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宋史全文 | 上頁 下頁
宋神宗熙寧八年


  乙卯熙寧八年

  春正月,諫議大夫馮京守本官知亳州,王安國追毀出身以來文字,放歸田裡,汀州編管人鄭俠改英州。呂惠卿憾俠,且惡馮京異議,欲籍俠以排去京,並及王安國,乘間白上曰:「俠書言青苗、免役、流民等事,此眾所共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詬罵,此禁中事,俠安從知?此蓋俠前後所言,皆京使安國導之。乞追俠付獄窮治。」詔送禦史台,知制誥鄧潤甫同推究。呂惠卿議當俠大辟,上曰:「俠所言非為身也,豈宜深罪?」始惠卿事安石如父子,安國負氣,惡其儉巧,數面折之,惠卿切齒。及安石罷相,引惠卿輔政,惠卿遂欲代安石,恐其複來,乃因俠獄陷安國,亦以沮安石也。安石再入相,安國猶在國門,由是安石與惠卿交惡。呂惠卿為手實法,奉使者至析秋毫,天下病之。是歲十月,卒罷手實法。詔張方平歸宣徽院供職。上問方平祖宗禦戎之策,方平曰:「近歲邊臣建開拓之議,皆行險僥倖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蒙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息,不可聽也。」

  丁巳,權永興軍等路轉運使皮公弼言:「交子之法,以方寸之紙飛錢致遠,然不積錢為本,亦不能以空文行。今商、虢鐵冶所收極廣,苟即冶更鑄折二錢,歲除工費外,可得百萬緡為交子本。」並上可行十二事。上批:「委公弼總制營辦。」

  ◇

  二月,太常寺太祝王安上為右贊善大夫、權發遣度支判官。安上,安石幼弟也。

  癸酉,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知江寧府王安石依舊本官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始安石薦韓絳、呂惠卿代己,惠卿既得勢,恐安石複入,遂欲逆閉其途,凡可以害安石者,無所不用其智。又數與絳忤,絳乘間白上,請複相安石。上從之。惠卿聞命愕然。翌日,上遣勾當禦藥院劉有方齎詔往江甯召安石,安石不辭,倍道赴闕。差樞密副都承旨張誠一、入內押班李憲等行視寬廣處,閱殿前司馬步軍二千八百人,教李靖營陣法。上諭李憲等曰:「黃帝始置八陣法,敗蚩尤于涿鹿。諸葛亮造八陣圖于魚複平沙之上,晉桓溫見之,日常山蛇勢。此即九軍陳法也。後至隋,韓擒虎以授李靖,靖以時將臣曉其法者頗多,故造六花陣,使世人不能曉之。大抵八陣即九軍,九軍者,方陣也。六花陣即七軍,七軍者,圓陣也。蓋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故以圓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圓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之陣大體也。六軍者,左右虞候各一軍,為二虞軍;左右廂各二軍,為四廂軍,與中軍共為七軍。八陣者加前後二軍,共為九軍。本朝祖宗以來,置殿前馬步軍三帥,即中軍、前後軍帥之別名,而馬步軍都虞候,是為二虞候軍;天武捧日龍神衛四廂,是為四廂軍也。中軍帥總制九軍,即殿前都虞候專總中軍一軍之事物,是其名實與古九軍及六花陣相符而不少差也。李筌之圖乃營法,非陣法也。朕采古之法,酌今之宜,曰營曰陣,本於一法而已。止則曰營,行則曰陣。在奇正言之,則營為正,陣為奇也。」察訪使曾孝寬言:「慶曆八年,嘗詔河北州軍坊郭第三等、鄉村第二等每戶養被甲馬一匹,以備非時官買。乞檢會施行。」戶馬法始於此。

  ◇

  夏四月,上與王安石論理財,安石曰:「但審計無為小人所撓,令材士肯為陛下盡力,則財極有可理之道。」太常禮院言:「已尊僖祖為太廟始祖,孟夏禱祭,當正東向之位。仍請自今禘袷著為定禮。」詔恭依。

  ◇

  閏四月,知制誥沈括上《熙寧奉元曆》。初,仁宗朝用《崇天曆》,至治平初,司天監周琮改撰《明天曆》行之,至熙甯元年七月望夜將旦,月食東方,與曆不協,乃詔更造新曆。括言淮南人衛樸通曆法,詔樸改造。神《明天曆》朔減二刻。曆成行之,至紹聖初,又改曆。賜大理寺丞歐陽發進士出身。發,修之子也。上問修所為《五代史》何,王安石曰:「臣方讀數冊,其文辭多不合義理。」上曰:「責以義理,則修止於如此。每卷後論說皆稱『嗚呼』,是事事皆可歎嗟。」

