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通鑒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唐平遼東(3)


  二十年春二月乙未,上發並州。三月己巳,車駕還京師。上謂李靖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小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上顧問江夏王道宗,具陳在駐驆時乘虛取平壤之言。上悵然曰:「當時匆匆,吾不憶也。」閏月戊戌,罷遼州都督府及岩州。夏五月甲寅,高麗王藏及莫離支蓋金遣使謝罪,並獻二美女,上還之。金即蘇文也。

  上自高麗還,蓋蘇文益驕恣,雖遣使奉表,其言率皆詭誕,又待唐使者倨慢,常窺伺邊隙。屢敕令勿攻新羅,而侵陵不止。壬申,詔勿受其朝貢,更議討之。冬十月丙戌,車駕至京師。

  二十一年。上將複伐高麗,朝議以為「高麗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前大駕親征,國人不得耕種,所克之城,悉收其穀,繼以旱災,民太半乏食。今若數遣偏師,更迭擾其疆場,使彼疲於奔命,釋耒入堡,數年之間,千里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之北可不戰而取矣。」上從之。三月,以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侯將軍李海岸副之,發兵萬餘人,乘樓船自萊州泛海而入。又以太子詹事李世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孫貳郎等副之,將兵三千人,因營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入。兩軍皆選習水善戰者配之。夏五月,李世績軍既渡遼,曆南蘇等數城,高麗多背城拒戰,世績擊破其兵,焚其羅郭而還。

  秋七月,牛進達、李海岸入高麗境,凡百餘戰,無不捷,攻石城,拔之。進至積利城下,高麗兵萬餘人出戰,海岸擊破之,斬首二千級。九月戊戌,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發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數百艘,欲以征高麗。冬十二月,高麗王使其子莫離支任武入謝罪,上許之。

  二十二年春正月,新羅王金善德卒。以善德妹真德為柱國,封樂浪郡王,遣使冊命。丙午,詔以右武衛大將軍薛萬轍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衛將軍裴行方副之,將兵三萬餘人及樓船戰艦,自萊州泛海以擊高麗。

  三月,充容長城徐惠以上東征高麗,西討龜茲,上疏諫,其略曰:「以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輕邦,圖利忘危,肆情縱欲之所致乎。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也。」上善其言。

  夏四月甲子,烏胡鎮將古神感將兵浮海擊高麗,遇高麗步騎五千,戰于易山,破之。其夜,高麗萬餘人襲神感船,神感設伏,又破之而還。

  六月,上以高麗困弊,議以明年發三十萬眾一舉滅之。或以為「大軍東征,須備經歲之糧,非畜乘所能載,宜具舟艦為水運。隋末劍南獨無寇盜,屬者遼東之役,劍南複不預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艦」。上從之。秋七月,遣右領左右府長史強偉于劍南道伐木造舟艦,大者或長百尺,其廣半之。別遣使行水道,自巫峽抵江、揚,趣萊州。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疾篤,謂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無事,惟東征未已,群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餘責。」乃上表諫,以為「《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決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膳,止音樂者,重人命也。今驅無罪之士卒,委之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獨不足湣乎。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他日能為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內為前代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乎。願陛下許高麗自新,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臣旦夕入地,儻蒙錄此哀鳴,死且不朽。」玄齡子遺愛尚上女高陽公主,上謂公主曰:「彼病篤如此,尚能憂我國家。」上自臨視,握手與訣,悲不自勝。癸卯,薨。

  八月丁醜,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雙舫千一百艘。九月己醜,新羅奏為百濟所攻,破其十三城。冬十二月癸未,新羅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見。春秋,真德之弟也。上以春秋為特進,文王為左武衛將軍。春秋請改章服從中國,內出冬服賜之。

