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魏書 | 上頁 下頁
地形志(1)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並,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州,僣逆相仍,五方淆亂,隨所跨擅。,闕
  長,更相侵食,彼此不恒,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魏定燕趙,遂荒九服,夷翦逋偽,一國一家,遺之度外,吳蜀而已。正光已前,時惟全盛,戶口之數,比夫晉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恒代而北,盡為丘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絕;齊方全趙,死如亂麻。於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胡賊入洛,官司文簿,散棄者多,往時編戶,全無追訪。今錄武定之世以為《志》焉。州郡創改,隨而注之,不知則關。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戶,據永熙綰籍,無者不錄焉。

  ◎司州,治鄴城,魏武帝國於此。太祖天興四年處置相州。天平元年遷都改。領郡十二、縣六十五。戶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口一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故魏郡,漢高祖置,二漢屬冀州,晉屬司州,天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為尹。領縣十三,戶一十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三,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
  鄴,二漢、晉屬,天平初並蕩陰、安陽,屬之蕩陰。太和中置關,今罷。有西門豹祠、武城、牖裡城、蕩城、石竇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決漳水為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
  臨漳,天平初分鄴並內黃、斥丘、肥鄉置。有鼓山、肥鄉城、邯鄲城、斥丘城、列人城、鸕鷀陂、林台澤。有左部、東北部尉。
  繁陽,二漢屬,晉屬頓丘。真君六年並頓丘,太和十九年複。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
  列入,前漢屬廣平,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
  昌樂,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複。有昌城。
  武安,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
  臨水,晉屬廣平,真君六年並鄴。太和二十一年複屬。
  魏,二漢、晉屬。
  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
  易陽,二漢屬趙國,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
  元城,二漢屬,晉屬陽平。天平初屬。有沙鹿山。
  斥章,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钜鹿,晉屬廣平。真君三年並列人,太和二十年複。天平初屬。
  貴鄉,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城。
  
  陽平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分魏置,治館陶城。領縣八,戶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口一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館陶,二漢屬魏郡,晉屬。有館陶城。
  清淵,二漢屬郡,晉屬有清淵城。
  樂平,二漢屬東郡。晉屬。前漢清縣,後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
  發幹,二漢屬東郡,晉屬。有發干城。
  臨清太和二十一年置。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年複。有武城。
  武陽,二漢、晉屬東郡,曰東武陽。後改屬。
  陽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永嘉後並樂平。太的二十一年複屬。有陽平城、崗城、趙簡子陵、武溝水、白馬淵。
  
  廣平郡,漢武帝為平幹國,宣帝改為廣平國。後漢建武中省,屬钜鹿。魏文帝黃初二年複,改治曲梁城。領縣六,戶二萬三千七百五十,口十萬三千四百三。
  平恩,二漢屬魏郡,晉屬,治平恩城。有康台澤。
  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
  邯鄲,二漢屬趙國,晉屬,後屬魏。真君六年屬。有紫山。
  廣平,前漢屬,後漢屬钜鹿,晉屬,後罷。太和二十年複,治廣平城。
  曲梁,前漢屬,後漢屬魏,晉屬。
  廣年,前漢屬,後漢屬钜鹿,晉屬,永嘉後廢。太和二十年複,治廣年城。
  
  汲郡,晉武帝置,治城頭。領縣六,戶二萬九千八百八十三,口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釜山、五裡泉、七裡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
  南修武,二漢屬河內,晉屬。有黃家、吳城、宜陽城。
  汲,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複,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恒農人率戶歸國,仍置義州於城中。
  朝歌,二漢屬河內,晉屬。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
  山陽,二漢、晉屬河內,後屬。有沁陽城、南、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共城,後移治山陽城,尋罷。
  獲嘉,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省。太和二十三年複,治新洛城。有獲嘉城。
  
  廣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複。領縣三,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廣宗,後漢屬钜鹿,晉屬安平。中興中,立南、北廣宗,尋罷,後屬。有廣宗城、建始城、建德城。
  武強,真君三年並信都,太和二十二年複。有武城。
  經,後漢、晉屬安平。真君二行並南宮,後複屬。
  
  東郡,秦置,治滑台城。晉改為濮陽,後複。天興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改。領縣七,戶三萬五百二十一,口十萬七千七百一十七。
  東燕,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燕城、堯祠、伍子胥祠。
  平昌,孝昌二年分白馬置,治平昌城。
  白馬,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朝溝、白馬、樊城、凡豪城。
  涼城,有涼城、南中城、西王母祠。
  酸棗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有酸棗城、肺山、白沙淵、望氣台、五馬淵。長垣,二漢、晉屬陳留,後屬。真君八年並外黃,景明三年複。有平丘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長垣城、衛靈公祠、龍城。
  長樂,武泰初分涼城置,有盤。
  
  北廣平郡,永安中分,廣平置。領縣三,戶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一,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钜鹿,晉屬,後並任。太和二十年複。有左陽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
  任,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钜鹿,晉屬。有廣平鄉城、如鄉城、豐城、張相祠。
  襄國,秦為信都,項羽更名。二漢屬趙國,晉屬,後並任。太和二十年複。有襄國城。
  
  林慮郡,永安元年置。領縣四,戶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慮,二漢屬河內,晉屬汲郡。前漢名隆慮,後漢避殤帝名改焉。真君六年並鄴,太和二十一年複。有陵陽河,東流為垣。
  臨淇,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有王莽嶺。源河,東流為淇。有黎川、祜柏嶺、黎城、淇城。
  共,二漢屬河內,晉屬汲。天增中屬。有星城、凡城、舊水陂、柏門山。桓門水,南流名太清水。有簷山、白鹿山。
  魏德,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丘頓郡,晉武帝置。領縣四,戶一萬七千二十二,口八萬七千六十三。
  頓丘,太和中並汲郡,餘民在畿處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塚、帝嚳塚。
  衛國,二漢屬東郡,晉屬。漢曰觀,後光武改。有衛國城、衛康叔塚、子路塚、蒯聵塚、孔悝塚、衛輒塚、衛靈公塚、武鄉城。
  臨黃,真君三年並衛國,太和十九年複。有宮城、黃城、衛新台、昌鄉水。
  陰安,二漢屬魏郡,晉屬。真君三年並衛國,太和十九年複。有陰安城。審食其塚。
  
  濮陽郡,晉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孝昌末又屬西兗。天平初屬。領縣四,戶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四,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廩丘,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陰,晉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塚、管公明塚。濮陽二漢屬東郡,晉屬。
  城陽,二漢、晉屬濟陰,後屬。有瓠子河、雷澤。
  鄄城,二漢屬濟陰,晉屬。
  
  黎陽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陽城。領縣三,戶一萬一千九百八十,口五萬四百五十七。
  黎陽,二漢、晉屬魏郡,後罷,孝昌中複屬。有黎陽山。
  東黎,永安元年分黎陽置。
  頓丘,二漢屬東郡,晉屬頓丘,太和十八年屬汲,後屬。永安元年分入內黃,天平中罷。
  
  清河郡,漢高帝置。領縣四,戶二萬六千三十三,口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二漢、晉屬。前漢曰厝,後漢安帝改為甘陵,晉改。有河城。
  貝丘,二漢、晉屬。
  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
  武城,二漢、晉曰東武城,屬,後改。有武城。有暗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