,遼主削其官。 夏人大舉兵攻涇原靖夏城。時久無雪,夏人使數萬騎繞城踐之,塵起漲天,乃潛穿壕為地道,入城中,城遂陷,屠之而去。 十二月,庚申朔,金安班貝勒烏奇邁及群臣上其主尊號曰大聖皇帝。改明年為天輔元年。 己巳,以婉儀劉氏為賢妃。 乙亥,遼封庶人蕭氏為太皇太妃。 戊寅,以熙河進築功成,進執政一官。 乙酉,尊九鼎於圜象徽調閣;翼日,複詣閣行香,百官陪位。 特進、少宰劉正夫罷。正夫由博士入都,馴致宰相,能迎時上下,持祿養權,至是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 是歲,茂州夷至永壽內附,以其地置壽甯、延寧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