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
乾德三年 |
|
乾德三年遼應曆十五年 春,正月,蜀主聞王昭遠等敗,甚懼,乃益募兵守劍門,命太子元喆為元帥,侍中太原李廷珪、同平章事張惠安副之,帶甲萬餘。旗幟悉用文繡,綢其杠以錦,將發而雨,元喆慮其沾濕,悉令解去。俄雨止,複飾之,則皆倒懸杠上。元喆又輦其姬妾及伶人數十以從,見者莫不竊笑。王全斌等自利州趨劍門,次益光,以劍門天險,會議進取之策。侍衛軍頭向韜曰:「得降卒言,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柵,對岸可渡。自此出劍門南二十裡,至青強店,與官道合,若大軍行此路,則劍門之險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赴之,康延澤曰:「蜀人數戰數敗,膽氣奪矣,可急攻而下也。且來蘇狹徑。主帥不宜自行,但可遣一偏將往耳。若抵青強,北與大軍夾擊劍門,昭遠等必成擒矣。」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跨江為浮梁以濟,蜀人見之,棄寨而遁。延德遂至青強,王昭遠引兵退駐漢原坡,留其偏將守劍門,全斌等以銳兵奮擊,破之。及漢原,趙崇韜佈陣,策馬先登,昭遠據胡床不能起。崇韜戰敗,猶手斬數人,乃被執,昭遠免胄棄甲而逃。甲戌,全斌等遂取劍州,殺蜀軍萬餘人。昭遠投東川,匿民舍,為追騎所獲。 乙亥,詔瘞征蜀戰死士卒,被傷者給繒帛。 蜀太子元喆與李廷珪等日夜嬉遊,不恤軍政,至綿州,聞劍門已破,將退保東川;翼日,棄軍西奔,所過盡焚其廬舍、倉廩乃去。蜀主知劍州已破,元喆亦奔還,惶駭不知所為,問左右:「計將安出?」有老將石奉頵者對曰:「東兵遠來,勢不能久,請聚兵堅守以弊之。」蜀主歎曰:「吾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不能為吾東向發一矢,今雖欲閉壁,誰肯效死者!」司空、平章事李昊勸蜀主封府庫以請降,蜀主從之,因命昊草表。己卯,遣通奏太原伊審征奉降表詣軍前。初,前蜀之亡也,降表亦昊所為,蜀人夜書其門曰:「世修降表李家」。 遼主以樞密使雅裡克斯為行軍都統,虎軍詳袞克蘇為行軍都監,益以圖魯蔔部軍三百,合諸部兵討烏庫部。烏庫之叛也,布達齊獨不叛,詔褒之。未幾,烏庫部殺其酋長來降;既而複叛。 乙酉,王全斌等次魏城,伊審征以蜀主降表至。全斌受之,遣通事舍人汝陰田欽祚乘驛入奏,又遣康延澤趨成都見蜀主,諭以恩信,慰撫軍民。初,劉光義等發夔州,萬、施、開、忠、遂等州刺史皆迎降。光義入城,盡以府庫錢帛給軍士。諸將所過,鹹欲屠戮,獨曹彬禁之,乃止,故峽路兵始終秋毫無犯。帝聞之,喜曰:「吾任得其人矣!」賜彬詔褒之。 戊子,吏部郎中鄧守中試諸司吏書判不當,帝命覆試,黜數人,責守中本曹員外郎。 辛卯,王全斌至升仙橋,蜀主備亡國之禮,見於軍門;全斌承制釋之。蜀主複遣其弟雅王仁贄奉表求哀。 丙申,田欽祚至自西川,孟昶降表以其先人墳墓及老母為請,帝優詔答之,並諭西川將吏、百姓,使皆安堵。 丁酉,赦蜀管內,蠲乾德二年逋租,賜今年夏稅之半,除無名科役及增益賦調,減鹽價,賑乏食,還擄獲生口。 自全斌等發京師至昶降,才六十六日,凡得州四十六,縣二百四十,戶五十三萬四千二十九。全斌既平蜀,欲乘勢取雲南,以圖獻。帝鑒唐天寶之禍起于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全斌等入成都後數日,劉光義等始至,孟昶餽遺光義等,及犒師之禮並如初。已而詔書頒賞諸軍,亦無差降,兩路將士爭功,始相疾矣。先是全斌受詔,每制置必與諸將僉議,因是雖小事亦各為異同,不能即決。全斌及崔彥進、王仁贍等日夜宴飲,不恤軍務,縱部下擄掠子女貨財,蜀人苦之。曹彬屢請旋師,全斌等不聽。 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癸卯,命參知政事呂餘慶權知成都府,樞密直學士馮瓚權知梓州。