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宋史全文 | 上頁 下頁 |
宋甯宗嘉定元年 |
|
戊辰嘉定元年 春正月戊寅,右諫議大夫葉時、殿中侍御史黃疇若、監察禦史章燮、餘崇龜等上言侂胄專政無君,僭上不道,乞梟其首領,置之淮甸,積屍叢塚之間,以謝天下。不許。 辛巳,章再上,又不許。詔曰:「朕以眇躬,獲遵洪業。所期恭已,治可致于無為;乃昧知人,失浸成於偏信。自奸臣之怙勢,畏公議之靡容,屏蔽聰明,排斥忠直。利害莫從而上達,威福自得以下移。逮茲更化之初,亟出求言之令,倏再逾於月律,猶罕見于奏封。豈習俗相仍,激昂者寡?抑精誠弗至,顧忌者多?厥今百度未厘,二邊未靖,人才乏而未究搜羅之術,民力困而未明惠養之方。救此弊端,甯無良策?乃若箴規主失,指摘奸邪,人所難言,朕皆樂聽。倘有裨於事實,詎敢吝于褒章?其或過差,務從寬假。凡我縉紳之彥,暨於芻蕘之微,久鬱之懷,諒欣聞于申命。竭誠以告,庶共底于丕平。」 壬午,監登聞鼓院王楠自河南通書回,持金人牒求韓侂胄函首。詔侍從、兩省、台諫集議。 丙戌,右諫議大夫葉時等複請梟韓侂胄,函首於兩淮。詔三省、樞密院詳議以聞。 壬辰,同知樞密院事史彌遠知樞密院事。起居郎許奕為金國通謝使,閣門舍人吳衡副之。 ◇ 二月丁未,升天水縣為軍。 戊申,追複故相趙汝愚觀文殿大學士,盡敘元官,諡曰忠定。詔史官應紹熙以來韓侂胄事蹟及奸言誣史並行改正。於是彭龜年、孫逢吉、呂祖儉以次賜諡,錄後黨錮諸賢,以次召用。 壬子,詔臨安府賑濟流民。 甲寅,雪。 戊午,前四川宣撫使程松授果州團練副使、賓州安置。 甲子,罷前吏部尚書劉德秀遺表贈官。是月,郴州黑風峒寇羅世傳為亂,招降之。 ◇ 三月癸酉,以毛自知首論用兵,奪進士第一大恩例。 戊子,詔曰:「朕臨禦以來,仰遵累朝恭儉之規,菲食卑宮,躬行以移風俗。而志勤道遠,觀感未孚。況奸幸弄權,故相同惡,上下交利,賄賂公行。監司、郡守並相仿效,貪婪無厭,狼藉已甚。朕方厲精更始,申加訓飭,以儆有位。繼自今各務精白一心,以承至意。其有緣公濟私,尚為故態,必罰無赦,尚其戒哉!」複秦檜王爵、贈諡。 己醜,監登聞鼓院王楠自軍前再還行在,議以韓侂胄首梟於兩淮。 壬辰,以函首事降黃榜,曉諭兩淮、荊襄、四川。 乙未,詔臨安府遣東南第三副將尹明斫侂胄棺,取其首送江淮制置大使司。是春,皇子生。 ◇ 夏四月丙辰,詔後省科別群臣奏疏可行者以聞。贈彭龜年寶謨閣直學士,落李沐寶文閣學士。 戊午,韶州安置陳自強再責授複州團練使、雷州安置,仍籍其家。 ◇ 閏四月辛未,置拘榷安邊錢物所。 壬申,雨雹。 癸未,皇子薨,追封肅王,諡曰沖靖。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闕雨州縣決系囚,釋杖以下。 甲申,詔曰:「朕更化厲精,祗若古訓,為萬世長策,先圖其大者。皇太子溫文粹美,學問夙成。欲使與聞國論,通練事機,以增茂儲德。二三大臣,各兼師傅賓僚,用申羽翼之助,其相與協心輔導,成朕愛子之義,以綿我家無疆之慶,是惟休哉!自今再遇視事,可令皇太子侍立,宰執赴資善堂會議。」 乙酉,右丞相兼樞密使錢象祖兼太子少傅,參知政事衛涇、雷孝友、簽書樞密院事林大中並兼太子賓客。 辛卯,以旱禱於天地、宗廟、社稷。 癸巳,減常膳。 乙未,蠲兩浙闕雨州縣貧民逋賦。命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系囚。 丙申,幸太一宮明慶寺禱雨。 丁酉,詔曰:「朕惟祖宗傳序之重,祗懼靡遑。而去歲以來,蝗蝻為災。冬既無雪,春又不雨。夏且半矣,祈眘不應。天災流行,固亦有之,在於今茲,關係實重。