  ◇

  五月丙寅,命輔臣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

  ◇

  六月辛卯朔,上批:「聞淮南旱甚,其令轉運司委州軍長吏禱名山靈祠。」

  辛醜,都官員外郎劉師旦言:「今九域圖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六十餘年。乞選有地理學者重修。」

  更賜名曰《九域志》。王安石上《詩》,《書》,《周禮》義序,詔付國子監,置之三經解之首。先是,安石撰《詩序》稱頌上德,以文王為比。上曰:「以朕比文王,恐為天下後世笑。卿言當為人法,恐如此非是。」安石言:「稱頌上德以為比于文王,誠無所悔。」上曰:「朕豈不自知?須當改之,但言解經之意足矣。」遂改撰以進,上乃頒行之。司徒兼侍中、判相州韓琦薨。前一夕,大星隕州治,櫪馬皆驚。上自為碑文載琦大節,又篆其首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諡忠獻。

  秋八月庚寅朔,司天監言:日當食。雲陰微雨,不見。

  庚戌,韓絳罷知許州。絳居相位,數與呂惠卿異議。王安石複入,論政愈駁。數稱疾,固求罷,而有是命。

  ◇

  冬十月,崇政殿說書呂升卿權發遣江南西路轉運副使。上既決意罷惠卿政事,故先出升卿。先是,禦史蔡承禧奏:「臣累言參知政事呂惠卿奸邪不法。」是日手詔:「參知政事呂惠卿不能以公滅私,為國司直,可守本官知陳州。」

  庚子,權三司使章惇知湖州。先是,禦史中丞鄧綰言:「惠卿執政逾年,所立朋黨不一。然與惠卿同惡相濟,無如章惇。今惠卿雖已斥逐,而尚留惇在朝廷,亦猶病四體而止治其一邊,糞除一堂而尚存穢之半也。」於是罷惇三司使,以本官出守。

  丁未,彗不見。自始出至沒凡十二日。

  丁巳,富弼言:「臣近日忽聞別降手詔,許中外臣寮直言朝政之闕失。洛城士庶歡呼鼓舞,喧于道路。推是而往,則天下之人無不慰悅矣。去年久旱,陛下曾降手詔,許臣寮上封論事。人方喜悅,日俟朝廷施設,而不知何人上累聖德,遽成反汗,於是天下大失所望。臣願陛下盡取群奏,不遺疏賤,萬機之暇,一一親閱,擇其眾說所合者斷在不惑,力賜施行,則人心悅服,天道助順。天人相應,立致太平,豈複有災眚出見而上駭聖慮哉?」張方平言:「新法行已六年,事之利害,非一二可悉。人為天地心,天地之變,人心實為之,故和氣不應,災異薦作,顧其事必有未協於民者矣。法既未協,事須必改。若又憚改,人將不堪,此臣所以為陛下痛心疾首,一夕而九興也。」

  ◇

  十一月癸未,右諫議大夫宋敏求為知制誥,陳襄為樞密直學士。先是,知制誥鄧潤甫言:「近者群臣專尚告訐,此非國家之義。宜登用敦厚之人,以變風俗。」上嘉納之。居數日,敏求及襄有是命。

  丙戌,先是,王安石以疾居家,上遣中使勞問,又命輔臣即其家議事。

  時有不附新法者,安石欲深罪之,上不可,安石爭之曰:「不然法不行。」上曰:「聞民間亦頗苦新法。」安石曰:「祁寒署雨,民猶怨諮,此豈足恤也?」上曰:「豈若祁寒暑雨之怨亦無耶?」安石不悅,退而屬疾。上遣使慰勉之,乃出。其党為安石謀曰:「今不取門下士,上素所不喜者暴而用之,則權輕,將有窺人間隙者矣。」安石從之。上亦喜安石之出,凡所進擬皆聽,安石由是權益重。

  ◇

  十二月辛亥,王安石上再撰《詩·關雎》義解。詔並前改定諸詩序解付國子監鏤板施行。

  癸醜,詔:「安南世受王爵,而乃攻犯城邑,殺傷吏民,幹國之紀,刑茲無赦。已差趙卨充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須時興師,水陸兼進。天示助順,既兆布新之樣;人知侮亡,鹹懷敵愾之氣。」時交趾所破城邑,即為露布揭之衢路,言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濟。安石怒,故自草此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