餘慶至成都,時盜四起,將士猶恃功驕恣,王全斌等不能禁。一日,藥市始集,街吏馳報有軍校被酒持刃,奪賈人物,餘慶立命捕斬之以徇,軍中畏服,民乃甯居。瓚至梓州,視事才數日,會偽蜀軍校上官進嘯聚亡命三千餘眾,劫村民數萬,夜攻州城。瓚曰:「此烏合之眾,乘夜奄至,必無固志,宜持重以鎮之,旦自潰矣。」城中兵止三百,分守諸門,瓚坐城樓,密令促其更籌,未夜分,擊五鼓,賊驚,遁去。因縱兵追之,擒進,斬於市,招降千餘人,並釋其罪,州境遂安。 以蜀興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趙彥韜為興州刺史,酬其鄉導功也。 丙午,以西師所過,民有調發供億之勞,賜秦、鳳、隴、成、階、襄、荊南、房、均等州今年夏租之半;安、複、郢、鄧州、光化、漢陽軍十之二;居坊郭者勿輸半年屋稅。 丁巳,權知貢舉盧多遜奏進士劉察等合格者七人。 庚申,孟仁贄至自成都。孟昶所上表有「自量過咎,尚切憂疑」等語,詔答之,略曰:「既自求於多福,當盡滌其前非。朕不食言,爾無過慮。」詔仍不名,又呼昶母為國母。 三月,孟昶與其官屬皆挈族歸朝,由峽州而下。 初,詔發蜀兵赴闕,並優給裝錢,王全斌等擅減其數,仍縱部曲侵撓之。蜀兵憤怨,行至綿州,遂作亂,劫屬縣以叛,推蜀舊將全師雄為帥,眾至十餘萬,號興國軍。全斌遣馬軍都監朱光緒往招撫之,光緒盡滅師雄之族,納其愛女及橐裝,師雄怒,遂無歸志,引眾急攻綿州,不克,攻破彭州,入據之,成都十縣皆起兵應師雄。師雄自號興蜀大王,開幕府,置節度二十餘人,分據要害。崔彥進、高彥暉等分道攻討,為師雄所敗,彥暉戰死,賊眾益熾。師雄分兵斷劍閣,緣江置寨,聲言欲攻成都。自是隨師雄為亂者一十七州,郵傳不通,全斌等大懼。 自唐天寶以來,方鎮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鮮。五代方鎮益強,率令部曲主場院,厚斂以自利。其屬三司者,補大吏臨之,輸額之外輒入己;或私納貨賄,名曰貢奉,用冀恩賞。帝始即位,猶循前制,牧守來朝,皆有貢奉。及趙普為相,勸革去其弊,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又,方鎮闕帥,稍命文臣權知,所在場院,間遣京朝官廷臣監臨,複置轉運使,為之條禁文簿,漸為精密,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建隆初,貢賦悉入左藏庫,及取荊、湖,下西蜀,儲積充足,帝顧左右曰:「軍旅饑饉,當預為之備,不可臨事厚斂於民。」乃于講武殿后別為內庫,以貯金帛,號曰封樁庫,凡歲終用度贏餘之數皆入焉。 丁醜,遼部帳大室韋酋長寅尼吉叛。癸未,五坊人四十戶叛入烏庫部。遼主好畋,喜怒無恒,司鷹者小失意輒死,或加炮烙、鐵梳之刑,故五坊入叛。 夏,四月,乙巳,小黃室韋叛。雅裡克斯、克蘇擊之,為室韋所敗,遣使詰讓。乙卯,以圖裡代雅裡克斯為都統,以尼古為監軍,率輕騎進討,仍令岱瑪尋支裡持詔招諭。 癸亥,導五丈河貫宮城,曆後院,內庭池沼,水皆至焉。 初,王全斌慮蜀降兵為亂,徙置成都夾城中,至是,諸將欲盡殺之。康延澤請簡老幼疾病七千人釋之,餘以兵衛還,浮江而下,賊若來攻奪,殺之未晚;諸將不從。死者共二萬七千餘人。 先是,帝遣使以禦府供帳迓孟昶於江陵,且命有司為昶官屬治第,又遣使至江陵,分給鞍馬車乘。五月,乙酉,昶至近郊,開封尹光義勞之玉津園。丙戌,大陳諸軍于闕前。昶與弟仁贄、子元喆、元玨、宰相李昊等三十三人素服待罪明德門外,詔釋罪,賜昶等襲衣、冠帶。帝禦崇元殿,備禮見之。禮畢,禦明德門,觀諸軍按部還營。遂宴昶等於大明殿,賜物有差。 六月,甲辰,以孟昶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庚戌,昶卒,帝為輟五日朝,贈尚書令,追封楚王,諡恭孝,賻布帛千匹,葬事官給。