邊鄙甫定,流徙未複,漕運不至,糴價已增。苟失歲事,何以保邦?《傳》不雲乎: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其播告中外,凡朕躬不逮、朝政闕失、田裡愁歎、軍民疾苦,盡言無隱,朕將采而用之,無小無大,惟既乃心,稱朕意焉。」 ◇ 五月辛酉,禦集英殿,賜禮部奏名進士鄭自成等四百二十有六人及第、出身。 甲子,太白經天。 乙丑,以飛蝗為災,減常膳。 丁卯,詔侍從、台諫條上闕政,監司、守令條上民間利害。是月,初,光宗既祔廟,當議配享。而一朝三相中,周必大、留正皆嘗以學黨得罪,故論者欲用葛邲。及是黨禁解,必大之子新知筠州綸乞以其父配享廟庭。詔兩制、禮官詳議。其後正之孫秘閣校理元剛複言其祖首侍崇陵講讀,後在相位,始終六年,當以其祖配。權禮部尚書章穎乃乞並用二公配享,後亦不果行焉。 ◇ 六月庚午,金人歸大散關。 辛未,歸濠州,又歸隔芽關。 乙亥,衛涇罷。 甲申,簽書樞密院事林大中薨於位。 乙酉,以蝗生,禱於天地、社稷。 丙戌,詔侍從、兩省、台諫舉沿邊守臣。 辛卯,史彌遠兼參知政事。 ◇ 秋七月辛醜,賜呂祖泰官。先是,祖泰以上書忤韓侂胄,配欽州牢城。至是改正過名,特補上州文學,尋改授迪功郎、監潭州南嶽廟。 癸醜,丘崇同知樞密院事。 甲寅,許奕歸自北庭。 ◇ 八月戊辰,出豐儲倉米賑貧民。 辛未,丘崇薨于江陰之裡第。 甲戌,侍從、台諫、兩省詳議會子折閱利害。 辛巳,婁機同知樞密院事,樓鑰簽書樞密院事。 丙戌,詔禮部侍郎許奕、起居舍人曾從龍考訂監司、守令所條民間利害,擇可行者以聞,其未條上者趣之。 甲午,出米二十萬石賑江淮流民。 ◇ 九月己未,先是,金人遣諭成使完顏侃、喬宇來,辛醜入見,至是,以和議成諭天下。 乙丑,大風雨。降德音于沿邊諸州。是秋,背嵬軍謀議以九月二十八日安資政生祠落成之日舉事,已結連劍、利諸軍矣。前一夕,安公家人夢廳事下有坐甲者數百。是日,安公心忽動,俄有告變者,捕為首八人誅之。隆慶府後軍統制官張林知其謀,命憲臣宋正仲鞫實。獄成當死。詔以其有誅叛之功,奪防禦使,除名,嶺南羈管雲。 ◇ 冬十月丙子,錢象祖為左丞相,史彌遠為右丞相,雷孝友為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婁機參知政事,樓鑰同知樞密院事。 己卯,褒錄慶元上書楊宏中、徐范、張道各循一資,周端朝、林仲麟各免文解。蔣傅已亡,詔以束帛賜其家。 庚辰,伯祝為安定郡王。 癸未,金主遣使來賀瑞慶節。是月,詔蔡連追毀出身文字,除名勒停,配贛州牢城。詔賜朱熹諡,依條與遺表恩澤。太常博士章徠初議溢曰文忠,考功郎官劉彌正覆諡議曰:「諡,古也;複諡,非古也。《諡法》曰:「諡生於行者也。」苟當於行,一字足矣,奚複哉?」其議略曰:「六經,聖人載道之文也。孔氏沒,獨子思、孟軻氏述遺言以持世,斯文以是未墜。漢諸儒於經,始采掇以資文墨;涉隋、唐間,河汾講學,已不造聖賢閫域。最後韓愈氏出,或謂其文近道耳。蓋孔氏之道,賴子思、孟軻氏而明。子思、孟軻之死,此道幾熄。及本朝而又明。濂溪、橫渠、二程子發其微,程氏之徒闡其光至公,而聖道粲然矣。初,太常議以文忠諡公。按:公在朝廷之日無幾,正主庇民之學郁而不施,而著書立言之功大暢於後。合文與忠諡公,似是而非也。有功于斯,文簡矣而實也。本朝歐、蘇不得諡文,而得之者乃楊大年、王介甫,介甫經學不得為醇,其事業亦有可恨;大年政複文士耳。文乎文乎,豈是之謂乎?世評韓愈為文人,非也。《原道》曰:「軻之死,不得其傳。」斯言也程子取之。公晚為《韓文考異》一書,豈其心亦有合與?請以韓子之諡諡公。」從之,乃諡曰文。 《講義》曰:此甯宗皇帝轉移士習之機也。