  二十三年夏五月己巳,上崩。壬申,遺詔太子即位,罷遼東之役。

  高宗永徽二年。百濟遣使入貢,上戒之,使「勿與新羅、高麗相攻,不然,吾將發兵討汝矣。」三年春正月己未朔,吐谷渾、新羅、高麗、百濟並遣使入貢。

  五年夏閏五月壬辰,新羅女王金真德卒,詔立其弟春秋為新羅王。

  六年。高麗與百濟、靺鞨連兵侵新羅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羅王春秋遣使求援。二月乙丑,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發兵擊高麗。夏五月壬午,名振等渡遼水,高麗見其兵少,開門渡貴端水逆戰,名振等奮擊,大破之,殺獲千餘人,焚其外郭及村落而還。

  顯慶三年夏六月,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將兵攻高麗之赤烽鎮,拔之,斬首四百餘級,捕虜百餘人。高麗遣其大將豆方婁帥眾三萬拒之,名振以契丹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

  四年冬十一月,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等與高麗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破之。

  五年。百濟恃高麗之援,數侵新羅,新羅王春秋上表求救。春三月辛亥,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帥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以伐百濟。以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將新羅之眾,與之合勢。

  秋八月,蘇定方引軍自成山濟海,百濟據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進擊,破之,百濟死者數千人,餘皆潰走。定方水陸齊進,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餘裡,百濟傾國來戰,大破之,殺萬餘人,追奔,入其郭,百濟王義慈及太子隆逃于北境。定方進圍其城,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帥眾固守。隆子文思曰:「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借使能卻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遂帥左右逾城來降,百姓皆從之,泰不能止。定方命軍士登城立幟,泰窘迫,開門請命,於是義慈、隆及諸城主皆降。百濟故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詔以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冬十一月戊戌朔,上禦則天門樓,受百濟俘,自其王義慈以下皆釋之。

  十二月壬午,以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蒲州刺史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將兵分道擊高麗。青州刺史劉仁軌坐督海運覆船,以白衣從軍自效。

  龍朔元年春正月乙卯,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萬四千餘人,詣平壤、鏤方行營。戊午,以鴻臚卿蕭嗣業為扶余道行軍總管,帥回紇等諸部兵詣平壤。

  三月丙申朔,上與群臣及外夷宴於洛陽城門,觀屯營新教之舞,謂之《一戎大定樂》。時上欲親征高麗,以象用武之勢也。

  初,蘇定方既平百濟,留郎將劉仁願鎮守百濟府城,又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撫其餘眾。文度濟海而卒,百濟僧道琛、故將福信聚眾據周留城,迎故王子豐于倭國而立之,引兵圍仁願於府城。詔起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將王文度之眾,便道發新羅兵以救仁願。仁軌喜曰:「天將富貴此翁矣。」于州司請唐曆及廟諱而行,曰:「吾欲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於海表。」仁軌禦軍嚴整,轉鬥而前,所向皆下。百濟立兩柵于熊津江口,仁軌與新羅兵合擊,破之,殺、溺死者萬餘人。道琛等乃釋府城之圍,退保任存城。新羅糧盡,引還。道琛自稱領軍將軍,福信自稱霜岑將軍,招集徒眾,其勢益張。仁軌眾少,與仁願合軍,休息士卒。上表詔新羅出兵,新羅王春秋奉詔,遣其將金欽將兵救仁軌等,至古泗,福信邀擊,敗之。欽自葛嶺道遁還新羅,不敢複出。福信尋殺道琛,專總國兵。

  夏四月庚辰,以任雅相為浿江道行軍總管,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與蕭嗣業及諸胡兵凡三十五軍,水陸分道並進。上欲自將大軍繼之,癸巳,皇后抗表諫親征高麗,詔從之。

  秋七月甲戌,蘇定方破高麗于浿江,屢戰皆捷,遂圍平壤城。九月癸巳朔,特進新羅王春秋卒。以其子法敏為樂浪郡王、新羅王。高麗蓋蘇文遣其子男生以精兵數萬守鴨綠水,諸軍不得渡。契苾何力至,值冰大合,何力引眾乘冰渡水,鼓噪而進。高麗大潰,追奔數十裡,斬首三萬級,餘眾悉降,男生僅以身免。會有詔班師,乃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