初,昶母李氏隨昶至京師,帝數命肩輿入宮,謂之曰:「國母善自愛無戚,若懷鄉土,異日當送母歸。」李氏曰:「使妾安往?」帝曰:「歸蜀耳。」李氏曰:「妾家本太原,倘獲歸老並門,妾之願也。」時帝已有北征意,聞其言,喜曰:「俟平劉鈞,即如母所願。」因厚加賚賜。及昶卒,李氏不哭,舉酒酹地曰:「汝不能死社稷,貪生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為汝在耳;今汝既死,吾安用生!」因不食數日而死。 遼主之遣諭室韋也,欲撫降之,及尋支裡至,諭之,不從,仍命雅裡克斯率群牧兵追討,戰于柴河,不利。室韋酋長寅尼吉,亡入德哷勒部,德哷勒部者,遼國外十部之一也。是月,德哷勒部來降,室韋平,乃專討烏庫部。 劉光義、曹彬等屢破全師雄,賊鋒稍衄。未幾,虎捷指揮使呂翰又以嘉州叛,與師雄偽署將劉澤合,眾至五萬,殺逐刺史、通判。曹彬率兵會仁贍等圍翰於嘉州,翰棄城走,追襲,大破之,殺戮數萬人,翰走保雅州。 秋,七月,帝聞西川行營有大校割民妻乳而殺之者,亟召至闕,斬之都市。近臣營救頗切,帝因流涕曰:「興師吊伐,婦人何罪,而殘忍至此!當速置法以償其冤。」 南漢主鋹殺其招討使邵廷琄。廷琄屯洸口,招輯亡叛,訓士卒,修戰備,國人賴以少安。或譖廷琄將圖不軌,鋹信之,賜廷琄死。 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 甲戌,遼雅裡克斯奏烏庫部至河德濼,遣伊勒希巴、常斯等擊之。丁醜,烏庫部掠上京北榆林峪居民,遣林牙蕭幹、郎君耶律賢適討之,庚辰,雅裡克斯等與烏庫部戰,不利。 八月,己酉,詔以西川兵馬都監康延澤為普州刺史。延澤詣王全斌請兵護送,全斌才給以百人。延澤至簡州,招集逃亡,凡得千餘人,教習戰陣,擁以去。及賊境,揭示威信,所招集又得三千人,遂破劉澤三萬餘眾,賊勢稍沮。 辛酉,以左散騎常侍華陽歐陽炯為翰林學士。炯性坦率,無檢束,雅喜長笛,帝間召至便殿奏曲。禦史中丞劉溫叟聞之,叩殿門求見,諫曰:「禁署之職,典司誥命,不可作伶人事。」帝曰:「孟昶君臣溺於聲樂,炯至宰相,尚習此伎,故為我所擒。所以召炯,欲驗言者之不誣耳。」溫叟謝曰:「臣愚,不識陛下鑒戒之微。」自是遂不復召。溫叟常晚過明德門西闕前,帝方與中黃門數人登樓,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令傳呼依常而過。翼日,請對,且言:「人主非時登樓,則近侍鹹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帝善之。 九月,己巳,帝禦講武殿,閱諸道兵,得萬餘人,名馬軍曰驍雄,步軍曰雄武,並屬侍衛司。 冬,十月,丁未,遼常斯進討烏庫部,大敗之。烏庫部旋平。 十一月,丁卯朔,康延澤入普州。先是州城悉被焚蕩,乃依山設柵,且行且戰,取糧於遂州,複城普州。既而劉澤領眾來降,詔以延澤兼東川七州招安巡檢使。 秘書監、判大理寺尹拙等言:「後唐劉嶽《書儀》,稱婦為舅姑服三年,與律不同,然亦准敕行用,請別裁定之。」詔百官集議,左僕射魏仁浦等奏議曰:「謹按《禮·內則》雲:『婦事舅姑,如事父母。』舅姑與父母一也。古禮有期年之說,雖於義可稽;《書儀》著三年之文,實在禮為當。蓋五服制度,前代增益已多。只如嫂叔無服,唐太宗令服小功;曾祖父母舊服三月,增為五月;嫡子婦大功,增為期;眾子婦小功,增為大功;父在為母服期,高宗增為三年,婦人為夫之姨舅無服,明皇令從夫而服;又增姨舅同服緦麻,又堂姨舅服袒免。訖今遵行,遂為典制。況三年之內,幾筵尚存,豈可夫衣衰粗,婦襲紈綺?夫婦齊體,哀樂不同,求之人情,實傷至治。況婦人為夫有三年之服,于舅姑而止服期,是尊夫而卑舅姑也。且昭憲皇太后喪,孝明皇后親行三年之服,可以為萬代法。」十二月,丁酉朔,始令婦為舅姑三年齊斬,一從其夫。 己亥,詔西川管內監軍巡檢毋預州縣事。 是月,遼主駐黑山平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