慶元以來,權幸擅朝,偽以排天下之正學,黨以空天下之名流,人心憤鬱久矣。今權幸誅殛,天開日明,海內翹首以觀維新之化。而聖意拳拳,首舉節惠之典于文公,一時學者知所趨向矣,豈非吾道之幸哉? 黃幹曰:先生以一心而窮造化之原,盡性情之妙,達聖賢之蘊;以一身而體天地之運,備事物之理,任綱常之責。明足以察其微,剛足以任其重,弘足以致其廣,彀足以極其常。其存之也虛而靜,其發之也果而確,其用之也,應事接物而不窮;其守之也,曆變履險而不易。本未精粗,不見其或遺;表裡初終,不見其或異。繼往聖將微之旨,啟前賢未發之機,辨諸儒之得失,辟異瑞之訛謬,明天理,正人心,事業之大,又孰有加於此者?竊聞道之正統,待人而後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得統之正者,亦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彰彰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蓋千有餘年之間,孔孟之徒所以推明是道也,既已煨爐殘缺,離析穿鑿,而微言絕矣。用、程、張子崛起于斯文湮郁之余,人心懷蠹之後,扶持植立,厥功偉然。未及百年,蹐駁尤甚,先生出,而自周以來聖賢相傳之道一旦豁然,大明中天,昭晰呈露,諡之曰文,不亦宜乎? 丙辰,金主璟卒。無子,金人立葛王裒之子允濟。嘉定六年遇殺。 ◇ 十一月戊午,右丞相史彌遠以母喪去位。 癸亥,皇太子請賜史彌遠第於行在,令就第持服。許之。 庚午,四川初行當五大錢。 ◇ 十二月戊辰,左丞相錢象祖罷。升嘉興府為嘉興軍。杖殺利州忠義人李大用。初,大用與其徒結集屯駐諸軍,欲以某日舉事,先縱火焚倉庫,然後殺總領、轉運及西統制,據城為變。部分已定,其徒趙吉懼事不濟,遂詣總領所告變。捕得大用,即牧場杖死之,其徒死者八人。賞吉錢千緡,送蓬洲養老。吉行至葭萌縣,大用之黨追殺之,裂其屍,棄之於道,取其錢而去。李沐再奪三官,信州居住。 戊寅,改命曾從龍弔祭金國。已卯,黎州蠻蓄卜寇邊,破州之碉子寨。先是,蓄卜之弟悶巴至三沖,為人所殺,部將趙鼎、總轄官魏大受懼生事,脅害之土丁以骨價錢三千三百引償之。在紹熙五年。有白水村者,青羌往來渡頭也,其民舊與青羌交通。慶元初,郡徙之安靜寨,青羌不以為便,乞還之白水。開禧二年。既而蓄蔔又言大受嘗以袍印許之而不獲,欲與青羌偕往邛部川,假道女兒城以入寇。於是寨言於州,乞以財帛送都王,毋令假道,知州楊伯昌從之。開禧三年。至是秋,蓄蔔遂以兵至三村,總轄官董忠顯連告急,伯昌命嚴兵待之。俄伯昌召去,朝奉郎趙公庀代為守,聞羌人且至,遣禁兵八十,偕土丁往拒之。兵至茆坪,而蓄蔔已渡河,軍丁迎敵不勝,進攻茆坪寨,官軍射退之,遂掠三松、蠶沙、橫山、三增、白羊諸社,又進據茹山,而安靜、艮溪、茆坪、谷堆諸寨皆為所隔,公庀函遣西兵正將党壽以所部七十人及土丁俱往策應。壽輕敵徑進,戰於茹山,官軍失利,郡又調西兵禁兵之未發者,命興元府後軍統制王光世將之以行。羌人自茆坪寨下以皮船載生兵渡河,寨官李茂引兵至河際射之,一舟八人俱溺。光世憚羌人勢盛,留屯三沖不敢進。羌人焚掠既盡,乃渡河南歸,光世乃偽走捷旗,稱會合兵丁趕逐羌賊,道路已通。時並河諸村生業無遺矣。 癸未,前右丞相史彌遠辭賜第,許之。 己醜,太府卿宇文紹節為賀金國登位使,閣門舍人周登副之。是月,御筆趙汝愚特贈太師,進封沂國公。是歲,江淮制置大使司汰部淮軍歸農,淮東揀刺八千餘人,以補鎮江大軍及武鋒軍之闕;淮西揀刺二萬六千餘人,以為御前武定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